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5200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与该入光面相对设置,该导光板上设有多个凹陷,该多个凹陷内设有荧光物质,该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出第一波长的光且耦合进入该导光板内,进入该导光板内的一部分第一波长的光经由荧光物质转换成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该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与该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波长的另一部分光混合形成白光。上述照明装置可降低或消除炫光现象的出现,并产生柔和舒适的效果,从而减少对眼睛产生的刺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等固态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进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因具光质佳 (也即光源述出的光谱)及发光效率高等特性而逐渐取代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作为照明装置的发光元件,具体可参见Michael S. Shur等人在 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 93, No. 10 (2005年10月)中发表的Solid-State Lighting: Toward Superior Illumination ^^文。然而,随着人工照明的普及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光对自然环境、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 例如光污染(夜间光害)、眩光造成人眼的伤害等等。眩光(glare)是指光源对眼睛产生 的刺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光源越亮,对眼睛所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少对眼睛产生刺激的照明装置。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 面,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与该入光面相对设置,该导光板上设有多个凹陷,该多个凹陷内设有 荧光物质,该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出第一波长的光且耦合进入该导光板内,进入该导光板内的 一部分第一波长的光经由荧光物质转换成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该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与该 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波长的另一部分光混合形成白光。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 一出光面 以及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底面,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与该入光面相对设置,该出光面上设有 多个凹陷,该底面上形成荧光物质,该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出第一波长的光且耦合进入该导光 板内,进入该导光板内的一部分第一波长的光经由荧光物质转换成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该 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与该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波长的另一部分光混合形成白光。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照明装置中的导光板上形成荧光物质,使得该发光元件所发出的 光被该荧光物质吸收并转换成不同角度的光出射,并均匀分布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因此 ,可降低由出光面射出的光的辉度,从而降低或消除炫光现象的出现,并产生柔和舒适的效 果,减少对眼睛产生的刺激。另外,该导光板上的凹陷可减少或避免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于该导光板的表面上产生全反射,从而可提高光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的剖面示意图,该照明装置10包括一发光元 件、 一导光板13以及若干荧光物质15,在本实施例中,该发光元件为一发光二极管ll。该发光二极管ll选自发光波长由紫外光(ultraviolet light, UV light)到蓝绿光的 各种发光二极管的一种或多种,其设于该导光板13的侧面,并紧邻该导光板13,相当于主光 源。该导光板13具有透光的特性,其由透明材料制成,如硅胶(silicone)、树脂(resin )、玻璃(glass)、压克力(acrylics,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薩))、石英(quartz)、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环氧树脂 (印oxy)、聚乙烯丙烯酸脂(Polyacrylate)等,该导光板13的光穿透率至少达到70%,折 射率为1.4 1.7。该导光板13为平板状,其具有一入光面136、 一出光面132以及与该出光面132相对设置 的底面137,该入光面136与该发光二极管11紧邻,该底面137上设有一反光面131。该反光面131上镀有一层高反射率的材料,如油墨、金属材料等,该金属材料可为水银 、金、铝、铜等,以尽量将射入导光板13内的光反射出该出光面132,从而提高该照明装置 IO的出光效率。本实施例中,该反光面131设于该导光板13的底面,当然,该反光面131也可 同时设于该导光板13正对发光二极管11的侧面上。该出光面13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微小的凹陷133,这些凹陷133的口径不大于5mm,每一凹陷133具有至少一倾斜的侧面135,该倾斜的侧面135可为光滑平面或光滑曲面,如抛物面等 。这些凹陷133可呈长条状或网点分布于该出光面132上。这些凹陷133可破坏导光板13原有 的平滑出光面,可使该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尽量避免于该出光面132处发生全反射,且顺 利穿透该出光面132,射出该导光板13。同时,这些凹陷132可减小射向该出光面132的光的 入射角,使光于出光面132处形成不规则的折射,从而可使射出该出光面132的光不会集中向 着某一特定的方向,以产生均匀分布的效果。另外,这些凹陷133的表面还可进一步设为粗 糙,以进一步使光于出光面132处发生不规则的折射。该出光面132上的凹陷133可采用压印、微机电(MEMs)的方法来制作,也可采用半导体 制程来制作,如光刻(lithography)、蚀刻(etching)等,还可采用模具一体成型的方法 来制作,如射出成形(injection molding)等。该荧光物质15设于该导光板13的出光面132上的凹陷133内,该荧光物质15相当于次光源 ,该荧光物质15与发光二极管11的组合可选自黄色荧光物质与蓝光二极管,红、绿色荧光 物质与蓝光二极管,以及红、绿、蓝色荧光物质与紫外光二极管。该荧光物质15被发光二极 管ll所发出的一部分光所激发并转换成不同角度出射的光,该荧光物质15射出的光的波长大 于发光二极管ll所发出的光的波长,该荧光物质15射出的光与该发光二极管11所发出的另一 部分光混合形成一白光。组成该荧光物质15的材质可为硫化物(sulfide)、铝酸盐( aluminate)、氧化物(oxide)、硅酸盐(silicate)、氮化物(nitride)等。将该荧光物质15填设于该出光面132上的凹陷133内时,该荧光物质15可先混合于液态的 胶体中,如树脂、环氧树脂、硅胶等类似的热固型聚合物或紫外线固化的聚合物中,并将此 混合物涂布或平铺于该导光板13的表面上,填充所有的凹陷133,再利用加热或照射紫外光 将其固化。该荧光物质15通过与胶体混合,可避免荧光物质15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防止荧 光物质l5吸收外界空气中的水分而变质,且可简化填充的制程。上述照明装置10工作时,该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由该入光面136耦合进入该导光板13 内,其中一部分光直接射向该导光板13的出光面132,另一部分光则经由该导光板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与该入光面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上设有多个凹陷,该多个凹陷内设有荧光物质,该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出第一波长的光且耦合进入该导光板内,进入该导光板内的一部分第一波长的光经由荧光物质转换成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该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与该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波长的另一部分光混合形成白光。

【技术特征摘要】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该至少一发光元件与该入光面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上设有多个凹陷,该多个凹陷内设有荧光物质,该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出第一波长的光且耦合进入该导光板内,进入该导光板内的一部分第一波长的光经由荧光物质转换成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该至少一第二波长的光与该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波长的另一部分光混合形成白光。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波长大于该第一波长。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凹陷设于该 导光板的出光面。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凹陷设于该 导光板的一底面,该底面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且与该入光面相邻设置。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凹陷同时设 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以及与该出光面相对设置的一底面。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凹陷间隔分 布于该导光板上。7.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凹陷彼此紧 邻地分布于该导光板上。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陷的深度沿 远离该至少一发光元件的方向上逐渐增加。9.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反射层, 该反射层设于该导光板的一底面一侧,该底面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志铭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