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多点-多用户协作传输的切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45998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多点-多用户协作传输的切换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切换技术中不支持多个协作传输点和多个协作用户同时参与切换的问题。其实现过程是,首先根据时频同步约束和信道矩阵平均“F-范数”要求建立用户的“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备份,并动态监测备份集合中各组合的“品质”;当用户需要切换时,由基带处理单元判断备份集合中是否存在满足同步误差、多普勒残余频差及信道平均“F-范数”要求的组合,若存在,则为用户进行协作波束软切换,若不存在,则进行协作波束硬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为切换用户自适应的分配协作资源和降低用户端运算复杂度的优点,用于多点-多用户协作通信环境下的协作资源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
,涉及联合传输中的协作切换技术,可用于多点-多用户MIMO传输环境下的协作资源分配,通过动态监测“协作点/用户”组合备份空间,为切换用户自适应的调整协作伙伴集合或相应的协作点集合。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对无线通信业务的支持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用户对高速率、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中,对频谱效率、传输速率、系统吞吐量和小区边缘性能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因其能有效改善小区边缘用户性能,提高系统吞吐量,在近年来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成为3GPPLTE-AdvanCed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研究项目。协作多点传输技术需要多种物理层传输技术的支持,如适应多小区联合传输的 MIMO技术、预编码技术、网络编码技术、高效的信道估计和联合检测技术等。同时,先进有效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案也是影响协作多点传输技术性能的重要因素,如小区资源分配策略、 负载均衡、联合传输中协作小区的选择机制以及有效的切换策略等。支持协作多点通信的切换方法,由于引入了“多点”,使得切换场景已经不是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多点-多用户协作传输的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中心控制器通过RTS/CTS握手协议建立“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判断空间内的组合是否满足同步误差和多普勒残余频差要求,将不满足要求的组合剔除,缩小空间范围;再对剩余组合计算其相应MIMO信道矩阵的平均“F-范数”,将低于系统设定的“F-范数”门限的组合从协作组合空间中剔除,并将空间内剩余的组合建立一个备份,作为“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备份;(2)中心控制器动态监测“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备份中各组合的“品质”,即监测备份内的组合是否满足时间同步、多普勒频偏和信道矩阵平均“F-范数”的要求,当中心控制器监测到当前分配给用户的协作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多点-多用户协作传输的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中心控制器通过RTS/CTS握手协议建立“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判断空间内的组合是否满足同步误差和多普勒残余频差要求,将不满足要求的组合剔除,缩小空间范围; 再对剩余组合计算其相应MIMO信道矩阵的平均“F-范数”,将低于系统设定的“F-范数”门限的组合从协作组合空间中剔除,并将空间内剩余的组合建立一个备份,作为“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备份;(2)中心控制器动态监测“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备份中各组合的“品质”,即监测备份内的组合是否满足时间同步、多普勒频偏和信道矩阵平均“F-范数”的要求,当中心控制器监测到当前分配给用户的协作组合的“品质”已下降到不能满足时间同步、多普勒频偏和信道矩阵平均“F-范数”的要求时,判断“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备份中是否还存在其它仍满足要求的组合,若存在,则启动软切换,即执行步骤(3),若不存在,则启动硬切换,即执行步骤⑷;(3)中心控制器将“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备份中当前“品质”最优的组合分配给用户,作为用户的协作资源,完成软切换;(4)中心控制器启动硬切换4a)中心控制器通过RTS/CTS握手协议建立新的“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 4b)中心控制器对“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内的各组合进行基于同步约束和信道能量准则的二次优选以获得新的“协作点/用户,,组合空间备份,并将备份中“品质”最优的组合分配给用户,作为用户的协作资源,完成硬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多点-多用户协作传输的切换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的对剩余组合计算其相应MIMO信道矩阵的平均“F-范数”,按如下步骤进行2a)对组合空间内剩余的“协作点/用户”组合,由基带处理单元估计其相应的MIMO 信道矩阵,分别得到N个信道矩阵样本=Hiil, Hi,,, L,Hi, N是样本数,i表示第i个组合且 1彡i彡L,L是“协作点/用户”组合的个数;2b)将信道矩阵样本Hy (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朝张海林秦百爽董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