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3456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包括偏心轮,摆动主轴,一端固定安装在摆动主轴上的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设置在偏心轮与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之间的连杆机构以及连杆支架,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偏心套连杆,摇杆,连杆,摆杆以及输出杆;所述偏心套连杆下端套装在偏心轮上,其右上端与摇杆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上端与连杆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下端转动地安装在连杆支架上;所述摆杆上端与输出杆下端转动连接,其右下端与连杆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下端转动地安装在连杆支架上;所述输出杆上端与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的活动端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满足复合针与纱线层一起沿牵拉方向同步运动,避免两者发生干涉,且运动链短,结构简单,有利于高速编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编机的编织机构,特别是涉及双轴向或者多轴向经编机的编织机构中的复合针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双轴向和多轴向经编机中,复合针的运动一般由两个运动复合而成,这两个运动分别为与纱线层即布面运动方向相垂直及同向两个方向的运动,也分别称为上下运动和移动。沿纱线层运动方向称为前方,反方向称为后方。由槽针和针芯组成的复合针的上下运动过程为从最低点上升,槽针针尖与纱线层接触并穿刺、在纱线层上方继续上升到达最高点、在最高点停歇、下降、脱离与纱线层接触直至最低点。一般情况下,复合针的上下运动,其槽针和针芯针尖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或近似直线,纱线层沿牵拉方向连续直线运动。因此,复合针在作上下运动过程中,特别是从与纱线层开始有接触直至离开纱线层过程中,复合针须有与纱线层牵拉运动方向和牵拉运动速度大小一致的运动,以减小编织过程中复合针的负荷和摩擦,减少穿刺在纱线层表面造成孔洞的可能性。结合双轴向和多轴向经编机的编织工艺要求,复合针的移动过程为从最后方向前运动至最前方、在最前方停歇、返回至最后方。该过程与上下运动在时间上的配合要求为复合针处于最后位置时,上下运动处于从最低点位置上升至槽针针尖与纱线层开始接触点运动过程之间;复合针到达最前位置时,上下运动处于下降运动过程中且槽针针尖位于纱线层上方;移动的停歇段结束位置,也即移动开始返回位置位于上下运动槽针针尖脱离与纱线层接触位置与上下运动最低点位置之间。根据绑缚节距,复合针的移动动程大小一般为1 2mm。已有的双轴向或者多轴向经编机的复合针移动装置,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1010300430. 7公开的一种经编机槽针装置、中国技术专利 ZL200920043820. 3公开的一种经编机槽针针芯运动机构和ZL200920043818. 6公开的一种经编机槽针运动机构,这些专利的公开说明书中公开了实现复合针移动的装置为平面十连杆机构,其第二级平面连杆机构是在初级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上串接 II级杆组构成,初级曲柄摇杆机构和第二级平面连杆机构构成了瓦特型平面六连杆机构,该机构实现复合针在移动最后位置近似停歇。在第二级平面连杆机构的摇杆上串接第二组 II级杆组构成第三级平面连杆机构,利用死点位置实现复合针在移动最前位置附近近似停歇。在第三级平面连杆机构的摇杆上再串接第三组II级杆组,以调整复合针移动动程大小。 上述结构的复合针移动装置,在编织时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由于其运动链较长,结构复杂,因而不仅制造成本较高,加工和维修不方便,而且不利于高速编织;另一方面,由于复合针在移动的最前位置和最后位置分别停歇,尤其是在最后位置的停歇会引起复合针与纱线层之间的运动不同步,因此会导致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涉,从而在编织过程中增加复合针的负荷和摩擦,甚至会导致复合针在纱线层表面穿刺造成孔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复合针与纱线层一起沿牵拉方向同步运动从而避免两者发生干涉,并且运动链短、结构简单、有利于高速编织的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一种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经编机油箱主轴上的偏心轮,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的用于成圈编织的摆动主轴,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摆动主轴上的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设置在所述偏心轮与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之间的用于复合针前后移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经编机上的连杆支架, 所述的用于复合针前后移动的连杆机构包括偏心套连杆,摇杆,连杆,摆杆以及输出杆;所述偏心套连杆的下端套装在所述偏心轮上,其右上端与所述摇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上端与所述连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的下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杆支架上;所述摆杆的上端与所述输出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其右下端与所述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下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杆支架上;所述输出杆的上端与所述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的活动端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摆杆优选为三角形板状构件。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这样一种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包括经编机油箱主轴,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的用于成圈编织的摆动主轴,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摆动主轴上的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设置在所述油箱主轴与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之间的用于复合针前后移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经编机上的连杆支架,所述的油箱主轴为曲轴,所述的用于复合针前后移动的连杆机构包括偏心套连杆,摇杆,连杆,摆杆以及输出杆;所述偏心套连杆的下端套装在所述油箱主轴上,其右上端与所述摇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上端与所述连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的下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杆支架上;所述摆杆的上端与所述输出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其右下端与所述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下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杆支架上;所述输出杆的上端与所述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的活动端转动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经编机油箱主轴上安装偏心轮或者直接采用曲轴作为复合针移动装置的主动件,并以偏心轮、偏心套连杆和摇杆,或者以曲轴、偏心套连杆和摇杆作为初级曲柄摇杆机构,在运动时,偏心套连杆左上端产生完全外凸的连杆曲线, 