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9308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其主要是将吸附床热交换器、蒸发器及冷凝器整合在一个真空舱体内部,其中的吸附床热交换器为一扁管式波浪鳍片型热交换器,并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的上方装设有冷媒喷嘴,组构成一种新型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该装置克服了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可有效地提高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减少体积及简化控制程序。(*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尤指一种将吸附床、蒸发器及冷凝器整合在一个真空舱体内进行热交换的新型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设计,一般如美国第4881376号及第5732569号等专利所示,其结构配置设计大致如图4所示,该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由二吸附床热交换器90、91、一蒸发器92及一冷凝器93所组成,该吸附床热交换器90、91充填有吸附剂,利用冷媒液配管94、蒸气管路95、96等管路的连通及相关阀件的切换,可以让二吸附床热交换器90、91交错进行吸附及脱附的作用。当第一吸附床热交换器90的第一水管路97通以冷却水时,其内部的吸附剂会吸附利用第一蒸气管路95导通的冷媒蒸气,使得蒸发器92内部的冷媒进行蒸发,在冷媒蒸发过程,利用冰水管路99通过蒸发器92的冰水的热量会被带走,可以获得低温冰水,同时的第二吸附床热交换器91的第二水管路98通以热水,其内部吸附剂吸附的冷媒会被脱附出来,这些冷媒蒸气通过第二蒸气管路96到达通以冷却水的冷凝器93,会凝结成液态冷媒,完成第一阶段的行程;接着将第一、二吸附床热交换器90、91的角色和功能相对调,由第一吸附床热交换器90进行脱附作用,由第二吸附床热交换器91进行吸附作用,完成第二阶段的行程;如此让二吸附床热交换器90、91交错进行吸附及脱附的作用,即可得到一个连续的制冷循环。-->上述公知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虽然可以完成一个连续的制冷循环,但因为其吸附床热交换器、蒸发器及冷凝器都是各自独立的舱体,配合以蒸气管路及冷媒液配管相互连接,再利用真空阀件来控制冷媒的进出;这样,受到蒸气管路造成的压降及无效的使用容积等因素影响,将会使得整个制冷装置的效率大幅降低,并且独立制作的真空舱体(包括:吸附床、蒸发器、冷凝器)、蒸气管路及真空阀件,让整个装置的制造成本相当高,同时装置的控制也会变得复杂而难以最佳化。有鉴于上述公知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各项缺陷及限制,本设计人潜心研究改进,开发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制冷效率及降低成本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本技术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缩小整体空间体积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本技术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简单完成最佳化控制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基于前述目的,本技术主要将一吸附床热交换器及一蒸发/冷凝热交换器整合在一真空舱体内,该吸附床热交换器为一扁管式波浪鳍片型热交换器,该蒸发/冷凝热交换器为一圆管式平板鳍片型热交换器,并于真空舱体的底部连设一冷媒集管,该冷媒集管连通一冷媒贮槽,该冷媒贮槽连设一输出端伸入真空舱体的蒸发/冷凝热交换器上方的冷媒导管,该冷媒导管于适当位置设有一循环泵,并于冷媒导管的输出端布设有复数个朝向蒸发/冷凝热交换器的喷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包括:一真空舱体;一设于真空舱体内部的吸附床热交换器,该吸附床热交换器设有复数道平行间隔排列的扁平管,各扁平管的内部形成水循环通过的流道,并于相邻的扁平管之间布设有复数片鳍片,于各鳍片中间充填布设有吸附剂,该吸附床热交换器的进、出水端分别连设均伸出真空舱体外部的一进水管及一出水管;一设于真空舱体内部的蒸发/冷凝热交换器,该蒸发/冷凝热交换器设有一循环管路,于该循环管路的外部间隔设有复数片鳍片,并于该循环管路的进、出水端分别连设均伸出真空舱体外部的一导入管及一导出管;一连通于真空舱体的冷媒回路,该冷媒回路设有一连通于真空舱体底部的冷媒集管,该冷媒集管连通到一冷媒贮槽,由该冷媒贮槽连设出一冷媒导管,该冷媒导管设有一循环泵,并将冷媒导管的输出端伸入到真空舱体内部的蒸发/冷凝热交换器上方,于该冷媒导管的输出端间隔布设有复数个朝向蒸发/冷凝热交换器的喷嘴。如上所述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所述的真空舱于底部设有一导斜面,所述的冷媒回路的冷媒集管连接于该导斜面下缘。