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安装的集波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31581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快速安装的集波器组件,包含有:一集波器主体;一连接部,延伸自该集波器主体,包含至少一个集波器定位孔;一支撑臂,包含至少一个支撑臂定位孔:至少一定位弹片,其中每一该定位弹片包含一固定端及一定位柱,该固定端固定于该支撑臂上;一固定座,设置于该支撑臂上;一挟持凸轮;以及一枢轴,用来将该挟持凸轮枢接至该固定座;其中,在该连接部插入该支撑臂时,每一该定位柱穿过相对应的支撑臂定位孔及集波器定位孔,以固定该连接部及该支撑臂间的相对位置,并通过该挟持凸轮完全抵紧该支撑臂与维持每一该定位柱的一穿入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波器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快速组装与拆卸的集波器组件。
技术介绍
由于卫星通讯具有通讯距离远且涵盖范围极广的特色,使得卫星通讯被广泛用在许多领域中,例如广播电视、通讯等。因此,即使处于荒凉沙漠或浩瀚大海中,只要架设好接收天线,便可接收到卫星信号。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一卫星通讯接收系统10的示意图。 卫星通讯接收系统10包含有一碟型天线102、一集波器(Low Noise Block Down-converter with htegratedFeed,LNBF)104及一支撑臂106。在卫星通讯接收系统10中,通常由呈抛物面的碟型天线102将卫星信号反射至置于碟型天线102焦点处的集波器104。经由集波器104将高频的卫星信号撷取下来并降频成中频的卫星信号后,再通过同轴电缆线将卫星信号传送至后端卫星接收机进行处理。支撑臂106用来提供支撑集波器104并收纳传送卫星信号的同轴电缆线。在实际运作上,碟型天线102及集波器104通常需置于户外环境以顺利接收卫星信号。一般来说,由于外型的考量,集波器104与支撑臂106通常是于安装现场才进行组装。组装后必须能承受户外环境的各种天气变异。因此,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两者之间会在组装后产生间隙,而影响卫星信号的接收性能。现有技术通常采取螺丝锁固的方式来固定。然而,以人工锁附螺丝组件方式进行组装,则存在着繁琐的拆卸组装过程与速度过慢的缺点。再者,若安装环境于高处,而安装者必须在梯子上使用安装工具来组装集波器104与支撑臂106,对安装者来说,将极易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安装的集波器组件。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可快速安装的集波器组件,包含有一集波器主体;一连接部,延伸自该集波器主体,包含有多个信号输出单元及至少一个集波器定位孔;一支撑臂,包含有至少一个支撑臂定位孔及可容纳该连接部的一腔体,用来经由连接该连接部,以支撑该集波器主体至少一定位弹片,其中每一该定位弹片包含有一固定端及一定位柱,该固定端固定于该支撑臂上;一固定座,设置于该支撑臂上,包含有一第一固定孔及一第二固定孔;一挟持凸轮,包含有一凸轮端、一手柄端及一第三固定孔,该凸轮端形成一偏心凸轮,当该手柄端被扳转时,该挟持凸轮可沿一轴心旋转,而使该凸轮端的外周缘接近或远离该支撑臂; 以及一枢轴,用来穿过该第一固定孔、该第二固定孔及该第三固定孔,以枢接该挟持凸轮及该固定座;其中,在该连接部插入该支撑臂的该腔体时,每一该定位弹片上的该定位柱穿过相对应的支撑臂定位孔及相对应的集波器定位孔,以固定该连接部及该支撑臂间的相对位置,并通过枢转该挟持凸轮,使该凸轮端的外周缘完全抵紧该支撑臂以及维持每一该定位柱的一穿入状态。附图说明 10卫星通讯接形102碟型天线104集波器106,330支撑臂30集波器组件310集波器主体320连接部322信号输出单元324集波器定位孔332支撑臂定位孔334腔体340固定座342第一固定孔344第二固定孔350挟持凸轮351止挡元件352凸轮端353限制平面结构354手柄端355限制结构356第三固定孔358插入孔360枢轴362螺栓364防拆螺帽370定位弹片5372374380382390392RT固定端定位柱间隔衬套第四固定孔内凸结构外凸结构铆钉辅助驱动杆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快速安装功能的一集波器组件30的分解示意图。集波器组件30包含一集波器主体310、一连接部320、一支撑臂330、一固定座340、一挟持凸轮350、一枢轴360、定位弹片370、间隔衬套380及内凸结构390。集波器主体310 通过连接部320连接至支撑臂330,以稳固地固定于卫星天线的抛物面碟盘的焦点处。连接部320延伸自集波器主体310,包含有多个信号输出单元322及集波器定位孔324。支撑臂 330包含有支撑臂定位孔332及可容纳连接部320的一腔体334。其中支撑臂330经由连接至连接部320,来支撑集波器主体310。每一定位弹片370包含有一固定端372及一定位柱374,固定端372固定于支撑臂330上。要注意的是,可以使用各种固定的方式(例如点焊、铆接或锁附方式)将定位弹片370的固定端372固定在支撑臂330上。举例来说,图3 中集波器组件30利用一铆钉R将定位弹片370的固定端372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撑臂 330上。