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克强专利>正文

一种水力针灸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2655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力针灸针,它属于针灸用的针的领域,它包括一个水箱(1),一个用水管连接水箱(1)的水泵(4),还有与水泵(4)出水口连通的开口很细小的水束管(8),它是用高速喷出的水来替代传统的针灸针,利用水的冲击能量及与人体的温度差以及水中的药物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传感治疗疾病。(*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针炙用的针的领域。针炙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内经》上就有“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之说。从针炙用的针的发展来看,所用的材料最早为砭石,后来发展为金属针,如银、不锈钢等等。这些材料制成的针炙用的针在治疗时绝大部分都是有创伤性的,不适应外治无创伤性的医疗发展的潮流;在使用温针治疗某些疾病时(即灼烧针炙针的柄部,利用针传递热量刺激人体穴位,利用经络的传感作用治疗疾病),更是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水力针炙针,它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各类针炙针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利用一个水箱贮水,用一根水管连通水箱和一个水泵,水泵出水口连通一个开口很细小的水束管。利用水泵将能量传递给水,使之形成一个高速喷出的水束,替代传统的针炙针,利用水束冲击的能量和与人体的温度差刺激人体体表穴位,以达到有酸、麻、胀感为度,通过经络传感治疗疾病。此水力针炙针与以往的针炙用针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治疗疾病无创伤性、无疼痛性;可以很方便地调节水箱内水温高低,利用水与人体温度差实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促进治疗效果;也可以通过辨证论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理,在水中掺加药物,实现针、药同施于人体穴位治疗;还可调节水束的速度,根据病情需要,对症下“针”。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水力针炙针的示意图。图面说明附图1中的(1)是水箱,(2)是过滤网,(3)是水泵进水管,(4)是微型水泵,(5)是出水管,(6)是阀门,(7)是贮水仓,(8)是水束管,(9)是排水管,(10)是加热器,(11)是温度计。以下结合附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水力针炙针的细节及工作情况。水箱(1)内部可以安装有加热器(10)和温度计(11),在水箱下部连通水泵进水管(3),管口处有一层过滤网(2),能过滤掉直径大于后面水束管(8)直径1/3以上的微粒,水泵进水管(3)的另一端连通水泵(4),水泵(4)的出水管(5)与数个水束管(8)相连通,水束管(8)的直径很小,周围套有贮水仓(7),形状为圆桶状,仓上接有排水管(9),用以排水;每个水束管(8)前面都有一个阀门(6)。此针炙针在使用时,先使用加热器(10)将水温调到所需要的温度,根据病情需要,在水中可以加入药物。开通水泵(4),水由水箱(1)经过滤网(2)从水泵进水管(3)压入出水管(5),开通水束管(8)前的阀门(6),水束高速喷出,利用其动能、与人体温度差及药物刺激人体体表穴位,通过经络传感,治疗人体疾病;贮水仓(7)挡住飞溅的水花,将其从排水管(9)排出;调节水束管(8)前面的阀门(6),以控制水束的冲击强度,适应不同病症的需要。权利要求1.一种针炙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水箱(1),一个用水管连接水箱(1)的水泵(4),还有与水泵(4)出水口相连通的开口很细小的水束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炙针,其特征在于水束管(8)外围有贮水仓(7)以及连通贮水仓(7)的排水管(9)。专利摘要一种水力针灸针,它属于针灸用的针的领域,它包括一个水箱(1),一个用水管连接水箱(1)的水泵(4),还有与水泵(4)出水口连通的开口很细小的水束管(8),它是用高速喷出的水来替代传统的针灸针,利用水的冲击能量及与人体的温度差以及水中的药物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传感治疗疾病。文档编号A61H39/00GK2235803SQ9520632公开日1996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6日专利技术者王克强 申请人:王克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炙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水箱(1),一个用水管连接水箱(1)的水泵(4),还有与水泵(4)出水口相连通的开口很细小的水束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克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