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燃料气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039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气化设备,其可以不使固体燃料的微粒飞溅而是与流态介质充分接触,确实完成固体燃料的热分解,能够实现提高冷气效率、提高C转换率以及H转换率、和气化气体中的焦油的改质。该燃料气化设备具有以将燃料供给管(14)连接在气化炉(2)侧面的较流动层(1)上面低的位置、且自该燃料供给管(14)向流动层(1)内供给固体燃料的方式的构成,同时具备合流促进装置(15),其用于使自上述燃料供给管(14)向流动层(1)内供给的固体燃料汇入到自上述降液管(7)向流动层(1)内底部供给的流态介质的流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气化设备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人们使用石炭、生物质、废塑料或各种含水废弃物等固体燃料作为燃料,生成气化气体的燃料气化设备的开发正在进行。图1和图2是显示现有的燃料气化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图,该燃料气化设备具有具备以下各部分而形成的构成气化炉2,其利用蒸气和空气或氧等流动用反应气体形成流态介质(硅砂、石灰石等)的流动层1,进行所投入的固体燃料(石炭、生物质等)的气化, 生成气化气体和可燃性固体成分;燃烧炉5,该气化炉2中生成的可燃性固体成分与流态介质一同自导入管3导入,且通过流动用反应气体形成流动层4,进行上述可燃性固体成分的燃烧;热旋风分离器等介质分离装置8,从自该燃烧炉5经由排气管6导入的排气中分离流态介质,并将该分离的流态介质经由降液管7供给上述气化炉2 ;热旋风分离器等介质分离装置9,从上述气化炉2中生成的气化气体中分离流态介质;以及回收容器10,回收经该介质分离装置9分离的流态介质。尚需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11是分散板,用于将导入上述气化炉2的底部的蒸气和流动用反应气体均勻地吹入流动层1内;12是隔墙,其通过覆盖上述气化炉2内部的连接导入管3的部分使只有下方被开放,来防止流动层1内的流态介质直接流出到导入管 3中;13是分散板,用于将导入上述燃烧炉5的底部的流动用反应气体均勻地吹入流动层4 内;14’是燃料供给管,其连接在气化炉2侧面的较流动层1上面高的位置上。如上所述,在燃料气化设备中,在气化炉2中利用蒸气和空气或氧等流动用反应气体形成流动层1,自燃料供给管14’向其中投入石炭、生物质等固体燃料时,该固体燃料发生部分氧化而被气化,生成气化气体和可燃性固体成分,上述气化炉2中生成的可燃性固体成分与流态介质一同从导入管3被导入到利用流动用反应气体形成流动层4的燃烧炉 5中,进行该可燃性固体成分的燃烧,来自该燃烧炉5的排气经由排气管6导入到热旋风分离器等介质分离装置8中,在该介质分离装置8中,流态介质被从上述排气中分离出来,该被分离的流态介质经由降液管7返回到上述气化炉2中进行循环。这里,在上述气化炉2的内部,在供给到气化炉2的底部的蒸气或从固体燃料自身蒸发的水分的存在下而保持高温,同时通过固体燃料的热分解而生成的气体或其残余物燃料与蒸气反应,从而发生水性气化反应C+H20 = H2+C0或氢转换反应CCHH2O = H2+C02,生成吐或⑶等可燃性气化气体。上述气化炉2中生成的气化气体,在热旋风分离器等介质分离装置9中流态介质被分离,在该介质分离装置9中分离的流态介质被回收到回收容器10中。尚需说明的是,作为具有与图1和图2所示的燃料气化设备类似的装置构成的设备,例如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2079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气化炉2的内部进行固体燃料的气化时,必定会产生焦油或低级烃气体, 该焦油或低级烃气体通过与流态介质接触而进行改质,转换成吐或CO等气化气体,但如图 1和图2所示的现有例子那样,自燃料供给管14’向气化炉2的流动层1之上供给固体燃料时,该固体燃料的微粒飞溅,无法充分进行与流态介质的接触,固体燃料的热分解难以完成,所得气体热量即冷气效率(cold gas efficiency)变低,另一方面还存在着C转换率或 H转换率也不太高的缺点。本专利技术鉴于所述的实情,目的在于提供燃料气化设备,该燃料气化设备可以不使固体燃料微粒飞溅而与流态介质充分接触,确实完成固体燃料的热分解,能够实现提高冷气效率、提高C转换率以及H转换率、和气化气体中的焦油的改质。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气化设备,该燃料气化设备具备气化炉,该气化炉利用流动用反应气体形成流态介质的流动层,进行所投入的固体燃料的气化,生成气化气体和可燃性固体成分;降液管,该降液管被设立成从该气化炉的上方向流动层内底部供给流态介质;燃料供给管,其连接在上述气化炉侧面的较流动层上面低的位置,并且向流动层内供给固体燃料;合流促进装置,用于使自该燃料供给管向流动层内供给的固体燃料汇入到自上述降液管向流动层内底部供给的流态介质的流中。根据上述装置,可以得到以下的作用。