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54290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分模装置,其包括:一基座,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基座上对应设置有可容置上模及下模的通孔,所述第一齿轮的通孔内壁上开设有一容置腔,可伸缩地固设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推顶器,固定于所述推顶器的前端并随推顶器在第一齿轮径向方向往返运动的刀片,一端固定在第二齿轮上且另一端与驱动源相连接的转动轴。使用时将上模及下模嵌入所述基座的通孔中,并使上、下模的接合面与所述刀片共面,然后插入刀片,使其沿上、下模的接合面做360度旋转,接着将上模及下模朝相反方向分离开,即可完成分模。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分模不均匀的问题,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分模装置
技术介绍
纳米压印技术是华裔科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周郁在1995年首先提出,是一种全新的纳 米图形复制技术,其具有加工高分辨率、速度快、低成本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纳米电子, 纳米光学,超高密度存储装置,生物监测芯片,显示器关键零组件等各类纳米组件。相关内 容请参《纳米压印技术》(电子工艺技术,第25巻第3期,2004年5月)。目前,这项技术最 先进的程度已达至l」5nm以下的水平。纳米压印主要包括热压印,紫外压印,微接触压印。纳 米压印是加工聚合物结构的最常用方法,它采用高分辨率电子束等方法将结构复杂的纳米压 印图案制在印章上,然后用预先图案化的印章,使聚合物材料变形而在聚合物上形成结构图 案。在热压印技术中,结构图案被转移到被加热软化的聚合物后,通过冷却到聚合物玻璃化 温度以下固化。而紫外压印技术工艺是通过紫外光聚合来固化。微接触压印通常是指将墨材 料转移到图案化的金属基表面上,再进行刻蚀的工艺。目前纳米压印技术是将高分子成型材料涂布于下模上,然后利用机械力将刻有微纳米结 构的上模紧压在下模上,从而将上模的微纳米结构相同比例地转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模装置,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一转动轴,一推顶器及一刀片,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且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齿轮与基座上对应设置有可容置上模及下模的通孔,所述第一齿轮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容置腔,所述推顶器可伸缩的固设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刀片固定于所述推顶器的前端,并随推顶器在第一齿轮径向方向往返运动,所述转动轴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齿轮上,另一端与一驱动源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模装置,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一转动轴,一推顶器及一刀片,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且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齿轮与基座上对应设置有可容置上模及下模的通孔,所述第一齿轮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容置腔,所述推顶器可伸缩的固设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刀片固定于所述推顶器的前端,并随推顶器在第一齿轮径向方向往返运动,所述转动轴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齿轮上,另一端与一驱动源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分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一圆柱体 结构,其中心有一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部开有一与所述凹槽同心的圆形通孔,且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半径大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半径,从而在所述凹槽与所述通孔间形成一台阶 ,所述基座的侧壁内有与所述凹槽相连通的齿轮容置腔,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设置 在所述基座的凹槽及齿轮容置腔内,所述第一齿轮的底端固定有一凸出的圆环状限位块,所 述限位块的外侧壁抵持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汉隆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