在偏心套连杆左上端连接由连杆和摆杆这两个活动构件和三个转动副组成的II级杆组构成了第二组平面连杆机构,这样初级曲柄摇杆机构和第二组平面连杆机构串接在一起构成的整体是一个斯蒂芬森型平面六连杆机构,该机构能使摆杆的往复摆动有较大的行程速比系数,实现摆杆较大的往复摆动比。进一步在斯蒂芬森型平面六连杆机构的运动输出摆杆上再串接一后续的由输出杆和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这两个活动构件和三个转动副组成的II级杆组构成了第三组平面连杆机构,其运动输出杆也作往复摆动,摆杆与输出杆在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的摆动最高极限位置附近共线,这样,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在摆动最高极限位置附近经过死点位置从而实现停歇。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复合针的前后移动运动分解成大传动比的往复摆动和在摆动最高极限位置停歇的两个运动,使复合针与纱线层一起沿牵拉方向同步运动,从而避免了两者之间发生干涉现象。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复合针移动装置的传动路线最短,相应地移动装置的运动链最短,使结构大大简化,这样既降低了制造成本,加工及维修简便,而且使运动链更易于实现动平衡,从而更有利于高速编织。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运动副全为低副结构,没有高副结构,低副结构中的构件之间为面接触,接触应力小,摩擦力小,因而零件加工更加方便,制造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运动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槽针的安装和上下运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针芯的安装和上下运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包括通过哈夫或胀紧套固定安装在经编机油箱主轴Atl上的偏心轮1,油箱主轴Atl和偏心轮1为一整体由电机驱动一起转动作为复合针移动装置的运动输入,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的用于成圈编织的摆动主轴仏,一端通过哈夫固定安装在所述摆动主轴上的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7 — 1,设置在所述偏心轮1与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7 - 1之间的用于复合针前后移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经编机上的连杆支架,所述的连杆支架通常设置在经编机的油箱内,图中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经编机油箱主轴(A0)上的偏心轮(1),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的用于成圈编织的摆动主轴(E0),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摆动主轴(E0)上的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7-1),设置在所述偏心轮(1)与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7-1)之间的用于复合针前后移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经编机上的连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复合针前后移动的连杆机构包括偏心套连杆(2),摇杆(3),连杆(4),摆杆(5)以及输出杆(6);所述偏心套连杆(2)的下端套装在所述偏心轮(1)上,其右上端(B)与所述摇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上端(C)与所述连杆(4)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3)的下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杆支架上;所述摆杆(5)的上端(D2)与所述输出杆(6)的下端转动连接,其右下端(D1)与所述连杆(4)的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下端(D0)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杆支架上;所述输出杆(6)的上端与所述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7-1)的活动端(E)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经编机油箱主轴(Atl)上的偏心轮(1), 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的用于成圈编织的摆动主轴(Etl),—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摆动主轴(Etl)上的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7 - 1),设置在所述偏心轮(1)与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 (7 - 1)之间的用于复合针前后移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经编机上的连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复合针前后移动的连杆机构包括偏心套连杆(2),摇杆(3),连杆(4),摆杆(5)以及输出杆(6);所述偏心套连杆(2)的下端套装在所述偏心轮(1)上,其右上端(B) 与所述摇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上端(C)与所述连杆(4)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3)的下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杆支架上;所述摆杆(5)的上端(D2)与所述输出杆(6)的下端转动连接,其右下端(D1)与所述连杆(4)的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下端(Dtl)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杆支架上;所述输出杆(6)的上端与所述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7 - 1)的活动端(E) 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洪刘莉萍黄骏赵红霞曹清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