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对重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49589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对重电梯具备:设于井道(1)内的轿厢(2);悬吊轿厢(3)的悬吊构件(3),其一端部与轿厢(2)的上部连接,而且另一端部与轿厢(2)的下部连接,在悬吊构件(3)的中间部具有壁侧下垂部(3a),该壁侧下垂部(3a)在轿厢(2)与井道(1)的墙壁之间穿过并下垂;以及移动限制构件(11),其设于壁侧下垂部(3a)的周围,通过与壁侧下垂部(3a)接触来限制壁侧下垂部(3a)的所接触的部位在水平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轿厢和悬吊轿厢的悬吊构件的无对重电梯,所述悬吊构件的一端 部与轿厢的上部连接,另一端部与轿厢的下部连接。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备如下部件的无对重电梯轿厢,其设于井道内;以及悬吊轿厢的绳 索,其一端部与轿厢的上部连接,另一端部与轿厢的下部连接,并且在中间部具有壁侧下垂 部,该壁侧下垂部穿过轿厢与井道壁之间并下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6184号公报然而,在该种电梯情况下,存在着如下问题由于例如地震等,会对绳索的壁侧下 垂部施加水平方向的力,由此壁侧下垂部在水平方向晃动,壁侧下垂部的一部分可能会勾 挂于井道内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以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为课题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对重电梯,该 无对重电梯即使是对绳索的壁侧下垂部施加了水平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壁侧 下垂部在水平方向晃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无对重电梯具备轿厢,所述轿厢设于井道内;悬吊所述轿厢的悬 吊构件,所述悬吊构件的一端部与所述轿厢的上部连接,而且另一端部与所述轿厢的下部 连接,在该悬吊构件的中间部具有壁侧下垂部,该壁侧下垂部在所述轿厢与所述井道的墙 壁之间穿过并下垂;以及移动限制构件,所述移动限制构件设于所述壁侧下垂部的周围,并 与所述壁侧下垂部接触,该移动限制构件用于限制所述壁侧下垂部在水平方向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无对重电梯,即使是在对绳索的壁侧下垂部施加了水平方向的 力的情况下,移动限制构件也会与壁侧下垂部接触从而限制壁侧下垂部在水平方向移动, 因此能够抑制壁侧下垂部在水平方向晃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对重电梯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无对重电梯的内部俯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无对重电梯的移动限制构件和绳索的 壁侧下垂部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图4中的绳索的壁侧下垂部勾挂于井道内的设备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无对重电梯的移动限制构件和绳索的 壁侧下垂部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图6中的移动限制构件和绳索的壁侧下垂部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无对重电梯的移动限制构件和绳索的 壁侧下垂部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图8中的移动限制构件和绳索的壁侧下垂部的侧视图。图10是图9中的绳索的A部放大图。图11是示出图9中的绳索的壁侧下垂部的变形例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对重电梯的纵剖视图,图2是示出图1中的无对 重电梯的内部俯视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对重电梯具备设于井道1内的轿厢2和作为悬吊该轿厢2的 悬吊构件的三根绳索3。在井道1的对置的一对墙壁分别相对于壁面隔开间隙地固定有沿铅直方向延伸 的导轨4。在各个导轨4的上部横跨两导轨4地固定有机械台5。在机械台5安装有由未图示的控制部驱动的曳引机的驱动绳轮6和能够自如旋转 的反绳轮7。在井道1的底面经由支撑部件8以能够自如旋转的方式安装有第一张紧轮9和第 二张紧轮10。反绳轮7和第二张紧轮10配置于穿过轿厢2的中心附近的同一铅直线上。驱动绳轮6和第一张紧轮9配置于穿过轿厢2的侧壁附近的同一铅直线上。绳索3的一端部与轿厢2的上部连接,并且从轿厢2的上部向上方延伸,然后依次 绕挂于反绳轮7和驱动绳轮6。此外,该绳索3的另一端部与轿厢2的下部连接,并且从轿厢的下部向下方延伸, 然后依次绕挂于第二张紧轮10和第一张紧轮9。此外,该绳索3在中间部具有在轿厢2和井道1的墙壁之间穿过并下垂的壁侧下 垂部3a,该壁侧下垂部3a配置于驱动绳轮6与第一张紧轮9之间的范围。此外,该无对重电梯具备设于绳索3的壁侧下垂部3a的周围的移动限制构件11。图3是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在该移动限制构件11形成有贯通孔11a,三根绳索3的壁侧下垂部3a贯穿该贯通 孔 11a。该移动限制构件11通过未图示的紧固构件固定于轿厢2的上表面。在没有对绳索3的壁侧下垂部3a施加水平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移动限制构件11 与壁侧下垂部3a处于彼此不接触的状态。