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16209 阅读:4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包括履带1、底座2、液压支腿3、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4、起塔油缸5、斜塔油缸6、塔座7、钻塔8和滑塔油缸9;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钻头41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4前面的一侧;钻塔8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4前面的另一侧,钻塔8下面还活动安装有底塔81,钻塔8和底塔81通过滑塔装置安装在塔座7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钻塔能上下滑动,钻塔离开地面时便于钻机的运输和自身的行走,而塔接触地面时,使整机工作时的稳定性高,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结构紧凑、运输方便、功率损耗小、施工故障率低、制造和维修成本低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特别是一种将钻塔安装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前侧的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
技术介绍
目前,岩芯钻机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水文、水井及大口径工程施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钻机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以塔机履一体式(钻塔、钻机及履带组装为一体)岩芯钻机最具实用性,而该种钻机大至有以下两种机型钻塔顶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与全液压岩芯钻机。(一)钻塔顶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钻塔顶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是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在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的下部安装履带,上部安装钻塔而成,主要包括履带、底座、液压支腿、钻塔、塔座、起塔油缸、斜塔油缸及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等部分,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位于底座上,其钻头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的前方,钻塔和塔座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的上方。其工作原理如下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具有钻进功能,并能将一部分机械动能转化为液压动力。当液压动力传输到履带,可使钻机产生前进、后退和转弯的动作,使钻机运行到准确的钻孔位置;液压动力传输到液压支腿,可使四个液压支腿分别运行至不同的高度,以适应钻孔位置的地势和方便打小角度的斜孔;液压动力传输到起塔油缸,可以产生竖塔与倒塔的动作;钻塔竖起来之后,需先装上斜塔油缸,加强钻塔与塔座的连接,松开起塔油缸与钻塔的连接,再驱动斜塔油缸,可以使钻塔向侧边倾斜到一定的角度(塔座可以绕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的机械输出轴线在一定角度内旋转),以便于打角度稍大一些的斜孔;当钻机钻进到目标深度后, 可运行绞车,通过钻塔并配合使用滑轮组及钢丝绳,取出钻杆最底部中心的岩芯;取出钻杆时,通过运行液压系统,使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与塔座及钻塔一起在机座上向后移动,让开孔口,方便钻杆的取出。钻塔顶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相比有了跨跃性的改善,不再需要牵引机车将其拖到钻孔位置和搭建临时钻塔,打小角度斜孔也十分方便。不足之处是1、稳定性较差由于钻塔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上方,整机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在打斜孔和起钻时稳定性更差;2、操作性能差钻塔竖起来之后仍需做一系列动作才能开钻,折装频繁,收塔时也一样,所以该种机型的操作性也比较差;3、钻杆的取出不方便起钻时,因为钻塔现在的位置与钻孔时的位置相比向后移动了一段距离,让钢丝绳的起吊方向与钻杆的起吊方向形成一个夹角,给钻杆的取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全液压岩芯钻机全液压岩芯钻机主要包括履带、底座、液压支腿、动力与液压系统、钻塔、起塔油缸、斜塔油缸、滑动式液压驱动钻机和锁扣等部分,滑动式液压驱动钻机通过铰链和锁扣安装在3钻塔上。该种钻机在运输状态时,钻塔在滑动式液压驱动钻机的下面,工作状态时,钻塔在滑动式液压驱动钻机的后面,动力与液压系统将机械动能转化为液压动力,再将液压动力传输到各个液压马达、液压油缸等液压元件,产生相应的动作液压动力传输到履带,可使钻机产生前进、后退和转弯的动作;液压动力传输到液压支腿,可使四个液压支腿分别运行至不同的高度;液压动力传输到起塔油缸,可将钻塔控制在90°内的任何位置;液压动力传输到滑动式液压驱动钻机,可以使滑动式液压驱动钻机的动力头输出不同速度的旋转动作,并能通过液压油缸产生上下运动,形成钻进动作;液压动力传输到绞车,可以使绞车通过钢丝绳与钻塔产生起吊动作。起钻时,松开锁扣,将滑动式液压驱动钻机像门一样打开以让开孔口,即可通过绞车、钻塔及钢丝绳进行起钻。该种钻机操纵简便,移位灵活自如,钻孔定位准确可靠,且方便打90°内任意斜孔,工作效率高,安全性好。