如上所述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所述的吸附床热交换器于相邻的扁平管之间设有呈波浪状来回弯折的波浪型鳍片。如上所述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所述的鳍片于板面以百叶窗型式间隔设有系列突起的金属翼片。如上所述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所述吸附床热交换器的扁平管内部分隔成数个流道。如上所述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所述吸附床热交换器的进水管通过一三通阀分别连接一冷却水源及一热水源,所述吸附床热交换器的出水管通过一三通阀分别连接一热水排出管路及一冷却水排出管路。如上所述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所述的蒸发/冷凝热交换器于循环管路-->的外部间隔平行设置有复数道平板型鳍片。如上所述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所述循环管路的导入管通过一三通阀分别连接一冰水源及一冷却水源,所述循环管路的导出管通过一三通阀分别连接一冰水排出管路及一冷却水排出管路。如此,当吸附床热交换器通以冷却水进行吸附作用时,蒸发/冷凝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使用且通以冰水,并且让冷媒由喷嘴喷洒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蒸发器)蒸发为冷媒蒸气,冷媒蒸气上升到吸附床热交换器被吸附剂吸收,流过蒸发器的冰水会被降温为低温冰水,可以导引到其他空调设备作为冰水源,完成吸附行程;接着吸附床热交换器改通以热水,蒸发/冷凝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使用且通以冷却水,于是由吸附床热交换器脱附出来的冷媒蒸气会在蒸发/冷凝热交换器(冷凝器)凝结成液态冷媒且汇集到真空舱体底部,再流到冷媒贮槽,完成脱附行程。基于前述的说明,本技术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在使用实施上,具有以下所列的特色及优点:1、本技术将吸附床热交换器及蒸发/冷凝热交换器整合设于同一个真空舱体中,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缩小空间体积及便于简单完成最佳化控制,并且能够解决公知吸附式制冷装置受到蒸气管路压降及无效使用容积的影响,大幅提升制冷装置的效率。2、本技术的扁管式波浪鳍片型吸附床热交换器,相对于传统的圆管式平板鳍片型热交换器,可以提供吸附剂与热交换器取得较大的接触面积,并且设于波浪鳍片的百叶窗型突起金属翼片,可以让吸附剂颗粒嵌入及压挤变型,再进一步增加吸附剂颗粒与热交换器的接触面积,大幅提升吸附剂与热交换器间的热传能力及效率。3、本技术在蒸发吸附过程,冷媒利用喷嘴洒向蒸发/冷凝热交换器(蒸发器),可以大幅提高蒸发/冷凝热交换器的蒸发效率。4、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技术制冷装置并联使用,配合设定两制冷-->装置的吸附与脱附行程,即可以得到连续而不间断的制冷效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有关于吸附床热交换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有关于扁平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公知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的结构配置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真空舱体      11、导斜面       20、吸附床热交换器21、进水管        22、24、三通阀   23、出水管25、扁平管        26、流道         27、鳍片28、翼片          29、吸附剂       30、蒸发/冷凝热交换器31、循环管路      32、鳍片         33、导入管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冷装置包括:一真空舱体;一设于真空舱体内部的吸附床热交换器,该吸附床热交换器设有复数道平行间隔排列的扁平管,各扁平管的内部形成水循环通过的流道,并于相邻的扁平管之间布设有复数片鳍片,于各鳍片中间充填布设有吸附剂,该吸附床热交换器的进、出水端分别连设均伸出真空舱体外部的一进水管及一出水管;一设于真空舱体内部的蒸发/冷凝热交换器,该蒸发/冷凝热交换器设有一循环管路,于该循环管路的外部间隔设有复数片鳍片,并于该循环管路的进、出水端分别连设均伸出真空舱体外部的一导入管及一导出管;一连通于真空舱体的冷媒回路,该冷媒回路设有一连通于真空舱体底部的冷媒集管,该冷媒集管连通到一冷媒贮槽,由该冷媒贮槽连设出一冷媒导管,该冷媒导管设有一循环泵,并将冷媒导管的输出端伸入到真空舱体内部的蒸发/冷凝热交换器上方,于该冷媒导管的输出端间隔布设有复数个朝向蒸发/冷凝热交换器的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舱于底部设有一导斜面,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师王智正谢镇州唐震宸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