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02858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由穿山龙、断血流、丹参、甘草、炙黄芪为原料药,按照步聚:1)先将上述重量份数的穿山龙、断血流加乙醇浸泡,加热回流1~3次,每次1~2小时,每次加乙醇量为6~10倍,弃去药渣,合并三次滤液,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备用;2)再将炙黄芪、丹参、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水煎煮二次,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备用;3)合并步骤1)、2)中的清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4)取步骤3)制得的细粉,加乙醇制粒,干燥,填充胶囊制的胶囊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化疗是恶性肿瘤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无论是手术或非手术患者都会涉及化学治疗。在某种意义上讲,化疗在消除手术残留、缓解病情、减肿瘤负荷以及控制肿瘤并发症等方面确能给患者带来临床治疗受益。但化疗可以导致诸多负面影响,如生活质量下降、脏器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变、脱发、皮肤反应等等。其中,化疗引发的外周血象下降或骨髓抑制是恶性肿瘤最常见治疗并发症,在常规输血、规范使用G-CSF有效治疗情况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的预防和治疗倍受关注。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不仅是引起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限制化疗用药剂量、影响化疗顺利实施以及提高肿瘤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化疗导致患者外周血小板减少发生机制,一方面是由于化疗药物直接杀生血小板而为,另一方面是化疗药物抑制了骨髓正常造血干细胞增殖与骨髓造血微环境受到化疗药物的伤害。到目前为止,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尚无令人满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其特征是以下述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穿山龙10~30、断血流 10~20、丹参 10~20、甘草 4~10、炙黄芪 10~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其特征是以下述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穿山龙10 30、断血流10 20、丹参10 20、甘草4 10、炙黄芪10 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其特征是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穿山龙15份、断血流10份、丹参10份、甘草5份、炙黄芪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是胶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上述重量份数的穿山龙、断血流加50%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六贵李小彦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振东开元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