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抑菌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3992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纳米抑菌管件,包含结合成一体的一内管壁与一外管壁及多个凸部。该内管壁包括围绕一第一轴线的一第一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一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一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一纳米银粒子。该外管壁围绕该第一轴线位于该内管壁外彼此结合成一体。所述凸部呈螺旋状成型于该外管壁。通过所述第一纳米银粒子与该第一塑料载体紧密结合不易脱落,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产生稳定且耐久的抗菌能力,通过在该外管壁成型所述凸部,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增加整体结构强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抑菌材,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抑菌管件
技术介绍
抗菌是指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抗菌材料则是能够阻碍细菌生长繁殖或使细菌失去活性的材料,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卫生品质并抑制环境中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及疾病的传播,抗菌材料已广泛被应用在各种日常用品上,例如,抗菌材应用于冰箱时,可延长食品保鲜期限及防腐,制造洗衣机时使用抗菌材则可防止霉菌、细菌的滋生,在公共设施上采用抗菌材料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饮水用管件使用抗菌材料可防止细菌、藻类微生物在管壁上附着并滋生繁殖,因此,将抗菌材料应用在各种生活用品是提升环境中安全卫生品质的有效方法。目前市场上进行空气及水质中杀菌,主要采用投入化学药剂、X-ray或UV光等高能量辐射、触媒接触或在桶槽、管线或滤片材等基材上涂布具有抗菌活性的纳米银等处理方法,然而,以添加氯、臭氧等化学药剂进行杀菌时需视细菌多寡决定添加剂量,并搭配浓度与接触时间,况且还有可能因药剂残量而造成使用安全问题,以照射高能量辐射杀菌则有设备与操作成本较高的缺失,在容器、管件或特定物件表面涂布纳米银受限于涂布介面的材质特性而无法适用于各种材质容器、管件或物件,使纳米银的应用受到局限,即使是能够被涂布附着的材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仍极易产生纳米银剥落的情形,使抗菌效能受影响而存有抑菌效果不稳定、耐久性不佳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抗菌稳定性、耐久性,及可增加整体结构强度的纳米抑菌管件。本技术纳米抑菌管件包含一内管壁、一外管壁及多个凸部,该内管壁包括围绕一第一轴线的一第一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一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一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一纳米银粒子;该外管壁围绕该第一轴线位于该内管壁外彼此结合;所述凸部呈螺旋状成型于该外管壁。本技术所述的纳米抑菌管件,还包含贯穿该内管壁与该外管壁的多个径向穿孔。本技术所述的纳米抑菌管件,该外管壁包括围绕该第一轴线的一第二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二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二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二纳米银粒子,该第二塑料载体与该第一塑料载体彼此结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第一纳米银粒子能与该第一塑料载体紧密结合不易脱落,使本技术能产生稳定且耐久的抗菌能力,通过在该外管壁成型所述凸部,使本技术能增加整体结构强度。本技术纳米抑菌管件包含一内管壁、一外管壁及多片连接片,该内管壁包括围绕一第二轴线的一第三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三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三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三纳米银粒子;该外管壁围绕该第二轴线位于该内管壁外;所述连接片分别连接在该外管壁和该内管壁之间。本技术所述的纳米抑菌管件,还包含贯穿该内管壁与该外管壁的多个径向穿孔。本技术所述的纳米抑菌管件,该外管壁包括围绕该第二轴线的一第四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四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四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四纳米银粒子。本技术所述的纳米抑菌管件,每一片连接片分别包括围绕该第二轴线的一第五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五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五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五纳米银粒子,该第五塑料载体与该第三塑料载体和该第四塑料载体彼此结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第三纳米银粒子能与该第三塑料载体紧密结合不易脱落,使本技术能产生稳定且耐久的抗菌能力,通过该内管壁与该外管壁和所述连接片呈工字型结构,使本技术能增加整体结构强度。本技术纳米抑菌管件包含一内管壁及一外管壁,该内管壁包括围绕一第三轴线的一第六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六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六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六纳米银粒子;该外管壁围绕该第三轴线位于该内管壁外彼此结合。