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移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9895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秧苗移植机,其能够使润滑油遍布整个引导轴且能够使秧苗载置台的横向移动顺畅。该秧苗移植机设置有:左右往复移动自如的秧苗载置台;从秧苗载置台取出秧苗而插植于田地的插植装置;以及形成有螺旋状的槽部(38)的引导轴(37),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将用于与引导轴(37)的槽部接触的引导突起(40)设置在滑动体(39)的内部,当所述引导轴(37)被驱动而旋转时,滑动体(39)滑动,从而使秧苗栽植台在左右方向移动,在滑动体(39)的左右两侧且在引导轴(37)的外周部设置有内侧用于收纳润滑剂的、伸缩自如的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利用循环流路(43)将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连结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下这样的秧苗移植机:将簇状苗装填于能够左右往复移动的秧苗载置台,使秧苗载置台与秧苗插植机构的秧苗插植动作联动地在横向往复移动的同时,将簇状苗一株一株地取出而插植于田地。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如下这样的秧苗移植机:利用插植装置从装填于左右往复移动的秧苗载置台的簇状苗中取出一株的量的苗,并插植于田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秧苗移植机中,作为用于使秧苗载置台左右往复移动的装置,在设置于秧苗插植部的中央部的传动箱内设置有:横移动杆,该横移动杆被枢轴支承为在轴向滑动自如;滑动体,该滑动体安装于该横移动棒;以及引导轴,该引导轴在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槽,所述滑动体的引导突起与该螺旋状的槽接触。进而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当该引导轴旋转时,滑动体的引导突起沿着引导轴的槽移动,与此伴随着,横移动杆左右往复移动,且秧苗载置台横向移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86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使秧苗载置台的横向移动顺畅,从而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形成为能够均匀地对引导轴供给润滑油的结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在与秧苗载置台下部的秧苗托架接触的刮削器形成梳齿部,即便对刮削器施加有过载也能够将损伤或变形抑制在最小限度,并且容易修理。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手段。即,第一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该秧苗移植机设置有:左右往复移动自如的秧苗载置台50,该秧苗载置台50用于载置要插植于田地的秧苗;插植装置54,该插植装置54从该秧苗载置台50取出一株的量的秧苗并插植于田地;以及引导轴37,在该引导轴37形成有螺旋状的槽部38,该秧苗移植机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将用于与该引导轴37的槽部接触的引导突起40设置在滑动体39的内部,当所述引导轴37被驱动而旋转时,滑动体39滑动,从而使秧苗载置台50在左右方向移动,其中,在所述滑动体39的左右两侧且引导轴37的外周部的位置设置有伸缩自如的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形成了在该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收纳润滑剂的结构,利用循环流路43连结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第二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所记载的秧苗移植机的基础上,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分别与所述滑动体39的左右两侧端部相连结,以横跨所述滑动体39的左右两侧端部与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相连结而成的连结部的方式设置有所述循环流路43。第三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记载的秧苗移植机的基础上,所述循环流路43形成为以通过所述滑动体39的上方的方式配置的循环管。-->第四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记载的秧苗移植机的基础上,所述循环流路43形成为以通过所述滑动体39的下方的方式配置的循环管。第五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案所记载的秧苗移植机的基础上,在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的内周设置有多个突起体46,以使该突起体46与滑动体39接触的方式安装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在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与滑动体39之间形成有空间,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内的润滑剂被从所述空间供给至循环流路43。第六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记载的秧苗移植机的基础上,该秧苗移植机设置有润滑剂供给装置44,该润滑剂供给装置44用于向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供给润滑剂。第七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记载的秧苗移植机的基础上,在所述秧苗载置台50的下端侧设置有用于支承秧苗的秧苗托架51,在该秧苗托架51形成有秧苗取出口51a,该秧苗移植机设置有按照插秧行数来分隔秧苗载置台50的护栏47,在该护栏47的下端部设置有与秧苗托架51接触的刮削器48,在该刮削器48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当施加有过载时破损的梳齿部48a。第八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案所记载的秧苗移植机的基础上,形成为利用螺栓49将所述刮削器48固定于所述护栏47的结构。根据第一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润滑剂收纳在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借助于滑动体39朝向左右方向的滑动,使得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伸缩,从而润滑剂移动,因此,能够向引导轴37均匀地供给润滑剂,秧苗载置台50能够顺畅地移动,作业效率提高。