以上述方式构成时,如现有例子所述,与自燃料供给管向气化炉的流动层之上供给固体燃料时相比,该固体燃料的微粒不会飞溅,而是与流态介质充分接触,而且,利用合流促进装置,自燃料供给管向流动层内供给的固体燃料汇入到自降液管向流动层内底部供给的流态介质的流中,变得容易向整个流动层内扩散,因此确实地完成固体燃料的热分解, 可以使所得气体热量即冷气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C转换率或H转换率,以及可以改质气化气体中的焦油。在上述燃料气化设备中,通过使上述气化炉侧面形成降液管的一部分、并且将燃料供给管连接在降液管的下端部,可以构成上述合流促进装置,如此一来,可以使固体燃料确实汇入到降液管内的流态介质的下降流中,使其向整个流动层内扩散。此外,在上述燃料气化设备中,通过在气化炉底部形成将自上述燃料供给管向流动层内供给的固体燃料导入降液管的下端部附近的倾斜面,也可以构成上述合流促进装置,如此一来,自燃料供给管向流动层内供给的固体燃料沿着倾斜面被导入降液管的下端部附近,与自该降液管向流动层内底部供给的流态介质一起向整个流动层内扩散。并且,在上述燃料气化设备中,通过使上述气化炉内部的进深(奥行)与降液管的外径大致相等,同时使连接燃料供给管的气化炉侧面与降液管的间隔至少为燃料供给管的内径以下,也可以构成上述合流促进装置,如此一来,自燃料供给管向流动层内供给的固体燃料从连接燃料供给管的气化炉侧面与降液管之间确实地导入到该降液管的下端部,与自该降液管向流动层内底部供给的流态介质一起向整个流动层内扩散。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燃料气化设备,能够发挥下述优异的效果可以不使固体燃料的微粒飞溅而与流态介质充分接触,确实完成固体燃料的热分解,能够实现提高冷气效率、提高 C转换率以及H转换率、和气化气体中的焦油的改质。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现有的燃料气化设备的一个例子的整体概要构成图。图2是显示现有的燃料气化设备的一个例子中的气化炉的要部构成图。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气化炉的要部构成图。图4是相当于图3的IV-IV截面的图,(a)是在气化炉的进深方向中央部形成合流促进装置的例子的图;(b)、(c)是分别显示在气化炉的角部形成合流促进装置的例子的图。图5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化炉的要部构成图。图6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气化炉的要部构成图。图7是相当于图6的VII-VII截面的图。符号说明1 流动层2 气化炉3 导入管5 燃烧炉7:降液管8 介质分离装置10:回收容器11 分散板12:隔墙14 燃料供给管15 合流促进装置16 倾斜面DO 进深Dl夕卜径D2 间隔D3 内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3和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中,与图1和图2标有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同一物质,基本的构成与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构成相同,但本实施例的特征之处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具有以将燃料供给管14连接在气化炉2侧面的较流动层1上面低的位置、且自该燃料供给管14向流动层1内供给固体燃料的方式的构成,同时具备合流促进装置15,其用于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燃料气化设备,其具备:气化炉,该气化炉利用流动用反应气体形成流态介质的流动层,以进行所投入的固体燃料的气化,生成气化气体和可燃性固体成分;降液管,该降液管被设立成自该气化炉的上方向流动层内底部供给流态介质;燃料供给管,其连接在上述气化炉侧面的较流动层上面低的位置,且向流动层内供给固体燃料;以及合流促进装置,用于使自该燃料供给管向流动层内供给的固体燃料汇入到自上述降液管向流动层内底部供给的流态介质的流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燃料气化设备,其具备气化炉,该气化炉利用流动用反应气体形成流态介质的流动层,以进行所投入的固体燃料的气化,生成气化气体和可燃性固体成分;降液管,该降液管被设立成自该气化炉的上方向流动层内底部供给流态介质;燃料供给管,其连接在上述气化炉侧面的较流动层上面低的位置,且向流动层内供给固体燃料;以及合流促进装置,用于使自该燃料供给管向流动层内供给的固体燃料汇入到自上述降液管向流动层内底部供给的流态介质的流中。2.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气化设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高广S·青木须田俊之谷秀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