其不足之处是;1、制造和维修成本高由于目前国内液压元件的质量不过关,该种机型在工作时往往因为液压元件的问题经常发生故障而影响生产,许多液压元件均依赖进口,使制造成本大大提高,若一旦发生故障,维修起来相当麻烦,且维修费用十分昂贵;2、功率损耗大由于该种钻机是将机械动能转化为液压动力,再将液压动力转化为机械动能而进行钻进工作,故而功率损耗较大;3、体积较大,运载不是很方便,故在行业领域内还不能得到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操作简便的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包括履带、底座、 液压支腿、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起塔油缸、斜塔油缸、塔座和钻塔;履带和液压支腿与底座连接;起塔油缸的下端与底座连接,上端与钻塔连接;塔座位于底座上;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位于底座上,其钻头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前面的一侧;钻塔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前面的另一侧,即钻塔位于钻机钻头的旁边而成为一种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钻塔通过滑塔装置安装在塔座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钻塔下面还活动安装有底塔,底塔通过滑塔装置安装在塔座上。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滑塔装置包括滑块、塔座滑板、压板和滑塔油缸; 可在塔座滑板和压板中上下滑动的滑块焊接在钻塔的下部和/或底塔上;塔座滑板通过销轴安装在塔座上,并能绕销轴在90度以内旋转;压板通过连接螺栓安装在塔座滑板上;滑塔油缸的上端与塔座滑板连接,下端与钻塔和/或底塔连接。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如上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操作简便本专利技术由于钻塔在钻进状态与起钻状态时的位置没有变化,故而操作难度大大降低;2、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由于钻塔能上下滑动,钻塔离开地面时便于钻机的运输和自身的行走,而塔接触地面时,使整机工作时的稳定性高;3、结构紧凑本专利技术收塔后可进行折叠,运输方便;4、功率损耗小本专利技术钻孔时属于机械动能的直接传递,功率损耗小;5、制造和维修成本本专利技术大都采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装备,施工故障率低,制造和维修费用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包括履带1、底座2、液压支腿3、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4、起塔油缸5、斜塔油缸6、塔座7、钻塔8和滑塔油缸9 ;履带 1和液压支腿3与底座2连接;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4位于底座2上,其钻头41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4前面的一侧;起塔油缸5的下端与底座2连接,上端与钻塔8连接;斜塔油缸6的下端与塔座7连接,上端与塔座滑板72连接;塔座7位于底座2上,其上通过销轴 71安装有塔座滑板72,塔座滑板72上通过连接螺栓73安装有压板74 ;钻塔8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4前面的另一侧,即钻塔8位于钻机钻头41的旁边而成为一种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其下面还活动安装有底塔81,钻塔8的下部和底塔81上焊接有可在塔座滑板72和压板74中上下滑动的滑块82 ;滑塔油缸9的上端与塔座滑板72连接,下端与底塔81连接,驱动滑塔油缸9可使钻塔8和底塔81上下滑动,塔座滑板72能绕销轴71 在一定的角度内旋转,驱动斜塔油缸6,即可将钻塔8和底塔81倾斜到合适的角度;再驱动滑塔油缸9让钻塔8和底塔81下滑触地,此时即可开钻。在本专利技术底座2的上面还可用于摆放控制台、泥浆泵、绞车等配套零部件。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与钻塔顶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大致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包括包括履带、底座、液压支腿、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起塔油缸、斜塔油缸、塔座和钻塔;履带和液压支腿与底座连接;起塔油缸的下端与底座连接,上端与钻塔连接;塔座位于底座上;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位于底座上,其钻头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前面的一侧;钻塔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前面的另一侧,即钻塔8位于钻机钻头的旁边而成为一种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钻塔通过滑塔装置安装在塔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包括包括履带、底座、液压支腿、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起塔油缸、斜塔油缸、塔座和钻塔;履带和液压支腿与底座连接;起塔油缸的下端与底座连接,上端与钻塔连接;塔座位于底座上;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位于底座上,其钻头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前面的一侧;钻塔位于普通立轴式岩芯钻机前面的另一侧, 即钻塔8位于钻机钻头的旁边而成为一种钻塔前侧置塔机履一体式岩芯钻机,钻塔通过滑塔装置安装在塔座上。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志强刘晓阳柴喜元卢春阳雷统平李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中地装备探矿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