进一步地,当连接部320插入支撑臂330的腔体334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弹片370 上的定位柱374穿过支撑臂定位孔332与集波器定位孔324,以限制连接部320相对于支撑臂330的移动范围,如此一来,将可固定连接部320及支撑臂330间的相对位置。再者,当定位弹片370上的定位柱374已完成穿过支撑臂定位孔332与集波器定位孔324的穿设动作后,通过定位弹片370的弹性回复力,将使定位柱374维持卡合于各定位孔的状态,在无其他外力的影响下,定位弹片370的定位柱374不会自行脱离支撑臂定位孔332与集波器定位孔324。当然,在实际应用上,为确保各组件在组装之后,能够牢固的运作,请继续参考以下说明。如图3所示,固定座340设置于支撑臂330上,包含有一第一固定孔342及一第二固定孔;344。挟持凸轮350包含有一凸轮端352、一手柄端354、一第三固定孔356、一限制平面结构353及一限制结构355。凸轮端352形成一偏心凸轮,当扳转手柄端354时,挟持凸轮350可以第三固定孔356为一轴心进行旋转,而使凸轮端352的外周缘接近或远离支撑臂330。换句话说,依照凸轮原理,通过挟持凸轮350旋转运作,来调整挟持凸轮350的外周缘的位移。如此一来,当定位弹片370上的定位柱374已完成穿过支撑臂定位孔332与集波器定位孔3M而达定位的目的时,可操作挟持凸轮350,使挟持凸轮350的凸轮端352 的外周缘的部位接触到支撑臂330 (例如使限制平面结构353接触到支撑臂330)并接近定位弹片370(例如使限制结构355接近定位弹片370),在此情况下,当定位柱374欲产生上下的位移动作时,将会受到凸轮端352的限制结构355的阻挡而无法产生过大的位移。因此,通过如图3中的设计,可确保定位弹片370上的定位柱374不会脱离支撑臂定位孔3326与集波器定位孔324,而达稳固组装的目的。换句话说,在组装集波器组件30时,本专利技术可通过调整挟持凸轮350来限制定位柱374的位移行程,以避免定位柱374脱离相对应的支撑臂定位孔332与集波器定位孔3M而能继续维持于一穿入状态。此外,枢轴360用来穿过第一固定孔342、第二固定孔344、第三固定孔356及第四固定孔382,以将挟持凸轮350枢接至固定座340。因此,仅需简单的操作将枢轴360穿过相对应的固定孔,即可快速且稳固地将挟持凸轮350架设于支撑臂330上。当挟持凸轮350的手柄端354的外型被设计地愈长,使用者可愈省力地通过手柄端3M来操作挟持凸轮350,但是相对地手柄端3M将会很容易被误触碰而作动,进而产生挟持动作失效的意外。因此,在此情况下,请参考图3与图4,图4为图3中的挟持凸轮350 的示意图。如图3与图4所示,挟持凸轮350另包含有一插入孔358及一止挡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安装的集波器组件,包含有:集波器主体;连接部,延伸自该集波器主体,包含有多个信号输出单元及至少一集波器定位孔;支撑臂,包含有至少一支撑臂定位孔及可容纳该连接部的一腔体,用来经由连接该连接部,以支撑该集波器主体:至少一定位弹片,其中每一该定位弹片包含有固定端及定位柱,该固定端固定于该支撑臂上;固定座,设置于该支撑臂上,包含有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挟持凸轮,包含有凸轮端、手柄端及第三固定孔,该凸轮端形成一偏心凸轮,当该手柄端被扳转时,该挟持凸轮可沿一轴心旋转,而使该凸轮端的外周缘接近或远离该支撑臂;以及枢轴,用来穿过该第一固定孔、该第二固定孔及该第三固定孔,以枢接该挟持凸轮及该固定座;其中,在该连接部插入该支撑臂的该腔体时,每一该定位弹片上的该定位柱穿过相对应的支撑臂定位孔及相对应的集波器定位孔,以固定该连接部及该支撑臂间的相对位置,并通过枢转该挟持凸轮,使该凸轮端的外周缘完全抵紧该支撑臂以及维持每一该定位柱的一穿入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安装的集波器组件,包含有集波器主体;连接部,延伸自该集波器主体,包含有多个信号输出单元及至少一集波器定位孔;支撑臂,包含有至少一支撑臂定位孔及可容纳该连接部的一腔体,用来经由连接该连接部,以支撑该集波器主体至少一定位弹片,其中每一该定位弹片包含有固定端及定位柱,该固定端固定于该支撑臂上;固定座,设置于该支撑臂上,包含有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挟持凸轮,包含有凸轮端、手柄端及第三固定孔,该凸轮端形成一偏心凸轮,当该手柄端被扳转时,该挟持凸轮可沿一轴心旋转,而使该凸轮端的外周缘接近或远离该支撑臂;以及枢轴,用来穿过该第一固定孔、该第二固定孔及该第三固定孔,以枢接该挟持凸轮及该固定座;其中,在该连接部插入该支撑臂的该腔体时,每一该定位弹片上的该定位柱穿过相对应的支撑臂定位孔及相对应的集波器定位孔,以固定该连接部及该支撑臂间的相对位置, 并通过枢转该挟持凸轮,使该凸轮端的外周缘完全抵紧该支撑臂以及维持每一该定位柱的一穿入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波器组件,其中在该连接部插入该支撑臂的该腔体且该连接部的前端接触到每一该定位弹片上的该定位柱时,每一该定位柱会脱离该腔体,直到每一该支撑臂定位孔与相对应的集波器定位孔对齐时,始穿过相对应的支撑臂定位孔与相对应的集波器定位孔而达到完全定位的效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波器组件,其另包含有限制平面结构,设置于该凸轮端;以及限制结构,设置于该凸轮端;其中,在每一该定位柱穿过相对应的支撑臂定位孔及相对应的集波器定位孔后,该挟持凸轮的手柄端受外力作用而由一第一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兰淳林宏源郭三义陈弘隆刘兴堂
申请(专利权)人: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