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08151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包括地面运辊车、吊具、套装于轧辊两端辊颈的定距环。轧辊通过两端定距环上的定位圆柱横置于地面运辊车左、右两侧的前承重块和V型槽后承重块上。轧辊的前端装起吊卡环。起吊卡环上设置有起吊圆柱,吊具设置有与起吊圆柱相配合的V型槽起吊块。轧辊起吊时,起吊圆柱置于V型槽起吊块的V型槽中。运辊天车与地面运辊车匹配动作,实现对轧辊起竖提升及降落横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操作安全,作业效率高,可避免对起吊现场的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长型重物的起竖提升降落装置,具体地指一种可将轧辊起竖提升、降落横置的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有时需要频繁地将横置的轧辊竖立并移动,或将竖立的轧辊精确横置放平。由于轧辊的长度达到5米以上、重量在7吨左右,采用传统的天车吊运方法时,由于轧辊的重心和吊钩运行轨迹很难保证在一条直线上,容易导致轧辊的辊身倾斜,出现歪拉斜吊现象,这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违章现象。这种起吊方式不但起吊效率低,且容易对起吊现场的操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伤害,对周围环境也会造成破坏,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高效、安全地将轧辊起竖提升、降落横置的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包括设置于轨道上的地面运辊车、与运辊天车相连的吊具、以及套装于轧辊两端辊颈的定距环。所述地面运辊车为由型钢构成的框架结构,其前端左、右两侧框架上设置有前承重块,其后端左、右两侧框架上设置有V型槽后承重块。所述定距环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圆柱。所述轧辊通过两端定距环上的定位圆柱横置于地面运辊车左、右两侧的前承重块和V型槽后承重块上。所述轧辊的前端且位于定距环外侧套装有起吊卡环。所述起吊卡环上对称设置有起吊圆柱。所述吊具为由型钢构成的框架结构,其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起吊圆柱相配合的V型槽起吊块。轧辊起吊时,所述起吊圆柱置于V型槽起吊块的V型槽中。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内侧地面上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地面运辊车框架下部设置有驱动地面运辊车前进和后退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相配合的齿轮。再进一步地,所述地面运辊车后端左、右框架上各设置有一块长度调节导板,所述 V型槽后承重块与长度调节导板滑动配合,用于调整V型槽后承重块与前承重块之间的距离,使之与轧辊两端的定距环距离相适应。更进一步地,所述定距环与辊颈的配合处设置有衬套,衬套磨损后可及时进行更换;为了保证轧辊起吊安全,在吊具上位于V型槽起吊块上方设置有安全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在将横置于地面运辊车的轧辊起竖提升时,运辊天车带动吊具移动,使之与轧辊前端的起吊卡环相连,运辊天车停在固定位置提升吊具及轧辊的前端,地面运辊车在轨道上行驶带动轧辊一起向右运动,直至吊具将轧辊全部提起,脱离地面运辊车。需将轧辊降落横置于地面运辊车上时,运辊天车将轧辊吊运至固定位置,同时将地面运辊车移至吊装的轧辊下,使其V型槽后承重块与轧辊上定距环的定位圆柱相对应, 轧辊缓慢垂直降落在地面运辊车的V型槽后承重块上。地面运辊车向左运行,拖动轧辊缓慢倾斜,直至将轧辊完全放平,横置于地面运辊车上。本技术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工艺简单,操作安全,作业效率高,可避免对起吊现场的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轧辊横置于地面运辊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定距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起吊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起吊卡环与吊具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吊具的V型槽起吊块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V型槽起吊块与起吊卡环接触准备起竖轧辊的状态示意图。图8是轧辊起竖提升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是轧辊完全起竖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包括设置于轨道1上的地面运辊车2、与运辊天车相连的吊具3、以及套装于轧辊4两端辊颈如的定距环5。