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奇专利>正文

砂光轮同步升降的砂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3003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砂光轮同步升降的砂光机,其于机箱中设有两匹配的升降轨,用以供两鞍座对应的限位滑合,砂光轮中心轴线支撑于两鞍座之间;其中,机箱在对应两鞍座的位置各安装有一齿轮箱,该两齿轮箱各具有一入力轴、一能被入力轴连动而自转的螺杆,该螺杆耦接于对应的鞍座;然后在两齿轮箱的入力轴间,同轴连接有一轴件,并在一齿轮箱的入力轴安装有一把手轮,当转动该把手轮时,二螺杆能同步自转的带动所对应鞍座沿升降轨限位滑合,借此构成一种可水平调整砂光轮中心轴线高度的同步升降技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砂光机,尤指能对砂光轮中心轴线同步进行水平升降的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砂光机在以砂光轮(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5288号所示)从事加工时,必需随工件的高度及砂光轮外径的不同,而去调整砂光轮中心轴线的相对高度,传统砂光机是直接在砂光轮一端设置第一升降装置、另一端设置第二升降装置,然后分别操控该第一、二升降装置来调整砂光轮高度,该等升降装置主要由一设置于砂光机的升降轨、一能绕中心自转的螺杆、一能驱动螺杆自转的把手轮、一能被螺杆带动而沿升降轨限位滑合的鞍座所组成,令砂光轮两端横跨枢设于该第一、二升降装置的鞍座,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两把手轮而调整砂光轮高度。上述第一、二升降装置并不是一体连动进行调整高度,而是采一前一后分别调整, 整体调校相当不顺畅,且其砂光轮中心轴线很难达到水平设置的要求,在砂光轮运行时,会造成应力集中于相对低处,为避免此不良调校情形,须反复通过小范围转动两把手轮来调整砂光轮中心轴线处于水平,既费时又需经多次尝试,不具便利性。因此,有人便开发出一种以链条、链轮一体连动的同步升降装置,但起余隙太大、 精度控制并不佳,很难符合市场对加工精密度的要求,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精心研究对现有砂光机进行改良于是创作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便利性,同时符合市场对加工精密度要求的砂光轮同步升降的砂光机,以改善传统砂光机的砂光轮无法同步运作及现有砂光机可以同步运作却难控制精度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砂光轮同步升降的砂光机,包括一机箱,其设有两匹配的升降轨;两鞍座,其对应的沿升降轨限位滑合;一砂光轮,其中心轴线系被支持于两鞍座之间;两齿轮箱,其固设在机箱对应两鞍座的位置,两齿轮箱分别设有一入力轴、一能被入力轴驱动的输入齿轮、一与输入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一能被入力轴连动而自转的螺杆, 该螺杆在自转时可连动所对应的鞍座;一轴件,其同轴的连接两齿轮箱的入力轴;一把手轮,其安装于一齿轮箱的入力轴,在转动该把手轮时,二螺杆能同步自转的带动所对应鞍座沿升降轨限位滑合。所述轴件两端分别安装有一轴联结器,同轴的连接于两对应齿轮箱的入力轴间,该轴联结器具有一贯穿两端的组装孔,组装孔一端供轴件对接、另一端供所对应的入力轴对接,然后分别通过螺丝锁结。所述齿轮箱由外壳、入力轴、输入齿轮、输出齿轮、螺杆组成,外壳具有一壳室、一贯穿壳室内外的第一轴孔、一贯穿壳室内外的第二轴孔,入力轴穿枢于第一轴孔,且入力轴两端突出外壳,两齿轮箱的入力轴呈同轴配置,输入齿轮固置在入力轴外周位于壳室的位置,输出齿轮与该输入齿轮相啮合,该输出齿轮枢设于第二轴孔,使入力轴在驱动同轴的输入齿轮自转时,该输出齿轮能被输入齿轮驱动而减速自转,螺杆能被输出齿轮所驱动自转。所述鞍座具有一供螺杆螺入的导螺孔,螺杆与输出齿轮同轴连动。所述鞍座在升降轨的范围内设有一引槽,该引槽能供一辅支件限位上下滑合,该辅支件锁结至机箱,贯穿有一与导螺孔同轴的枢孔,螺杆螺入导螺孔中,辅支件顶端具有能定位穿枢于枢孔的轴部。所述机箱以衍梁及两相对的侧板架设而成,在两侧板内面分别以螺栓锁设有一轨座,该两相对的轨座具有开口相向的升降轨,该侧板、轨座在升降轨的范围内设有导槽,所述鞍座设有与导槽相对的螺孔,分别以导正螺栓穿掣该导槽而锁入对应的螺孔。所述输入齿轮、输出齿轮采用蜗杆及蜗轮配置,使之作为入力轴与螺杆垂直不相交的传动。所述输入齿轮、输出齿轮采用两伞形齿轮配置,使之作为入力轴与螺杆垂直相交的传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新型可达到以下优点及功效1、同步作动本技术砂光机可借由两齿轮箱、一轴件及一把手轮的配置,使两鞍座能同步升降的调整砂光轮,整体动作相当顺畅,且令砂光轮中心轴线保持水平状态下的升降,进而改善传统砂光轮在运作时容易应力集中的问题,使砂光轮在运作时,其整体结构受力相当均勻,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2、操作方便本技术砂光机仅需借由转动一把手轮,即可完成升降砂光轮的调整,其除比传统砂光机更方便快速外,还能改善现有砂光机链条传动不确实及余隙过大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砂光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机箱、轨座及鞍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鞍座、齿轮箱、轴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鞍座、齿轮箱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组合后的前视示意图; 图6为图5A-A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调整砂光轮下降的动作示意图。