在该无对重电梯中,在例如因地震等而对绳索3的壁侧下垂部3a施加了水平方向 的力的情况下,该壁侧下垂部3a开始在水平方向晃动,壁侧下垂部3a与移动限制构件11 接触。壁侧下垂部3a的与移动限制构件11接触的部位通过移动限制构件11而被限制 了水平方向的移动。其结果是,壁侧下垂部3a在水平方向的晃动受到抑制。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对重电梯,即使是对绳索3的壁 侧下垂部3a施加了水平方向的力的情况下,壁侧下垂部3a与移动限制构件11接触,壁侧 下垂部3a通过移动限制构件11而被限制了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壁侧下垂部 3a在水平方向的晃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安装于轿厢2的移动限制构件11进行了说明,然而当然 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安装于井道1的墙壁的移动限制构件1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形成有供绳索3的壁侧下垂部3a贯穿的贯通孔Ila的 移动限制构件11进行了说明,然而当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形成有能够让绳索3的壁 侧下垂部3a通过的槽的移动限制构件11,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移动限制构件11 由多个 部件构成,通过将这些部件组合来形成使绳索3的壁侧下垂部3a贯穿的贯通孔11a。其结果是,能够在将轿厢2和绳索3设置于井道1内后,将移动限制构件11安装 于轿厢2或者井道的墙壁,因此移动限制构件11的设置变得容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了具备一个移动限制构件11的无对重电梯,然而也 可以是具备多个移动限制构件11的无对重电梯。在该种电梯的情况下,通过将各个移动限制构件11隔开间隔地配置,能够进一步 抑制壁侧下垂部3a在水平方向晃动的情况。第二实施方式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对重电梯的移动限制构件12和绳索3的壁侧下 垂部3a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对重电梯的移动限制构件12具有与绳索3的壁侧下垂部 3a接触的接触体12a ;和安装于该接触体12a的两端部的电阻测定器12b。在没有对绳索3的壁侧下垂部3a施加水平方向的力的情况下,接触体1 与壁侧 下垂部3a处于彼此不接触的状态。接触体1 支撑于电阻测定器12b,电阻测定器12b支撑于固定在轿厢2的上表面 的基座12c。电阻测定器12b具有计量时间的计时器(未图示)。此外,电阻测定器12b与无对重电梯的控制部(未图示)电连接,电阻测定器12b 能够向该控制部发送电信号。在对绳索3的壁侧下垂部3a施加了水平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该壁侧下垂部3a开 始在水平方向晃动,壁侧下垂部3a与接触体12a接触。壁侧下垂部3a的与接触体1 接触的部位通过接触体1 而被限制了在水平方 向的移动。接触体12a以包覆三根绳索3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C字形状。电阻测定器12b向接触体12a的两端部之间施加预定的电压,并根据在该两端部 之间流过的电流的值测定两端部之间的电阻。关于接触体12a的两端部之间的电阻,在壁侧下垂部3a与接触体1 不接触的情 况下,仅为接触体1 的电阻,而在壁侧下垂部3a与接触体1 接触的情况下,则为将接触 体12a以及壁侧下垂部3a的与该接触体1 接触的部位组合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对重电梯,其特征在于,该无对重电梯具备:轿厢,所述轿厢设于井道内;悬吊所述轿厢的悬吊构件,所述悬吊构件的一端部与所述轿厢的上部连接,而且另一端部与所述轿厢的下部连接,在该悬吊构件的中间部具有壁侧下垂部,该壁侧下垂部在所述轿厢与所述井道的墙壁之间穿过并下垂;以及移动限制构件,所述移动限制构件设于所述壁侧下垂部的周围,并通过与所述壁侧下垂部接触来限制所述壁侧下垂部在水平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对重电梯,其特征在于, 该无对重电梯具备轿厢,所述轿厢设于井道内;悬吊所述轿厢的悬吊构件,所述悬吊构件的一端部与所述轿厢的上部连接,而且另一 端部与所述轿厢的下部连接,在该悬吊构件的中间部具有壁侧下垂部,该壁侧下垂部在所 述轿厢与所述井道的墙壁之间穿过并下垂;以及移动限制构件,所述移动限制构件设于所述壁侧下垂部的周围,并通过与所述壁侧下 垂部接触来限制所述壁侧下垂部在水平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对重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限制构件安装于所述轿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对重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限制构件具有接触体,所述接触体与所述壁侧下垂部接触;以及电阻测定器,所述电阻测定器设置于该接触体的两端部,用于测定所述两端部之间的 电阻。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对重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限制构件具有抓持体,所述抓持体抓持所述壁侧下垂部并且所述壁侧下垂部能够滑动;以及 移动检测器,所述移动检测器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冈尚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