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展望专利>正文

融合棉被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33659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融合棉被及其生产方法,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层区域、中间层区域、下层区域,其中上层区域、下层区域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具有棉花的柔和,无刺激、无异味、无污染,气息清新、自然保暖、健康、环保,同时具有化纤质轻、蓬松、透气性好、柔滑舒适的优点,克服了纯棉花厚重板结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被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被子包括纯棉被和纯化纤材料形式,纯棉花被具有厚重板结的缺陷纯化纤被则整体蓬松,无定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既具有棉花的优点,又具有化纤蓬松性能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融合棉被,其特征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层区域、中间层区域、下层区域,其中上层区域、下层区域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所述保暖纤维层是由天然棉、中空纤维、超细纤维及硅油混合组成,且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天然棉45 55%中空纤维为 4(Γ50% 超细纤维3、%硅油ο. οΓο. 1%。所述中空纤维的线密度为5、D,所述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0. 78^1. 33D。所述中空纤维的线密度为6. 64D,所述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0. 78和1. 33D,且超细纤维中线密度为0. 78D和1. 33D的两种超细纤维的重量比为1:1。一种融合棉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将天然棉、中空纤维、硅油、超细纤维混合,依次经开松、梳棉成网、铺网形成复合物,然后在复合物的正反两面分别进行针刺处理,形成上下层区域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的融合棉被。本专利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具有棉花的柔和,无刺激、无异味、无污染,气息清新、自然保暖、健康、环保,同时具有化纤质轻、蓬松、透气性好、柔滑舒适的优点,克服了纯棉花厚重板结的弱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天然棉、中空纤维、硅油、超细纤维混合,依次经开松、梳棉成网、铺网形成复合物,然后在复合物的正反两面分别进行针刺处理,形成上层区域1、下层区域3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2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的融合棉被。所述保暖纤维层是由天然棉、中空纤维、超细纤维及硅油混合组成,且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天然棉45 55% (例 45%、50%、55%)中空纤维为 40 50% (例40%、45%、50%) 超细纤维3、% (例3%、5%、8%)硅油0. ΟΓΟ. 1% (例 0. 01%、0· 05%、0. 1%)。所述中空纤维的线密度为5、D(例5D、6.64D、8D),所述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0.78 1. 33D (例 0. 78、1D、1. 33D)。或所述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0. 78和1. 33D两种,且超细纤维中线密度为0. 78D和1.33D的两种超细纤维的重量比为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融合棉被,其特征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层区域、中间层区域、下层区域,其中上层区域、下层区域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棉被,其特征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层区域、中间层区域、下层区域,其中上层区域、下层区域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棉被,其特征是所述保暖纤维层是由天然棉、中空纤维、超细纤维及硅油混合组成,且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天然棉45 55%中空纤维为 4(Γ50%超细纤维3、%硅油ο. οΓο.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棉被,其特征是所述中空纤维的线密度为5 8D,所述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0.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展望
申请(专利权)人:沈展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