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大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3424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包括:1、选择n名药物试验对象,空腹口服药物;2、服药后,以时间间隔方式分别采集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3、检测某一时间点某一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获得该时间点药物进入该实验对象血液的成分含量;4、检测某一时间点某一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获得该时间点该实验对象血液中各种蛋白成份的含量;5、根据步骤3、4获得的多组数据,统计出药物进入血液后药物成分与蛋白成份的相关系数,当某一药物成分与某一蛋白成份的相关系数符合统计学意义,则确认该种药物成分为有效药物成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速、准确筛选药物药效物质,对新药研究、精减处方、明确药理药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药物血清移行成分动效关系分析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的新技术。
技术介绍
血清药物化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其基本理论认为药物化学成分虽然多种多样,但作为口服药物应用时,只有那些能被吸收入血的成分才可能是活性成分。但有些药物成分极其复杂,经过动态血清药物化学图谱分析后,很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成分谱,在大量的成分谱中逐一寻找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犹如“大海捞针”。选择简便、可靠的方式对血清中药效成分进行确定,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认为药物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效之间存在关联性,且不同的药效强度实质上是由血清中药效成分的含量所决定的,可以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将药效作用强度的动态变化与成分谱的峰面积(含量)的动态变化联系起来,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众多药物成分中真正的药效成分谱峰。经查阅,有5项专利和2篇文论涉及到药物药效物质筛选的研究,分别为1. 一种对中成药处方二次开发优化筛选的方法CN1374524该专利报道了一种对中成药处方二次开发优化筛选的方法。建立了将传统方剂改制成现代中药研究模式和技术平台,处方组分配伍、配比的筛选采用两极等比增减设计。原处方中甲、乙两种药物(君药、臣药)在总量恒定的前提下以药典记载的配比为基线,甲、乙两种药物各种配比分组采用整体动物为主,结合离体器官、细胞实验与血清药物化学分析, 以其主要效应和次要效应作为其优选的评价指标。在名特优处方二次开发中,从同一配伍的不同配比中优选最佳,此方法适用于药效物质基础相对明确,药味相对较少,作用靶点清楚的小复方。突破了千百年来凭经验组方的局限,为现代中药组方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过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取得成功。该筛选方法的局限是仅仅能对小处方进行处方优化,而中药汤剂多以复方(5-25 味)中药组成,按照上述方法操作寻找处方优化条件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未能够彻底明确药效物质基础,不利于中药现代化。2.组分中药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CN101190M0该专利提供了一个组分中药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制造出组分中药、建立中药药效组分质量标准体系,其特征在于由7个主要研究步骤组成传统标准中药一药效组分的分析测定一初步组分中药一按照中药功能主治设计的组合药理学辅助实验一人体或大动物体内药效组分代谢实验一药效组分质量标准建立一组分中药。组分中药是由中药药效组分组成,药效组分包括3个层次①配伍组分符合临床治疗要求的饮片;②药效物质类别组分化合物类别,信息物质;③药效物质单体组分化学单体;蛋白质,核酸,多糖。中药药效组分质量标准体系研究的方法及内容包括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和稳定性指标。3. 一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虚拟筛选方法CN101089M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虚拟筛选方法首先挑选一个化学成分基本清楚的中药复方作为研究对象,对复方中的每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分子进行收集和整理, 建立一个复方化学成分分子库。以该复方主要治疗功效中疗效确切、机制清楚、靶点明确的药理作用为目标,寻找或建立其对应的分子靶点。分别在所建分子药理模型下对分子库中的分子进行毒性筛选、类药性评估、分子对接评测,三个步骤次序不分先后,并依据具体情况略作增减。最后对分子库中的每个分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打分最高的诸个分子,经药理实验药效验证和筛选得到该复方药理作用P(i)的分子预方。预方通过剂量配比设计产生该复方药理作用p(i)的分子新复方。本专利技术建立的筛选方法高效快捷、经济新颖,为中药复方现代化、中药复方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性思路。文献2,3所报道的方法中均需要建立中药复方分子库,该项工作耗时耗力,成本较高,不利于经济快速准确的筛选真正的药效成分,此外,上述两个文献所报道的方法忽略了药物成分代谢及炮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难以明确真正的药效成分。且文献3采用虚拟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4. 