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涉及一种具有P埋层的横向沟道SOI (绝缘层上的硅)LIGBT (横向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器件单元。
技术介绍
SOI LIGBT器件由于其较小的体积、重量,较高的工作温度和较强的抗辐照能力, 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可靠性,作为无触点功率电子开关或功率驱动器在智能电力电子、高温环境电力电子、空间电力电子和交通工具电力电子等技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常规 SOI LIGBT是在SOI衬底的n_漂移区上形成场氧化层;在近阴极区端采用双离子注入多晶硅自对准掺杂技术形成短沟道nMOSFET及多晶硅栅极与栅场板,附加P+离子注入掺杂实现 p-well阱欧姆接触;由多晶硅栅引出栅极金属引线,n+p+区引出阴极金属引线;在近阳极端通过磷离子注入掺杂形成η型缓冲区,在该η型缓冲区内进行两步ρ型杂质注入形成轻掺杂P阳极区及其P+重掺杂第二 P阱欧姆接触区,并引出阳极金属引线与阳极金属场板。该 SOI LIGBT器件是在均勻掺杂的顶层硅膜上外延η—漂移区。这种器件结构的纵向耐压不高,很容易优先纵向击穿,严重限制器件横向耐压的改善;采用厚隐埋氧化层提高纵向耐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P埋层的横向沟道SOI LIGBT器件单元,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1)、隐埋氧化层(2)、p埋层区(3)、n型轻掺杂漂移区(4),其特征在于:隐埋氧化层(2)覆盖在p型半导体衬底(1)上,p埋层区(3)覆盖在隐埋氧化层(2)上,n型轻掺杂漂移区(4)覆盖在p埋层区(3)上;在n型轻掺杂漂移区(4)顶部两侧分别嵌入第一p型阱区(5)和n型缓冲区(16),其中第一p型阱区(5)为p型较重掺杂半导体区,n型缓冲区(16)为n型较重掺杂半导体区;第一p型阱区(5)的顶部嵌入n型阴极区(6)和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7),n型阴极区(6)和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7)相接,n型阴极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具有P埋层的横向沟道SOI LIGBT器件单元,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1)、隐埋氧化层O)、P埋层区(3)、η型轻掺杂漂移区0),其特征在于隐埋氧化层( 覆盖在P型半导体衬底(1)上,P埋层区C3)覆盖在隐埋氧化层(2) 上,η型轻掺杂漂移区⑷覆盖在ρ埋层区(3)上;在η型轻掺杂漂移区(4)顶部两侧分别嵌入第一 ρ型阱区( 和η型缓冲区(16),其中第一 P型阱区(5)为ρ型较重掺杂半导体区,η型缓冲区(16)为η型较重掺杂半导体区; 第一 P型阱区(5)的顶部嵌入η型阴极区(6)和第一 ρ阱欧姆接触区(7),η型阴极区(6) 和第一 P阱欧姆接触区(7)相接,η型阴极区(6)设置在第一 ρ阱欧姆接触区(7)与η型缓冲区(16)之间;11型缓冲区(16)的顶部嵌入第二 ρ型阱区(15)和阳极短路点区(14), 第二 P型阱区(15)和阳极短路点区(14)相接,第二 ρ型阱区(15)设置在阳极短路点区 (14)与第一 ρ型阱区(5)之间,其中第二 ρ型阱区(15)为ρ型较重掺杂半导体区,阳极短路点区(14)为η型重掺杂半导体区;第二 ρ型阱区(15)的顶部嵌入第二 ρ阱欧姆接触区 (13),第二 ρ阱欧姆接触区(13)与阳极短路点区(14)相接;第一 P阱欧姆接触区(7)的顶部设置有阴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鹏,齐瑞生,孔令军,汪洋,赵伟立,刘怡新,吴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