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雨(污)水的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根据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通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来强化其净化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利用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通过三个方面的协同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人工湿地是一种具有建设运行成本低,耗能少, 出水水质好,运行维护方便,系统配置可塑性强,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氮、磷去除能力以及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并可美化环境的生态治污措施。根据不同的目的、内容、建造方法和地点等,雨(污)水人工湿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雨(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两类,其中潜流湿地又可分为水平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与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三种。目前,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居多。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高一般在100 cm以上,污废水从湿地表面垂向流向填料床的底部,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氧可以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系统中。床体中一般填充有较细基质如砂等作为处理介质,基质中种植的植物大多为风车草、灯心草、芦苇和美人蕉寸。水平流人工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湿地主体,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口,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人工湿地主体包括多个湿地廊道(1),相邻两个湿地廊道(1)彼此相通连接;每个湿地廊道(1)内设置有挡板C(4)和挡板D(5),挡板C(4)和挡板D(5)交替设置在多个依次连接的湿地廊道(1)内;挡板C(4)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小孔,挡板D(5)的下部设置有多个小孔,挡板C(4)和挡板D(5)将每个湿地廊道(1)分隔成多个槽室,每个槽室内填充有填料,填料从下往上依次为鹅卵石层(13)、砾石层(14)、基质层和沙层(15),沙层(15)上种植有湿地植物(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湿地主体,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口,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 ;人工湿地主体包括多个湿地廊道(1 ),相邻两个湿地廊道(1)彼此相通连接;每个湿地廊道(1)内设置有挡板C (4)和挡板D (5),挡板 C (4)和挡板D (5)交替设置在多个依次连接的湿地廊道(1)内;挡板C (4)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小孔,挡板D (5)的下部设置有多个小孔,挡板C (4)和挡板D (5)将每个湿地廊道 (1)分隔成多个槽室,每个槽室内填充有填料,填料从下往上依次为鹅卵石层(13)、砾石层 (14)、基质层和沙层(15),沙层(15)上种植有湿地植物(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还包括配水井(7)和出水井(8),配水井(7)位于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配水井(7)与人工湿地主体进水端之间通过挡板A (2)隔开,挡板A (2)上设置有多个小孔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口 ;出水井(8)位于人工湿地主体的出水端,出水井(8)与人工湿地主体出水端之间通过挡板B (3)隔开,挡板B (3)上设置有多个小孔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主体的多个湿地廊道(1)首尾相连呈“一”字形排列,相邻两个湿地廊道(1)连接处的共用侧壁上设置有通水口(9);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位于整个呈“一”字形排列湿地廊道(1) 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主体的多个湿地廊道(1)并排组合在一起,第一个湿地廊道(1)的一端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进水端,最后一个湿地廊道(1)的一端作为人工湿地主体的出水端;相邻两个湿地廊道(1)通过通水口(9)相通,所述通水口(9)位于相邻两个湿地廊道(1)连接处共用的侧壁上,并位于湿地廊道(1)的端部;整个人工湿地主体的多个通水口(9)位于湿地廊道(1)的端部呈左右交替设置;第一个湿地廊道的进水口与通水口(9)分别位于第一个湿地廊道(1)的两端,最后一个湿地廊道(1)的出水口与通水口(9)分别位于最后一个湿地廊道(1)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怀恩,李家科,黄池钧,杜光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