一种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新方法CN176238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新方法,它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复方中的化学物质,然后将该复方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相关疾病,再用相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用药后该复方中的化学物质,并将两次用现代科技手段测得的化学物质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上述方案的缺点在于进能够应用于外敷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研究,此外,药物成分中被皮肤吸收的部分未必是真正的药效成分,可能仅仅因为分子量易于被机体吸收而减少,所以该种评价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5.中药药效物质机理的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及其分析方法CN10144168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药效物质机理的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及其分析方法,包括中药活性成分及含量数据库模块,INVD0CK软件包模块和网络数据库模块,网络数据库模块包括人类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代谢数据库、和信号转导数据库、治疗性药靶数据库、药物副作用靶点数据库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出数据库,还提供了一种采用该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分析中药药效物质机理的方法,该生物信息分析平台能全面分析中药药效物质的药理机制,具有准确、高效的特点,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指导,可以大大加快中药药理研究,加速开发新型中药。文献5仅仅能够对已知的中药化学成分进行对比推测,而对未见报道的药物成分无法进行分析。对潜在靶点作用效果不明确的药物无法进行准确的计算。建立数据库所参考的相关研究材料可能存在缺乏准确性、真实性、全面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筛选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对新药研究、精减处方、明确药理药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η名药物试验对象,空腹口服药物。其中,试验对象的数量根据需要选择可以是6-10名,也可以是上百或数千数万名。S2、服药后,以时间间隔方式分别采集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其中,间隔的时间长度根据具体检测的药物决定,一种优选方式下,试验对象服药后,可以在0、2、5、10、15、20、 30、60、90、120、150、180、210、240、360分钟的时间点,采集各个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S3、检测某一时间点某一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获得该时间点药物进入该实验对象血液的成分含量。S4、检测某一时间点某一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获得该时间点该实验对象血液中各种蛋白成份的含量。S5、根据步骤S3和步骤S4获得的多组数据,分别建立血液样本蛋白数据集、血液样本药物数据集,以某种统计推断的算法,进行两个数据集的关联性的预测(相关性)。当计算结果显示药物进入血液后药物成分与蛋白成份的相关系数,具备统计学意义时则,确认该种药物成分为有效药成份。这种相关系数的确认可以根据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利用 SPSS统计软件的Pearson多元相关分析确定;而且在统计学上,这种相关系数的计算方式较多,根据需要选择计算方式即可。此外,在步骤S3中,需排除血清干扰成分,具体步骤为S31、在服药之前,Sl中的各个试验对象需空腹口服等药量的淀粉,而后根据S2中的时间间隔方式在各个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采用HPLC色谱技术进行检测获得空白血清的色谱峰。S32、在服药之后,采集血液样本,并采用HPLC色谱技术对含药血清进行检测,以步骤S31中空白血清色谱峰为参照,从含药血清中删除与之相重叠的峰,剩余的色谱峰即是药物入血的药物成分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n名药物试验对象,空腹口服药物;S2、服药后,以时间间隔方式分别采集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S3、检测某一时间点某一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获得该时间点药物进入该实验对象血液的成分含量;S4、检测某一时间点某一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获得该时间点该实验对象血液中各种蛋白成份的含量;S5、根据步骤S3和步骤S4获得的多组数据,分别建立血液样本蛋白数据集、血液样本药物数据集,以统计推断的算法,进行两个数据集的关联性的预测,当计算结果显示药物进入血液后药物成分与蛋白成份的相关系数具备统计学意义时,则确认该种药物成分为有效药成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51、选择η名药物试验对象,空腹口服药物;52、服药后,以时间间隔方式分别采集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53、检测某一时间点某一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获得该时间点药物进入该实验对象血液的成分含量;54、检测某一时间点某一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获得该时间点该实验对象血液中各种蛋白成份的含量;55、根据步骤S3和步骤S4获得的多组数据,分别建立血液样本蛋白数据集、血液样本药物数据集,以统计推断的算法,进行两个数据集的关联性的预测,当计算结果显示药物进入血液后药物成分与蛋白成份的相关系数具备统计学意义时,则确认该种药物成分为有效药成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需排除血清干扰成分,具体步骤为531、在服药之前,Sl中的各个试验对象需空腹口服等药量的淀粉,而后根据S2中的时间间隔方式在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国冯宝民李文哲邱琳苑艳霞刘狄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