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空间精确直线运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29063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空间精确直线运动机构,它包括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它还包括中间平台I和中间平台II,固定平台和中间平台II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接在左连杆I的两端,中间平台II和移动平台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接在左连杆II的两端,移动平台和中间平台I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接在右连杆II的两端,中间平台I和固定平台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接在右连杆I的两端,在每一个平台等腰三角形两腰的相同位置各设置一个旋转轴,每个连杆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套筒,每个连杆两端的套筒彼此平行设置,每个连杆的每端套筒和与其对应设置的一个旋转轴转动套装相连构成所述的旋转副。本机构运动范围大,容易实现反向驱动,为精确直线运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间精确直线运动机构,它可以用作机械臂或操作手的直线运动关节。
技术介绍
直线运动机构在制造装备、机器人、内燃机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实现直线运动的手段大都依靠移动副约束实现,如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螺旋副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该方式的缺点是加工制造复杂、成本高。虽然也有一些依靠连杆与旋转副实现的直线运动机构,但大部分为近似直线运动机构,如瓦特近似直线运动机构等,该类机构的缺点是运动的精度较低,对加工制造装配要求同样也较高。尽管也可以利用连杆和旋转副实现的准确直线运动机构,但都存在机构连杆约束关系复杂、各连杆对尺寸与装配形式要求苛刻,运动空间与体积比较小等缺点,因此并没有获得实际应用。这种情况下, 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仅存在旋转关节的精确直线运动机构将为机器人与机构设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将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轻,运动范围大、容易实现反向驱动,可以实现动平台沿空间固定方向的直线移动的空间精确直线运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空间精确直线运动机构,它包括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它还包括中间平台I和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间精确直线运动机构,它包括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中间平台I和中间平台II,所述的固定平台和中间平台II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转连接在左连杆I的两端,所述的中间平台II和移动平台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接在左连杆II的两端,所述的移动平台和中间平台I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接在右连杆II的两端,所述的中间平台I和固定平台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接在右连杆I的两端,所述的固定、移动平台和两个中间平台均为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右连杆I、右连杆II、左连杆I、左连杆II为四个结构完全相同的连杆,在每一个平台等腰三角形两腰的相同位置各设置一个旋转轴,每个连杆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套筒,每个连杆两端的套...

【技术特征摘要】
1.空间精确直线运动机构,它包括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中间平台I和中间平台II,所述的固定平台和中间平台II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转连接在左连杆I的两端,所述的中间平台II和移动平台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接在左连杆II的两端, 所述的移动平台和中间平台I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接在右连杆II的两端,所述的中间平台I和固定平台分别通过旋转副转动连接在右连杆I的两端,所述的固定、移动平台和两个中间平台均为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右连杆I、右连杆II、左连杆I、左连杆II为四个结构完全相同的连杆,在每一个平台等腰三角形两腰的相同位置各设置一个旋转轴,每个连杆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套筒,每个连杆两端的套筒彼此平行设置,每个连杆的每端套筒和与其对应设置的一个旋转轴转动套装相连构成所述的旋转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精确直线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建生魏国武王树新李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