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带无机薄膜塑料的底涂剂、带无机薄膜塑料、模内成形用装饰膜以及嵌件成形用装饰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0745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带无机薄膜的塑料的新型底涂剂,其与无机薄膜及塑料基材两者密接,且即使将带有无机薄膜的塑料在高温下加工也不会在无机薄膜面上产生通过目视可以判断的裂纹、干涉条纹及明显的白化部位。其使用包含(A)具有羧酸盐阴离子基团的玻璃化温度为-5~120℃的丙烯酸共聚物以及(B)至少具有3个吖丙啶基的聚氮丙啶化合物的底涂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使无机薄膜层与塑料基材密合的底涂剂、带有无机薄膜的塑料、模内成形用装饰膜以及嵌件成形用装饰膜。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通过在塑料基材的表面涂布底涂剂并进而形成由铝、锡等构成的无机薄膜而得到的复合基材(以下称作带无机薄膜塑料)根据构成无机薄膜的物质的种类及厚度等的不同,可以优选用作瓶、盖及阻气膜等包装材料、透明导电片、薄膜电容器等。另外, 膜状带无机薄膜塑料中,具有数十nm左右的极薄铝层的塑料,特别广泛地用作装饰膜(也称作转印箔)用构件。但是,对于带无机薄膜塑料而言,无论其形态如何,都存在高温下在无机薄膜面产生白化部位的问题。另外,当带无机薄膜塑料是膜状时,在高温条件成形加工的情况下,不仅会在非加工部的无机薄膜面上产生白化部位,还会在加工部位的无机薄膜面上产生干涉条纹及目测就能判断的裂纹,损害无机薄膜所具备的技术性能(阻气性、电磁波屏蔽性等) 及设计性。关于裂纹问题,已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可以通过含有丙烯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及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三液型底涂剂来解决,但是没有提及白化现象。另外,作为底涂剂的基础树脂,有时也使用聚氨酯树脂或聚酯树脂,但在使用这样制成的底涂剂的情况下,无机薄膜面的外观不良,另外,也难以消除上述的白化、裂纹等问题。[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24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带无机薄膜的塑料的新型底涂剂,其与无机薄膜及塑料基材两者密接,且即使将带无机薄膜塑料在高温下加工也不会在无机薄膜面上产生通过目视可以判断的裂纹、干涉条纹及明显的白化部位。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包含(A)具有羧酸盐阴离子基团的玻璃化温度为-5 120°C的丙烯酸共聚物以及(B)至少具有3个吖丙啶基的聚氮丙啶化合物的带无机薄膜塑料用底涂剂,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底涂剂,可以在塑料基材表面形成平滑的无机薄膜。另外,无机物为金属时,无机薄膜的光泽优异。另外,可以使无机薄膜和塑料良好地密接。另外,由本专利技术的底涂剂得到的带无机薄膜塑料即使在高温条件下在无机薄膜面也难以产生白化部位(以下,将该效果称作“耐白化性”)。特别是膜状材料,即使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成形加工,在无机薄膜上也难以产生通过目测可以判断的裂纹、干涉条纹及白化部位(以下将该效果称作“耐加工性”。)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带无机薄膜塑料除了在瓶、瓶盖及阻气膜等包装材料、透明导电片、薄膜电容器等现有用途中有用以外,也优选用作嵌件成形用装饰膜的构件及在高温下实施成形加工的模内成形用装饰膜的构件。附图说明图1是加工性评价为6的铝蒸镀膜的外观(电子显微镜照片,3000倍)。图2是加工性评价为5的铝蒸镀膜的外观(电子显微镜照片,3000倍)。图3是加工性评价为4的铝蒸镀膜的外观(电子显微镜照片,3000倍)。图4是加工性评价为3的铝蒸镀膜的外观(电子显微镜照片,3000倍)。图5是加工性评价为2的铝蒸镀膜的外观(电子显微镜照片,3000倍)。图6是加工性评价为1的铝蒸镀膜的外观(电子显微镜照片,3000倍)。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底涂剂包含㈧具有羧酸盐阴离子基团的玻璃化温度为_5 120°C的丙烯酸共聚物(以下称作(A)成分)、(B)至少具有3个吖丙啶基的聚氮丙啶化合物(以下称作⑶成分)、以及根据需要加入的吖丙啶基开环催化剂(C)(以下称作(C)成分)。作为(A)成分,只要是具有所述玻璃化温度并且分子内具有羧酸盐阴离子基团 (-C00-)的丙烯酸共聚物,就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物质而没有特殊限制。作为㈧成分的优选形式,可以举出将使(al) α、β -不饱和羧酸(以下称作(al) 成分)、(a2)(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或苯乙烯类(以下称作(a2)成分)以及(a3)根据需要添加的其它不饱和单体反应而成的共聚物中和而成的物质。