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52602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其上设置有喷液装置;室内换热器,与压缩机相连通;室外换热器,与压缩机相连通;主膨胀阀,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相连通;还包括第一喷液节流件,其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另一端与喷液装置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通过第一喷液节流件的设置,改进了空调系统的循环方式,制冷剂从压缩机中排出并进入室外换热器冷凝后有一支路经过第一喷液节流件节流变成低温中压的两相制冷剂并进入压缩机喷液装置,进入喷液装置的制冷剂从喷液装置喷出并与低压侧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混合从而降低制冷剂温度,实现了压缩机排气温度的降低,提高了R32压缩机的可靠性,增强了冷媒R32的适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家用空调领域所使用的两种主要制冷剂为R22和R410A,由于R22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而R410A属于HFCs,是HCFCs (如R2》的过渡性替代制冷剂,GffP值较高 (约2100),这两种制冷剂都必将面临着淘汰和替换。R32( 二氟甲烷,CH2F2)由于其ODP为0,GffP较低(约675)和系统COP较高,被认为是比较有潜力替代R22和R410A的制冷剂之一。但是,由于R32具有较高的排气温度,而高的排气温度影响着压缩机的可靠性,这就限制了 R32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制冷剂的排气温度的空调系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其上设置有喷液装置;室内换热器,与压缩机相连通;室外换热器,与压缩机相连通;主膨胀阀,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相连通;还包括第一喷液节流件,其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喷液装置相连通。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喷液节流件,其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喷液装置相连通。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回热装置,其上设置有第一回热入口,第一回热入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通,其上还设置有第一回热出口,第一回热出口与主膨胀阀相连通。进一步地,压缩机上还设置有补气装置,回热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二回热入口和第二回热出口,第二回热入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通,第二回热出口与补气装置相连通。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回热节流件,其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相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二回热入口相连通。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辅助节流件,其一端与主膨胀阀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相连通。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闪发装置,其上设置有第一闪发入口,第一闪发入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通,闪发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一闪发出口,第一闪发出口与主膨胀阀相连通。进一步地,压缩机上还设置有补气装置,闪发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二闪发出口,第二闪发出口与补气装置相连通。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闪发节流件,其第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相连通,其第二端与闪发装置上设置的第一闪发入口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一闪发节流件第二端与第二喷液节流件相连通。采用本技术的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喷液节流件,第一喷液节流件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压缩机上的喷液装置相连通。制冷运行时,制冷剂从压缩机中排出并进入室外换热器冷凝,随后,制冷剂分成两路,一路经过主膨胀阀节流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蒸发后进入压缩机吸气口 ;另一路经过第一喷液节流件节流之后变成低温中压的两相制冷剂并进入压缩机喷液装置。进入喷液装置的制冷剂从喷液装置喷出并与低压侧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混合从而降低制冷剂温度,然后进入压缩机高压侧气缸压缩并排出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由上可知,第一喷液节流件的设置,改进了空调系统的循环方式,实现了压缩机排气温度的降低,从而提高了 R32压缩机的可靠性,并增强了冷媒R32的适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制冷运行的lgP-h示意图,其中,P代表制冷剂压力,h代表制冷剂焓值;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制热运行的lgP-h示意图,其中,P、h的含义均与图2中的相同;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以及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制热运行的lgP-h示意图,其中,P、h的含义均与图2中的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1,其上设置有喷液装置; 室内换热器103,与压缩机101相连通;室外换热器105,与压缩机101相连通;主膨胀阀 104,分别与室内换热器103和室外换热器105相连通;还包括第一喷液节流件106,其一端与室外换热器105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喷液装置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1,压缩机101上设置有喷液装置。压缩机 101为全封闭中背压双转子压缩机,双转子压缩机的两个气缸之间采用串联的方式,喷液装置包括在压缩机101低压级排气侧外壳上设置的制冷剂液体喷射口,低温中压的制冷剂液体从喷射口喷出,与低压侧气缸排出的高温制冷剂气体混合并闪发吸热,混合后的制冷剂气体有效地降低了高压侧气缸吸入的制冷剂的温度,从而降低双转子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增强了 R32等具有较高排气温度的冷媒的适用性。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与压缩机101相连通的换向阀107,其中,换向阀107为四通换向阀。根据本实施例,在空调系统制冷运行时,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01中排出 (此时制冷剂的状态处于图2中的状态点12,本实施例中通过图2中的某个状态点来示出不同阶段时的冷媒的状态,此时图2中的某个状态点表示的是图1中编号相同的点的状态),随后制冷剂经过换向阀107进入室外换热器105中冷凝,冷凝后的冷媒变成低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状态点13)。随后,制冷剂分成两路,其中的一路经过主膨胀阀104节流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两相混合物(状态点1 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103蒸发,蒸发后制冷剂变成高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经过换向阀107进入压缩机101吸气口(状态点11);其中的另一路经过第一喷液节流件106节流之后变成低温中压的两相制冷剂并进入压缩机喷液装置(状态点14)。 从压缩机101吸气口吸入的高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状态点11)在压缩机的低压侧气缸压缩后变成高温中压的制冷剂气体(状态点12’),进入喷液装置的低温中压的制冷剂(状态点14)从喷液装置的喷液口喷出并与低压侧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相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温度降低,然后进入电机腔体冷却绕组后温度升高(状态点11’),然后进入压缩机101的高压侧气缸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状态点1 并排出压缩机,完成一个制冷循环。由上可知,由于第一喷液节流件106的设置,改进了空调系统的循环方式,实现了压缩机排气温度的降低,从而提高了 R32压缩机的可靠性,并增强了冷媒R32的适用性。另外,由于混合后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压缩机101的电机腔体冷却电机,可有效降低电机绕组温度,提高电机效率。优选地,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喷液节流件102,其一端与室内换热器 103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喷液装置相连通。除了制冷之外,空调系统还可以用于制热。在制热运行时,压缩后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01中排出、经过换向阀107进入室内换热器103冷凝。冷凝之后的制冷剂分成两路,一路经过主膨胀阀104节流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105蒸发,并经过换向阀107进入压缩机101 的吸气口 ;另一路经过第二喷液节流件102节流之后变为低温的制冷剂并进入压缩机喷液装置,低温的制冷剂从喷液口喷出并与经压缩机101压缩后的高温制冷剂相混合,降低制冷剂的温度。此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1),其上设置有喷液装置;室内换热器(103),与所述压缩机(101)相连通;室外换热器(105),与所述压缩机(101)相连通;主膨胀阀(104),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3)和所述室外换热器(105)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喷液节流件(106),其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5)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喷液装置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1),其上设置有喷液装置;室内换热器(103),与所述压缩机(101)相连通;室外换热器(105),与所述压缩机(101)相连通;主膨胀阀(104),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 和所述室外换热器(10 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喷液节流件(106),其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 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喷液装置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喷液节流件(102),其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 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喷液装置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热装置(112),其上设置有第一回热入口,所述第一回热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 相连通,其上还设置有第一回热出口,所述第一回热出口与所述主膨胀阀(104)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1)上还设置有补气装置,所述回热装置(11 上还设置有第二回热入口和第二回热出口,所述第二回热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 相连通,所述第二回热出口与所述补气装置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波梁祥飞吴迎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