其中10机箱11侧板111导槽12输送带13螺栓14轨座140升降轨141导槽15鞍座151螺孔152轴承座153导螺孔154 引槽171 螺16导正螺栓 172枢孔 20第一砂光轮 31壳体 312第二轴孔 33输入齿轮17辅支件 173梢孔174 插梢30齿轮箱200第二砂光轮310壳室 32入力轴311 第一轴孔321止推轴承341止推轴承35螺杆 353扣环槽 360沉孔 41轴联结器 50把手轮。34输出齿轮351轴部 354扣环352 环槽36中介轴40 轴件411 螺丝361固定螺栓 410组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请参照图1一图7,本技术砂光机包括一机箱10,其以衍梁及两相对的侧板11架设而成,两侧板11之间形成一空间,该空间在前、后端之间水平绕设有一输送带12,该输送带12受第一马达驱动而将机箱10前端工件自动化运送至后端;请配合图2及图3所示,在输送带12前端及后端上方的两侧板11 内面,分别以螺栓13锁设有一轨座14,使该两相对的轨座14具有开口相向的升降轨140, 该升降轨140供一鞍座15限位上下滑合,侧板11、轨座14在升降轨140的范围内设有二导槽111、141,鞍座15设有与导槽111、141相对的螺孔151,分别以导正螺栓16穿掣导槽 111、141而锁入对应的螺孔151,借由导正螺栓16锁紧应力控制,使鞍座15能沿升降轨140 滑合而不会松脱,如图3及图4所示,鞍座15为一框体,其顶部设有一轴承座152、底部具有一贯穿上下的导螺孔153,鞍座15在升降轨140的范围内设有一引槽154,引槽巧4能供一辅支件17限位上下滑合,该辅支件17通过螺丝171锁结至轨座14,且贯穿有一与导螺孔153同轴枢孔172,辅支件17还具有一连通枢孔172内外的梢孔173,梢孔173供一插梢 174安装;一横跨于输送带12前端上方两轴承座152的第一砂光轮20,如图1所示,该第一砂光轮20可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为M367050的专利前案第七及八图所示的砂布丝轮,其能受第二马达驱动,用以绕两轴承座152所形成的中心轴线自转的进行粗砂光作业;一横跨于输送带12后端上方两轴承座152的第二砂光轮200,如图1所示,该第二砂光轮200可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位M367050的专利前案第七及八图所示的砂布丝轮, 其能受第三马达驱动,用以绕两轴承座152所形成的中心轴线自转的进行细精砂光作业;两传动配置,其固设在机箱10对应第一、第二砂光轮20、200的位置,每一传动配置由两齿轮箱30所组成,两齿轮箱30固设在机箱10对应两鞍座15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光轮同步升降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箱,其设有两匹配的升降轨;两鞍座,其对应的沿升降轨限位滑合;一砂光轮,其中心轴线系被支持于两鞍座之间;两齿轮箱,其固设在机箱对应两鞍座的位置,两齿轮箱分别设有一入力轴、一能被入力轴驱动的输入齿轮、一与输入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一能被入力轴连动而自转的螺杆,该螺杆在自转时可连动所对应的鞍座;一轴件,其同轴的连接两齿轮箱的入力轴;一把手轮,其安装于一齿轮箱的入力轴,在转动该把手轮时,二螺杆能同步自转的带动所对应鞍座沿升降轨限位滑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光轮同步升降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箱,其设有两匹配的升降轨;两鞍座,其对应的沿升降轨限位滑合;一砂光轮,其中心轴线系被支持于两鞍座之间;两齿轮箱,其固设在机箱对应两鞍座的位置,两齿轮箱分别设有一入力轴、一能被入力轴驱动的输入齿轮、一与输入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一能被入力轴连动而自转的螺杆,该螺杆在自转时可连动所对应的鞍座;一轴件,其同轴的连接两齿轮箱的入力轴;一把手轮,其安装于一齿轮箱的入力轴,在转动该把手轮时,二螺杆能同步自转的带动所对应鞍座沿升降轨限位滑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光轮同步升降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件两端分别安装有一轴联结器,同轴的连接于两对应齿轮箱的入力轴间,该轴联结器具有一贯穿两端的组装孔,组装孔一端供轴件对接、另一端供所对应的入力轴对接,然后分别通过螺丝锁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砂光轮同步升降的砂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由外壳、入力轴、输入齿轮、输出齿轮、螺杆组成,外壳具有一壳室、一贯穿壳室内外的第一轴孔、一贯穿壳室内外的第二轴孔,入力轴穿枢于第一轴孔,且入力轴两端突出外壳,两齿轮箱的入力轴呈同轴配置,输入齿轮固置在入力轴外周位于壳室的位置,输出齿轮与该输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奇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