地面运辊车2为由型钢构成的框架结构,其前端左、右两侧框架上设置有前承重块加,其后端左、 右两侧框架上设置有V型槽后承重块2b。地面运辊车2后端左、右框架上还各设置有一块长度调节导板10,V型槽后承重块2b与长度调节导板10滑动配合,用于调整V型槽后承重块2b与前承重块加之间的距离,使之与轧辊两端的定距环5距离相适应。定距环5为锻造分体式结构,其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圆柱5a。定距环5与辊颈如的配合处设置有衬套恥,如图3所示。轧辊4通过两端定距环5上的定位圆柱fe横置于地面运辊车2左、右两侧的前承重块加和V型槽后承重块2b上。轨道1内侧地面上固定设置有齿条7,地面运辊车2框架下部设置有驱动电机8, 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7相配合的齿轮9。驱动电机8可通齿轮9和齿条 7的传动配合驱动地面运辊车2沿轨道1前进或后退,配合运辊天车对轧辊4进行起竖提升或降落横置。轧辊4的前端且位于定距环5外侧套装有起吊卡环6,起吊卡环6为锻造分体式结构,其上对称设置有起吊圆柱6a,如图4所示。吊具3为由型钢构成的框架结构,其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起吊圆柱6a相配合的V型槽起吊块3a。轧辊起吊时,起吊圆柱6a置于V型槽起吊块3a的V型槽中。吊具3上位于V型槽起吊块3a上方设置有安全栓11,如图5和图6所示。轧辊4的起竖提升状态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将横置于地面运辊车2的轧辊4起竖提升时,运辊天车带动吊具3移动,使两侧V型槽起吊块3a与起吊卡环6两侧的起吊圆柱6a相接触,装上安全栓11。运辊天车停在固定位置提升吊具3及轧辊4的前端,地面运辊车2随着轧辊4的提升在轨道1上向右行驶,直至吊具3将轧辊4全部提起,脱离地面运辊车2。 将轧辊4降落横置于地面运辊车2上时,运辊天车将轧辊4吊运至固定位置,同时将地面运辊车2移至吊装的轧辊4下,使其V型槽后承重块2b与轧辊4上定距环5的定位圆柱fe相对应,轧辊4缓慢垂直降落在地面运辊车2的V型槽后承重块2b上。V型槽后承重块2b上设有上、下两个光电开关,上部的光电开关被遮住,轧辊4向下运行的速度减慢, 下部的光电开关再遮住,轧辊4向下运行停止。手动开启地面运辊车2向左运行,拖动轧辊 4缓慢倾斜,上、下两个光电开关被遮的光线重新恢复,运辊天车向下运行速度与地面运辊车2向左运行速度匹配,转为自动控制,缓慢放下轧辊4,直至将轧辊4完全放平,横置于地面运辊车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包括设置于轨道(1)上的地面运辊车(2)、与运辊天车相连的吊具(3)、以及套装于轧辊(4)两端辊颈(4a)的定距环(5),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运辊车(2)为由型钢构成的框架结构,其前端左、右两侧框架上设置有前承重块(2a),其后端左、右两侧框架上设置有V型槽后承重块(2b);所述定距环(5)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圆柱(5a);所述轧辊(4)通过两端定距环(5)上的定位圆柱(5a)横置于地面运辊车(2)左、右两侧的前承重块(2a)和V型槽后承重块(2b)上;所述轧辊(4)的前端且位于定距环(5)外侧套装有起吊卡环(6);所述起吊卡环(6)上对称设置有起吊圆柱(6a);所述吊具(3)为由型钢构成的框架结构,其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起吊圆柱(6a)相配合的V型槽起吊块(3a);轧辊起吊时,所述起吊圆柱(6a)置于V型槽起吊块(3a)的V型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包括设置于轨道(1)上的地面运辊车O)、与运辊天车相连的吊具(3)、以及套装于轧辊(4)两端辊颈Ga)的定距环(5),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运辊车(2)为由型钢构成的框架结构,其前端左、右两侧框架上设置有前承重块( ),其后端左、右两侧框架上设置有V型槽后承重块Ob);所述定距环( 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圆柱 (5a);所述轧辊(4)通过两端定距环( 上的定位圆柱(5a)横置于地面运辊车( 左、右两侧的前承重块Oa)和V型槽后承重块Qb)上;所述轧辊(4)的前端且位于定距环( 外侧套装有起吊卡环(6);所述起吊卡环(6)上对称设置有起吊圆柱(6a);所述吊具(3)为由型钢构成的框架结构,其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起吊圆柱 (6a)相配合的V型槽起吊块(3a);轧辊起吊时,所述起吊圆柱(6a)置于V型槽起吊块(3a) 的V型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变位提升降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内侧地面上固定设置有齿条(7);所述地面运辊车( 框架下部设置有驱动地面运辊车( 前进和后退的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劲松宋木清王元仲陈光明谢林华金力龚承志廖方成刘瑾瑾马硕何大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