作为(al)成分,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α、β-不饱和一元羧酸;富马酸、马来酸(酐)等α、β -不饱和二元羧酸及该α、β _不饱和二元羧酸和各种醇的单酯等。作为(a2)成分,S卩(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需要说明的是,(a2)成分的烷基不具有羟基等含活泼氢的官能团。另外,该烷基的碳原子数通常为1 20左右,优选为1 8左右,进一步优选为1 5。另外,作为苯乙烯类, 例如可以举出苯乙烯、α -甲基苯乙烯、叔丁基苯乙烯、二甲基苯乙烯等。作为(a3)成分,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羟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基甲酯、2-羟基丙酸4-(羟甲基)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羟基苯酯、N-(2-羟乙基)丙烯酰胺、N-(l-甲基-2-羟乙基)丙烯酰胺等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酰胺类;不饱和磺酸類;氨基烷基系不饱和单体类;聚氧亚烷基系不饱和单体类;氯硅烷系(甲基)丙烯酸酯类;(聚)硅氧烷单(甲基)丙烯酸酯类;氟烷基(单)丙烯酸酯类等。(al)成分及(a2)成分的使用摩尔%没有特殊限定,通常依次为7 70摩尔%左右、30 93摩尔%左右,优选为13 45摩尔%左右、55 87摩尔%。另外,使用(a3)成分时,(al)成分 (a3)成分的使用摩尔%通常依次为7 70摩尔%左右、29 92摩尔% 左右、1 60摩尔%左右,优选为13 45摩尔%、52 84摩尔%、3 20摩尔%。(A)成分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在聚合引发剂以及有机溶剂的存在下,通常在80 180°C左右,使所述(al)成分 (a3)成分进行1 20小时左右的自由基聚合之后,用中和剂将所得的聚合物中和的方法。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2,2’_偶氮二异丁腈、2,2’ -偶氮二(2,4_ 二甲基戊腈)等。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等醇类(不包括与后述的醚和醚酯类相当的物质)、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正丙醚等醚类(不包括与后述的醚酯类相当的物质);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等醚酯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类;二甲基甲酰胺等。作为中和剂,可以举出氨;单甲胺、单乙胺、单丁胺、环己胺等伯胺类;二甲胺、二乙胺等仲胺类;三甲胺、三乙胺等叔胺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镁等碱土类金属氢氧化物等。其中,使用叔胺类及/或氨时,被膜的耐白化性及加工性、耐溶性等特别良好,故优选。中和剂的使用量相对于丙烯酸共聚物具有的羧基,通常为80 300摩尔%左右的范围。主要从耐白化性以及特别是加工性的观点考虑,(A)成分的玻璃化温度为_5 120°C,优选为40 110°C。另外,该玻璃化温度是测定值。(A)成分的羧酸盐阴离子基团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无机薄膜塑料用底涂剂,其包含(A)具有羧酸盐阴离子基团的玻璃化温度为-5~120℃的丙烯酸共聚物以及(B)至少具有3个吖丙啶基的聚氮丙啶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2.26 JP 2010-0415321.一种带无机薄膜塑料用底涂剂,其包含(A)具有羧酸盐阴离子基团的玻璃化温度为-5 120°C的丙烯酸共聚物以及(B)至少具有3个吖丙啶基的聚氮丙啶化合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涂剂,其中,(A)成分是将(al)α、β _不饱和羧酸、(a2)(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或苯乙烯类以及(a3)根据需要添加的其它不饱和单体反应而成的共聚物中和而成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涂剂,其中,(A)成分的羧酸盐阴离子基团为0.5 8mmol/g0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涂剂,其中,(A)成分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 100000。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涂剂,其中,(B)成分以下述通式表示,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涂剂,其中,进一步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彰宽东本彻
申请(专利权)人: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