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1025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池装置,包括:用于容纳卤水的池子;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池子的底部;水平设置的多条水管,所述多条水管分别支撑在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上端,每个水管均形成有多个水孔,所述水孔位于水管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上方且水孔的开口朝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在0-+180度范围内;和与所述多个水管分别相连通的供水总管。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太阳池装置,通过多条水管水平设置且分别支撑在多个支撑柱的上端,用于向卤水液面上方注入淡水,从而形成稳定的淡水层。多条水管的分布可有助于在卤水液面上方的多个位置同时注水以防止扰动下方的卤水溶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色冶金
,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池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太阳池装置用于卤水提锂、卤水制盐、蓄能、取暖或发电等方面已经广为应用。太阳池装置放置卤水可收集太阳能并储存太阳能作为能源。采用太阳池装置从碳酸型卤水中结晶析出碳酸锂时,在太阳池中放置碳酸型卤水以收集太阳能并储存太阳能,由于碳酸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当太阳池中卤水的温度升高时,卤水中的碳酸锂将会逐渐析出。当太阳光射入卤水中时,将大部分被卤水反射到池子外部,这样太阳池储存太阳能热量的效率并不高,为此,需要在卤水液面上方加一层淡水层以在淡水层与卤水层之间形成梯度层,这样,当太阳光射入卤水中时,由于淡水层的阻挡,将大大地减小太阳光向太阳池外部的反射,从而提高碳酸锂晶体的析出。淡水层的添加要求精度高,否则影响碳酸锂的析出效果。但是现有的淡水添加都是通过一条大的加水管向卤水液面中注入淡水而形成的,注入淡水时,水压力很大,很容易冲击扰动已有的卤水液面,使得淡水极易混合入卤水溶液中,从而影响减小太阳光反射的效果,同时也降低了碳酸锂晶体析出的效果和速度。另外,难以控制注入淡水的速度,还需要不断地移动加水管,从而费时费力,加水操作复杂,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太阳池装置,所述太阳能装置在加入淡水时不会扰动池中已有的卤水,且淡水的加入操作简单,效率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太阳池装置,包括用于容纳卤水的池子;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池子的底部;水平设置的多条水管,所述多条水管分别支撑在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上端,每个水管均形成有多个水孔,所述水孔位于水管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上方且水孔的开口朝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在0-+180度范围内;和与所述多个水管分别相连通的供水总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太阳池装置,通过多条水管水平设置且分别支撑在多个支撑柱的上端,用于向卤水液面上方注入淡水,从而形成稳定的淡水层,这样使得阳光进入太阳池后可被淡水层阻挡而反射不出去,即可完成透光蓄能的功能。多条水管的分布可有助于在卤水液面上方的多个位置同时注水以防止搅动下方的卤水溶液。另外,还可通过供水总管来控制注入淡水的速度,加大供水总管的出水速率,可使注入淡水速度加快,而相反地,减小供水总管的出水速率,可使注入淡水速度降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太阳池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多条水管彼此平行。所述多条水管排列成多排和多列或排列成一定的几何形状。所述多条水管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均高出池子内的梯度层0-50cm。每个水管的水孔在轴线方向上按一定规律分布。每个水管的水孔在径向上呈放射状分布。采用多个水孔进行多方位的同时注入淡水,一方面可使淡水层的厚度均勻,另一方面,多个水孔可减小在单一位置处的水压力,可避免在一处大量注水而导致扰动卤水液面而使得淡水大量混入下方的卤水液面中分离不出来,影响碳酸锂晶体的析出效果和速率。所述同一方向排列的多条水管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水孔形成在水管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上。这样,可保证从水孔中向卤水液面上方注入淡水而形成的淡水对流层不仅厚度均勻,而且整个淡水对流层的液面稳定。所述水孔为狭槽、圆孔或锥形孔。所述多条水管和多条支撑柱均由利于吸收太阳能的材料制成,以防止遮挡太阳光投入到太阳池中影响碳酸锂晶体的析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太阳池装置,由于均勻分布多条水管,以及每条水管上的圆孔都均勻分布,同时圆孔沿径向上呈放射状分布,使得注入的淡水层的厚度均勻、液面稳定,使得析出均勻。并且在注入淡水的同时不扰动下层梯度层、卤水层,避免淡水混入卤水中,影响稳定梯度层的形成,降低晶体析出效果。另外,还可通过供水总管来控制注入淡水的速度, 加大供水总管的出水速率,可使注入淡水速度加快,而相反地,减小供水总管的出水速率, 可使注入淡水速度降低,结构简单。此外,加入淡水时无需不断地移动加水管,节约了人力物力,操作简单且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太阳池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太阳池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太阳池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太阳池装置的一个水管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上”、“下”、“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太阳池装置,下面以采用所述太阳池装置从卤水中提锂为例来进行说明。当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太阳池装置还可以用于卤水制盐、 蓄能、取暖或发电等。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太阳池装置,包括用于容纳卤水的池子1、 多个支撑柱2、多条水管3和与多个水管3分别相连通的供水总管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以40mX IOOm的池子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如图1所示, 多个支撑柱2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池子1的底部,可选地,多个支撑柱2可均勻地设置成多排和/或者多列。多条水管3均水平设置且分别支撑在多个支撑柱2的上端,用于向卤水层A的液面上方注入淡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多条水管3彼此平行,如图2所示。可选地,多条水管3均跨过池子1。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示例中,多条水管3排列成多排和多列,如图3 所示。当然,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多条水管3还可排列成其他一定的几何形状,例如圆形、方形和菱形等。由此,在卤水层A液面上方加一层淡水层C,则在淡水层C与卤水层A之间形成卤水与淡水混合的梯度层B。淡水层C的形成精度对于碳酸锂的析出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精确地形成淡水层C,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条水管3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均高于池子1内的梯度层B的液面,且高度h的范围为0-50cm,如图1中所示。多条水管3 的分布可有助于在卤水层A的液面上方的多个位置同时注水以防止搅动下方的卤水溶液。每个水管3上均形成有多个水孔31,水孔31位于水管3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上方且水孔31的开口朝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在0-+180度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如图4所示,此处所述的0-+180度范围是指位于水管3的轴线水平面以上的第一、四象限内的角度,这样有利于向池子1内的卤水层A的液面上方注入淡水,从而形成稳定的淡水层C,使得阳光进入太阳池后可被淡水层阻挡而反射不出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每个水管3的多个水孔31在轴线方向上按一定规律分布。可选地,每个水管3的多个水孔31在轴线方向上均勻分布。进一步地,每个水管3的水孔31在径向上可呈放射状分布。这样可保证在池子1里的卤水液面A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卤水的池子;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池子的底部;水平设置的多条水管,所述多条水管分别支撑在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上端,每个水管均形成有多个水孔,所述水孔位于水管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上方且水孔的开口朝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在0-+180度范围内;和与所述多个水管分别相连通的供水总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卤水的池子;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池子的底部;水平设置的多条水管,所述多条水管分别支撑在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上端,每个水管均形成有多个水孔,所述水孔位于水管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上方且水孔的开口朝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在0-+180度范围内;和与所述多个水管分别相连通的供水总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水管彼此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水管排列成多排和多列或排列成一定的几何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水管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水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月和时炜覃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