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3626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天线,其包括:其具有纵长两侧边的接地部、第一天线及馈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与所述接地部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体和连接第一辐射体与接地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天线包括与所述接地部间隔设置的第二辐射体和连接第二辐射体与接地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天线从所述接地部一侧边延伸出来且应用于WLAN以及WiMAX,可同时工作于一较低频带和一较高频带;所述第二天线从所述接地部另一侧边延伸出来且应用于WWAN,可同时工作于一较低频带和一较高频带。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合天线能同时工作于WLAN、WWAN以及WiMAX频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天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天线,尤其指一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
技术介绍
现代电子设备中,运用无线通讯技术对数据、声音、图像等进行无线传输已被越来越多 的运用。天线,作为一种用以感应电磁波的元件,是应用无线通讯技术设备的必要装置。如 今,人们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无线接入要求越来越高,已不满足于仅仅只是接入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土或网)或WWAN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无 线广域网)或同时接入WLAN和WWAN,而是希望还能同时接入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全球互通微波存耳又)。目前,WLAN大多基于蓝牙(Bluetooth)技术标准或Wi-Fi标准。蓝牙技术标准中天线的工 作频带落于2. 4GHz, Wi-Fi系列技术标准中天线工作频带分别落于2. 4GHz和5GHz。而WWAN大 多基于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和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码多任务接取)技术标 准。GSM技术工作频带落于900腿z和1800腿z。 GPS技术标准工作于1575腿z频带。CDMA技术标 准工作于900、 1800、 2100腿z。 WiMAX技术标准主要工作于2. 5GHz、 3. 5GHz以及5GHz频带。要使便携式电子设备能同时工作于WLAN、 WWAN以及WiMAX,就必须安装能工作于上述频 带的天线。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将三支天线组合在一起来实现电子设备同时工作于WLAN、 WWAN以及WiMAX,第一支天线工作于WLAN,第二支天线工作于WWAN以及第三支天线工作于 WiMAX。但由于电子设备小型化趋势所致,很多电子设备内部空间不足以安装该类天线组合鉴于上述弊端,确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复合天线以弥补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一种可同时工作于三种应用网络的复合天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天线,其包括其具有纵长两 侧边的接地部、第一天线及馈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与所述接地部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体和 连接第一辐射体与接地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天线包括与所述接地部间隔设置的第二辐射体和连接第二辐射体与接地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天线从所述接地部一侧边延伸出来 且应用于WLAN以及WiMAX,可同时工作于一较低频带和一较高频带;所述第二天线从所述接 地部另一侧边延伸出来且应用于WWAN,可同时工作于一较低频带和一较高频带。本专利技术复合天线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天线同时工作于WLAN以及WiMAX、第二天线工作于 WWAN来实现复合天线可同时工作于三种应用网络,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从接地部的两 侧分别向上延伸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无重叠,从而可以减小复合天线的体积并降低第一天线 和第二天线间的相互干扰,又因寄生辐射部的存在,使复合天线的频宽增加。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复合天线是安装于电子设备中能够收发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广域网(W WAN)以及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的信号。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 式复合天线100的立体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复合天线100是由一金属片弯折切割而成,包括 位于水平平面的具有纵长两侧边的接地部3、位于接地部3两端的安装部4、 5以及分别从接地 部3两侧向上延伸的第一天线l和第二天线2 。第一天线1工作于WLAN以及WiMAX,其从接地部3—侧边向上延伸且包括与接地部3间隔设 置的第一辐射体11及连接第一辐射体11和接地部3的位于垂直平面的第一连接部12。第一连 接部12包括一端与接地部3连接的第一支121及一端连接于第一辐射体11上P点的第二支122。 