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732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转接器,用于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转接电路板以及金属外壳,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固定在转换电路板前后两端;所述电子转接器还包括一套筒式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设有收容转接电路板、部分第一连接器以及部分第二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绝缘外壳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子转接器制造工艺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转接器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电子转接器,尤指一种将两种不同的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在一起的电子转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之间的相互转接导通通常是借扁平线缆、或者单片电路板、或者是导线而实现的。以扁平线缆或导线将二电连接器电性导通的前案技术可参考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39609号等案。然而,这些连接用的扁平线缆或导线内的每一根导电体须对应焊接在电连接器的相应端子上,如此不但浪费工时,导致生产效率无法提高,而且由于导电体焊接时可能未与电连接器端子对正,而使二者的焊接品质难以保证。而采用电路板将电连接器电性导通的电子转接器通过电路板将两个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并通过注塑成型将电路板和两个电连接器的连接处以及电路板封装在内。而随着电连接器的快速发展,仅依靠线缆或电路连接是不能实现两个电连接器之间的转换,因此,需要在两个电连接器之间建立一信号转换电路来实现电连接器之间的信号转换,在该电路里设有IC芯片、电阻以及电容等电子元件,该等电子元件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实现散热,而注塑成型将整个电路包覆在内从而使电子元件不能散热而损坏。因此,针对上述缺陷,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子转接器,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转接器,其制造工艺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电子转接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子转接器,用于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转接电路板以及金属外壳,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固定在转换电路板前后两端;所述电子转接器还包括一套筒式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设有收容转接电路板、部分第一连接器以及部分第二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绝缘外壳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电子转接器制造工艺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电子转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转接器另 一视角的视图。图3是图1所示电子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子转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到图4所示,本技术电子转接器100是用于电性连接两种不同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l、第二电连接器2、转换电路板3、绝缘外壳4以及金属外壳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均为视频信号连接器,第一连接器l是DisplayPort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为符合高清晰多媒体接口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Interface, HDMI)标准的连接器。所述转换电路板3上设有若干IC芯片、电阻及电容等电子元件(未图示)。所述转换电路板3的两端均设有若干金手指(未图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固定在转换电路板3的前端并与转换电路板3前端的金手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2固定在转换电路板3的后端并与转换电路板3后端的金手指电性连接。所述绝缘外壳4为一套筒式结构,其包括一上、下壁41、 42以及左、右壁43、 44。上、下壁、左、右壁41、 42、 43、 44形成一收容空间45。所述转换电路板3、部分第一连接器l以及部分第二连接器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45内。所述上壁41上设有一第一收容槽411、位于第一收容槽411中间向下凹陷的收容腔412以及自第一收容槽41 l底面两侧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一固持槽413。所述下壁42上设有一第二收容槽421以及自第二收容槽421底面两侧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二固持槽423。所述金属外壳5包括上壳体51以及与上壳体51互补的下壳体52。所述上壳体51设有一第一本体部511以及自第一本体部511两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结合部512。所述第一本体部511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固持肋513,所述第一固持肋513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固持槽413内。所述第一结合部512上设有第一固持孔514和第一固持柱515。所述第一本体部511中间设有一与所述收容腔412具有相同形状的开口516。所述下壳体52设有一第二本体部521以及自第二本体部521两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结合部522。所述第二本体部521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二固持肋523,所述第二固持肋523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二固持槽423内。所述第二结合部522上设有第二固持孔524和第二固持柱525。所述上壳体51与下壳体52组装在一起时,所述第一结合部512和第二结合部522结合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器收容口53以及第二连接器收容口54。标志块6与开口416以及收容腔412具有相同的形状,标志块可用于印制产品标识或品牌。组装时,先将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分别固定在转换电路板3的前端和后端并分别与对应的金手指相焊接而电性连接,将组装有两个连接器的转换电路板3自后向前的方向插入绝缘外壳4的收容空间45内。然后,将金属外壳5的上壳体51和下壳体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组装至绝缘外壳4上,所述第一本体部511和第二本体部512分别收容于所述绝缘外壳4的第一收容槽411和第二收容槽421内,所述第一固持肋513和第二固持肋523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固持槽413和第二固持槽423内,所述开口516与所述收容腔412上下重叠排列,所述第一固持柱515与第二固持孔524干涉结合以及和第一固持孔514第二固持柱525的干涉结合将上、下壳体51、 52牢牢的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收容口53和第二连接器收容口54内。最后,将标志块6自上而下贯穿开口516,固定于收容腔41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转接器,用于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转接电路板以及金属外壳,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固定在转换电路板前后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转接器还包括一套筒式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设有收容转接电路板、部分第一连接器以及部分第二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绝缘外壳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转接器,用于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转接电路板以及金属外壳,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固定在转换电路板前后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转接器还包括一套筒式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设有收容转接电路板、部分第一连接器以及部分第二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绝缘外壳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内。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包括上、下壁以及左、右壁,所述收容空间是由上、下壁以及左、右壁形成且前后方向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和下壁上均设有收容槽和固持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互补的下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转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茂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