本技术所述的纳米抑菌管件,该外管壁包括围绕该第三轴线的一第七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七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七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七纳米银粒子,该第七塑料载体与该第六塑料载体彼此结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第六纳米银粒子能与该第六塑料载体紧密结合不易脱落,使本技术能产生稳定且耐久的抗菌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纳米抑菌管件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2是采自图1中的线II-II的剖视图;图3是类似图1的视图,显示多个凸部的轴向截面呈矩形;图4是本技术纳米抑菌管件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采自图4中的线V-V的剖视图;图6是采自图5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一外管壁与一内管壁和一连接片之间呈工字型结构;图7是采自图4中的线VII-VII的剖视图;图8是采自图7的局部放大图,显示该外管壁与该内管壁和该连接片之间呈工字型结构;图9是采自图7中的线IX-IX的剖视图图10是采自图7中的线X-X的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纳米抑菌管件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是采自图11中的线XII-XII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纳米抑菌管件1包含结合成一体的一内管壁10与一外管壁20和多个凸部30,及贯穿该外管壁20与该内管壁10的多个径向穿孔40。该内管壁10包括围绕一第一轴线Ll的一第一塑料载体11,及分布在该第一塑料载体11内且与该第一塑料载体11结合的多个第一纳米银粒子12。该外管壁20围绕该第一轴线Ll位于该内管壁10外且彼此结合成一体。较佳地,该外管壁20包括围绕该第一轴线Ll位于该内管壁10外的一第二塑料载体21,及分布在该第二塑料载体21内且与该第二塑料载体21结合的多个第二纳米银粒子 22,且该第二塑料载体21与该第一塑料载体11彼此结合。所述凸部30呈螺旋状地成型于该外管壁20,也可以成型在该外管壁20和该内管壁10,可以增加该纳米抑菌管件1的整体结构强度,所述凸部30的轴向截面可为如图1、图 2所示的圆弧形,也可为如图3所示的矩形。所述径向穿孔40可为圆孔、方孔、长条孔或其他形状穿孔。该第一塑料载体11、该第二塑料载体21的材料为一选自下列群组中的塑料材质 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简称为 HDPE)、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为PE)、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为PP)、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为PC)、聚醚砜 (polyethersulfone,简称为 PES)、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olyethylene terephathalate, 简称为PET)、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为PV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oly (ethylene2,6-naphthalate),简禾尔为 PEN)、聚硫化苯(polyphenylene sulfide, 简称为P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eryIonitri le-butadiene-styrene, 简称为AB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合物(acrylonitrile-styrene,简称为AS),及聚酰胺 (polyamide,简称为PA)。所述塑料材料都具有容易成型加工为预定型体的特性,此外,所述塑料材料都具有强度高、尺寸稳定性佳、耐热、耐水等特性,可以使该纳米抑菌管件1不易损坏而具有较佳的耐用性,以塑料材料作为供纳米银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抑菌管件,包含一内管壁、一外管壁及多个凸部,其特征在于:该内管壁包括围绕一第一轴线的一第一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一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一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一纳米银粒子;该外管壁围绕该第一轴线位于该内管壁外彼此结合;所述凸部呈螺旋状成型于该外管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抑菌管件,包含一内管壁、一外管壁及多个凸部,其特征在于该内管壁包括围绕一第一轴线的一第一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一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一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一纳米银粒子;该外管壁围绕该第一轴线位于该内管壁外彼此结合;所述凸部呈螺旋状成型于该外管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抑菌管件,其特征在于该纳米抑菌管件还包含贯穿该内管壁与该外管壁的多个径向穿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抑菌管件,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壁包括围绕该第一轴线的一第二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二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二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二纳米银粒子,该第二塑料载体与该第一塑料载体彼此结合。4.一种纳米抑菌管件,包含一内管壁、一外管壁及多片连接片,其特征在于该内管壁包括围绕一第二轴线的一第三塑料载体,及分布在该第三塑料载体内且与该第三塑料载体结合的多个第三纳米银粒子;该外管壁围绕该第二轴线位于该内管壁外;所述连接片分别连接在该外管壁和该内管壁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抑菌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正吴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正合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