并且,由于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通过循环流路43连通起来,因此,即便在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中的任一侧包覆部件42的内部收纳有过剩的量的润滑剂,由于润滑剂能够通过循环流路43从左右一侧的包覆部件42移动至另一侧的包覆部件42,因此,能够防止过剩地收纳的润滑剂从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泄漏从而附着于周边的构成部件或者下落至田地而污染田地的情况。进而,当通过引导轴37的旋转使得滑动体39移动,从而包覆部件42的左右某一方收缩时,润滑剂通过循环流路43而移动至相反侧的包覆部件42的内部,因此能够防止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的压力变得过高,并且能够防止润滑剂从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漏出。根据第二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方案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能够利用循环流路43将滑动体39的左右两侧端部与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相连结而成的连结部连结起来。根据第三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能够以通过滑动体39的上方的方式配置用于构成循环流路43的循环管。根据第四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用于构成循环流路43的循环管不会覆盖滑动体39的上方,因此能够容易地清洁滑动体39和进行部件更换等,维护性提高。根据第五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二方案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由于在-->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的内周设置有多个突起体46,当将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安装于该滑动体39时,借助于多个突起体46在连结部形成有空间,因此润滑剂容易向循环流路43移动,能够对引导轴37均匀地供给润滑剂,使得秧苗载置台50能够顺畅地移动。并且,由于润滑剂容易移动至循环流路43,因此,通过润滑剂的移动,能够防止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的压力变得过高,并且能够防止润滑剂从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漏出。根据第六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方案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通过利用流路45连结滑动体49和润滑剂供给装置44,从而能够将润滑剂注入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因此省略了向在左右方向较长的引导轴37的多个部位注入润滑剂的作业,作业者的劳动量减轻,并且维护性提高。根据第七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通过在刮削器48的前端形成梳齿部分48a,当对护栏部47施加有过载时梳齿部48a先破损,因此能够将损伤或变形抑制在最小限度。根据第八方案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七方案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由于利用螺栓49将刮削器48固定于护栏部47,因此即便刮削器48的梳齿部48a破损,也能够简单地进行替换。附图说明图1是插秧机的侧视图。图2是插秧机的俯视图。图3是秧苗插植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秧苗载置台的左右往复移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秧苗移植机,该秧苗移植机设置有:左右往复移动自如的秧苗载置台(50),该秧苗载置台(50)用于载置要插植于田地的秧苗;插植装置(54),该插植装置(54)从该秧苗载置台(50)取出一株的量的秧苗并插植于田地;以及引导轴(37),在该引导轴(37)形成有螺旋状的槽部(38),该秧苗移植机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将用于与该引导轴(37)的槽部接触的引导突起(40)设置在滑动体(39)的内部,当所述引导轴(37)被驱动而旋转时,滑动体(39)滑动,使得秧苗载置台(50)在左右方向移动,所述秧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体(39)的左右两侧且在引导轴(37)的外周部的位置设置有伸缩自如的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形成了在该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收纳润滑剂的结构,利用循环流路(43)连结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2.26 JP 2010-0421751.一种秧苗移植机,该秧苗移植机设置有:左右往复移动自如的秧苗载置台(50),该秧苗载置台(50)用于载置要插植于田地的秧苗;插植装置(54),该插植装置(54)从该秧苗载置台(50)取出一株的量的秧苗并插植于田地;以及引导轴(37),在该引导轴(37)形成有螺旋状的槽部(38),该秧苗移植机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将用于与该引导轴(37)的槽部接触的引导突起(40)设置在滑动体(39)的内部,当所述引导轴(37)被驱动而旋转时,滑动体(39)滑动,使得秧苗载置台(50)在左右方向移动,所述秧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体(39)的左右两侧且在引导轴(37)的外周部的位置设置有伸缩自如的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形成了在该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收纳润滑剂的结构,利用循环流路(43)连结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分别与所述滑动体(39)的左右两侧端部相连结,以横跨所述滑动体(39)的左右两侧端部与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相连结而成的连结部的方式设置有所述循环流路(4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秧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路(43)形成为以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田诚石山和宏山口信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