所述接地部3与第一连接部12第一支121的一端相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一狭长的开槽31,所 述开槽31自接地部3的侧边向内凹陷形成且位于接地部3所在平面内,从而降低第一天线l的 高度。第一辐射体11包括工作于5. 15GHz 5.85GHz频带的第一辐射部lll和工作于 2. 4GHz 2. 7GHz频带的第二辐射部112。第一连接部12与第一辐射体11的结合点P也是第一辐 射部111和第二辐射部112的分割点。 一馈线(未图示)的内导体焊接于上述P点,该馈线的外 导体焊接于接地部3上。第一辐射部lll的上半部向内、向上倾斜延伸,这样设计为了降低天 线整体高度。所述第二辐射部112大致呈Z型,其包括在垂直平面内呈L型的第一辐射臂1121 和与第一辐射臂1121相连的且向内、向上延伸呈L型的第二辐射臂1122。第二辐射臂1122上 半部向内、向上倾斜延伸可以适当降低天线的整体高度。第一天线1的高度低于安装部4的高 度。第二天线2工作于WWAN,其从接地部3的另一侧边向上延伸且包括与接地部3间隔设置的 第二辐射体21及连接第二辐射体21和接地部3的位于垂直平面的第二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 22包括自接地部3侧边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一段221和自第一段221邻近末端处垂直向上延伸且 连接于第二辐射体21的第二段222。 一馈线(未图示)的内导体电性连接于第一段221末端处的5Q点。第二辐射体21大部分平行于接地部3所在的平面且包括工作于900腿z频带的第三辐射部211和工作于1800腿z频带的第四辐射部212。第二辐射体21自与第二连接部22结合处被分割为第三辐射部21 l和第四辐射部212。第三辐射部21 l包括平行于接地部3的第三辐射臂211 l和自第三辐射臂211 l末端弯折向下延伸的第四辐射臂2112。第四辐射部212包括平行于接地部3的第五辐射臂2121和自第五辐射臂2121末端垂直向下延伸的第六辐射臂2122。第二天线2的第二辐射体21纵长两端分别接近于安装部4、 5,且第二天线2的高度与安装部4高度大体相当一呈L型寄生辐射部7自接地部3上延伸出第二天线2的一侧邻近第二连接部22与接地部3连接处向上延伸。寄生辐射部7包括自接地部3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一臂71和自第一臂71末端向远离第二连接部21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二臂72。第二辐射体21在与第二臂72邻近区域设有一矩形缺口213以降低寄生辐射部7与第二辐射体21间的相互干扰。寄生辐射部7长度与第二辐射体21的第四辐射部212的长度大致相当。因为天线辐射部的长度大致等于该辐射部工作频带中心频率的l/4波长,因此,寄生辐射部7工作的频带与第二辐射体21的第四辐射部212的工作频带相接近并和第四辐射部212的工作频带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较宽的频带。安装部4、 5分别设置于接地部3两端。安装部4、 5均设置一个较大安装孔和一个较小安装孔以方便将天线安装在笔记本电脑或其它移动式电子设备内。请参考图3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复合天线100的第一天线1的VSWR图。从图3可以看出第一天线1可工作频率为2. 4GHz —2. 7GHz、 5. 15GHz —5. 85GH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天线,其包括:其具有纵长两侧边的接地部、第一天线及馈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与所述接地部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体和连接第一辐射体与接地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天线包括与所述接地部间隔设置的第二辐射体和连接第二辐射体与接地部的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从所述接地部一侧边延伸出来且应用于WLAN以及WiMAX,可同时工作于一较低频带和一较高频带;所述第二天线从所述接地部另一侧边延伸出来且应用于WWAN,可同时工作于一较低频带和一较高频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天线,其包括其具有纵长两侧边的接地部、第一天线及馈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与所述接地部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体和连接第一辐射体与接地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天线包括与所述接地部间隔设置的第二辐射体和连接第二辐射体与接地部的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从所述接地部一侧边延伸出来且应用于WLAN以及WiMAX,可同时工作于一较低频带和一较高频带;所述第二天线从所述接地部另一侧边延伸出来且应用于WWAN,可同时工作于一较低频带和一较高频带。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合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天线还包 括自接地部上延伸出第二天线的一侧邻近第二连接部与接地部连接处向上延伸的L型寄生辐 射部,该寄生辐射部可增加第二天线的高频辐射频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辐射部包 括自接地部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一臂和自第一臂末端向远离第二连接部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二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体包 括工作于较低频带的第三辐射部和工作于较高频带的第四辐射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部设有一与第二臂相平行的第三辐射臂,所述第三辐射臂在与第二臂相重叠的区域设有一矩形缺 口以降低寄生辐射部与第二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舒嬿洪振达柯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