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5351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包括一个电路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及一个能量转换单元。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能量转换单元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能量转换单元将风能转换为电能为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提供电能。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利用能量转换单元将自然风力转换为电能以使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满足能源可循环使用及环保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因具光质佳(也即LED光源射出的 光谱)及发光效率高等特性而逐渐取代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作为照明装置的发光元件,具体可参阅Michael S. Shur等人在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 93, No. 10 (2005年10月)中发表的Solid-State Lighting: Toward Superior Illumination ^^文。然而,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缺乏以及环保能源的倡导,利用可循环及环保能源的发光二 极管照明装置成为人们迫切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及环保能源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包括一个电路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及一个能量转换单元。 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能量转换单元 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能量转换单元将风能转换为电能为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提供电 能。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利用能量转换单元将风能转换为电能为所 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提供电能,满足能源可循环使用及环保的需求。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示意图2为图1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叶片单元与发电机的传动示意图3为图1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模块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l,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100,其包括一个电路板10、 多个发光二极管20及一个能量转换单元40。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20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0上并分别与电路板10电性连接,所述能量转换单元40将风能转换为电能为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 20提供电能。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发光二极管20的直径为5毫米(mm),功耗25瓦特(w)。本实施方式 中,多个发光二极管20以多点矩阵方式排列在电路板10上。能量转换单元40包括一个支撑杆42、 一个支撑座44、 一个叶片单元46, 一个发电机48及 一个电源49。所述支撑杆42设置在所述支撑座44上。支撑杆42与支撑座44采用焊接或锁固等 固定方式固定即可。所述叶片单元46设置在支撑杆42上,所述发电机48及所述电源49分别设 置在支撑座44上。叶片单元46包括一个本体43及多个与所述本体43活动连接的叶片组件43a。如图2所示, 叶片组件43a包括多个叶片45及一个转轴47。叶片45的旋转可带动转轴47转动。本实施方式 中,叶片单元46包括三个叶片45。叶片单元46的本体43固定在支撑杆42上。本实施方式中, 本体43固定在支撑杆42的顶端。叶片单元46的本体43采用焊接或锁固等固定方式固定在支撑 杆42上即可。本实施方式中,本体43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支撑杆42上以使叶片单元46工作时 性能稳定。电路板10设置在支撑杆42上。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0位于叶片单元46的下方。电路板 10采用焊接或锁固等固定方式固定在支撑杆42上即可。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0采用焊接方 式固定在支撑杆42上以使电路板10上的发光二极管20工作时性能稳定。如图2所示,发电机48包括一个转子48a及一个定子48b。所述转子48a通过一个传动带 50与叶片组件43a的转轴47相连接。叶片46带动转轴47沿图2中箭头S所示的方向的旋转以使 传动带50沿箭头M与N的方向传动,从而带动发电机48的转子48a沿箭头P所示方向转动,转子 48a转动以使定子48b输出电压。如图3所示,发电机48通过定子48b与电源49及电路板10依次电性连接,即定子48b输出 电压至电源49,电源49通过电路板10分别与每个发光二极管20均形成电性连接为各发光二极 管20提供电能。本实施方式中,电源为电池组。可以理解,电源49可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元 件(图未示)沿支撑杆42连至电路板10并与电路板10电性连接。风力带动叶片单元46的叶片45绕本体43转动以带动转轴47转动,并通过传动带50带动发 电机48的转子48a转动从而使发电机48的定子48b输出电压至电源49,电源49存储电能并输出 至各发光二极管20以使其发光。进一步,发电机48与电源49之间可设置一个可控开关S1。 Sl连通时,发电机48与电源 49电性连接,即发电机48的定子48b输出电压至电源49。 Sl断开时,发电机48与电源49断开,即发电机48的定子48b不输出电压至电源49。电源49与电路板10之间可设置一个可控开关S2。 S2连通时,电源49与电路板10电性连接 ,即电源49为电路板10的每个发光二极管20提供发光电能。S2断开时,电源49与电路板10断 开,即电源49停止为电路板10的每个发光二极管20提供电能使其发光。为保证电能的合理利用,可通过设置一个控制芯片(图未示)设定可控开关S1及S2的开启 时间及关闭时间,如在白天(一般设为6:00至18:00,可随季节及需要更改)时S1连通,S2断 开,将叶片单元46的片45通过自然风力带动发电机48的转子48a转动从而使发电机48的定子 48b输出电压给电源49并存储。在黑夜(一般设为18:00至次日6:00,可随季节及需要更改)时 Sl断开,S2连通,从而电源49为电路板10的每个发光二极管20提供电能使其发光。可以理解,为延长发电机48与电源49的使用寿命,可将发电机48与电源49埋在地下。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100将自然风的风能转换为电能为多个发光二极管20提供电能以使 各发光二极管20发光,满足能源可循环使用及环保的需求。请参阅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200,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发 光二极管照明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200进一步包括一个散热单元 60。电路板10具有一个安装面16,各发光二极管20均设置在安装面16上并分别与电路板10电 性连接。散热单元60设置在叶片单元46与电路板10上的与安装面16相对的表面之间且散热单 元60与叶片单元46相对应。叶片单元46将风能通过发电机48转换为电能至电源49为各发光二 极管20提供电能。所述散热单元60包括一个散热基板62及多个散热鳍片66 。散热基板62及多个散热鳍片 66依次设置在电路板10上与安装面16相对的表面。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基板62与所述多个散 热鳍片66—体成型。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基板62可通过夹具设置在与电路板10的安装面16相 对的表面上。风力带动叶片单元46的叶片45绕本体43转动将风能通过发电机48转换为电能至电源49为 各发光二极管20提供电能使其发光的同时,各发光二极管20发光时所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鳍 片66散热并利用与散热鳍片66相对应设置的叶片单元46的转动更快的带走热量。本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200除了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IOO的优点外,还具有利用自然风带动叶片单元46的转动带走散热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包括一个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还包括一个能量转换单元,所述能量转换单元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能量转换单元将风能转换为电能为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提供使其发光的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包括一个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还包括一个能量转换单元,所述能量转换单元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能量转换单元将风能转换为电能为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提供使其发光的电能。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 量转换单元包括一个支撑杆、 一个支撑座、 一个叶片单元, 一个发电机及一个电源,所述支 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电路板及所述叶片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发电 机及所述电源分别设置在支撑座上且所述电源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叶片单元转动使 发电机发电并将电能通过所述电源输出至所述电路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 单元包括一个本体及一个叶片组件,所述叶片组件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本体固定在所 述支撑杆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良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