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雅军专利>正文

新型针灸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922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针灸针,其特征是由针盖、针壳、针底、针身、E、F型电路,A、B、C、D型针头组成,它集针、磁、电疗为一体,通过针头簧片的振动,模仿人体各脏腑经络的传导频率,取得针体与经络腧穴的共振,从而达到调节脏腑阴、阳、虚实,激发人体正气、治病祛邪的目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针灸针,属医疗器械领域。现有的不锈钢灸针基本保持古代针的原貌,近年出现的磁疗针大多拖有长长的导线,用外接电源,使用不方便,如CN2030490U便携式磁针疗机是由磁疗针和控制箱共同完成的,它的自激多谐振荡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及两组直流工作电源均设于控制箱内,磁疗针本身,仅包括针头、连接杆、背帽,它靠驱动机构和控制装置推动及控制,虽然有一个共同的外壳,体积较大;由于磁疗针需要使用外接电源,一个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往往只能同时推动1~3针,如欲多组磁疗针同时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或花费多组驱动机构和控制装置,不利多穴治疗。且多针只能使用同一种固定频率,患者虽有针感,但这种针感是沿电流方向出现的电肌兴奋,故效率与疗效均较差。有些针磁仪如CN2032077U组合式磁缇针CN86208292U远红外线电子针灸器存在不能用于针刺透达腧穴深层,或热能虽能透达穴位深层,但只适宜治塞性病,或使用时间稍长后,患者易出现耐针性等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针炙针,它通过模拟人体各部位脏腑经络的传导频率,求得针体与经络腧穴共振,使患者真正“得气”,这种“得气”沿人体脏腑经络的自然排布而循环,从而调节脏腑的阴阳虚实,激发人体自身正气,达到治病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将针、电源、电路、激发脉冲与调频装置均集中于针头、针壳、针盖本身、大幅度缩小针柄表面积,同时还能达到根据需要定时及调整需要频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做到一穴一针,针炙时不设导线,从而方便使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针炙针,包括由针盖2、针壳3、针底4组成的针柄1,内含电池21、电源开关11、频率调节器12S、12R、定时器NE555,功率放大器BG1,电容C组成的定时、调频电路、针头5和针身6,其特征是针柄1外无导线内设定时、调频电路、针柄1长度0.7~9cm,直径0.2~3cm,其频率调节器12R、12S沿针壳3的长度纵向并行排列;针底4上设固定针身6位置的针卡15,铁芯16T、U、V,穿过针底4中心,铁芯外部缠绕线圈33b、c、d,弹簧片17W、X、Y的一端直接焊在铁芯上,铁芯16T、U、V的下部设针孔29,针身6的尾部针尾18留针尾孔19,插在针孔29中,针卡15卡在针尾孔19中,打开电源开关11接通电源,电流通过线圈33b、c、d时铁芯16T、U、V产生磁场,弹簧片17W、X、Y被铁芯16T、U、V吸住,没有电流通过则磁场消失,弹簧片17W、X、Y的振动频率传递给针身6,针盖2内设二极管8,管脚接线柱9G、H(正极)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O、P,针盖2底部的薄铜片20与接线柱9I连接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Q并接入电池21的负极,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M、N分别与针头接线柱9J、K连接。频率调节器12R、12S包括一个沿针壳3长度纵向排列的调节槽14,在该调节槽14的底部一侧是薄铜片31Z,另一侧是电阻层30,调节架13可以在调节槽14中上下滑动,调节架13与调节槽14接触颈端设铜薄片31a。定时调频电路中的E型电路为两个二极管8(D1、D2)分别为电容C提供两个分列的充放电通道,用频率调节器12S(W1)调节脉冲输出频率,接通电源开关11(K1)时,电流通过R3D1W1给电容C充电,使电容C的电压升至一定值,然后电容C通过W1D2R2NE555的Q脚放电输出脉冲,通过R4接通音频输出器22(HFC9300)的B脚,其C脚有音频电流输出,通过频率调节器W2输送给BG1基极放大,使针头5部分的铁芯16T、U、V,线圈33b、c、d产生磁场,推动弹簧片17w、x、y振动,定时脉冲输出频率为0.1~0.00027Hz。定时调频电路中的F型电路为接通电源开关11(K1)后,电容C通过W1R1充电,这时脉冲输出器NE555的输出脚Q有脉冲电流输出,使铁芯16T、U、V和线圈33b、c、d产生磁场弹簧片17w、x、y被吸,当电容C的电压升至一定值时,通过触发脉冲输出器NE555的输入脚S放电输出电流,铁芯不产生磁场,弹簧片被释放,针身6随之振动,脉冲输出频率>120Hz。针头5中的A型针头结构为穿过针底4上的柱形铁芯16T外端缠绕线圈33b,弹簧片17W头部呈Z形,尾部焊在铁芯16T上,铁芯16T产磁量>200GS,弹簧片17W的振动频率0~8000Hz。针头5中的B型针头结构为线圈33C缠绕在硅钢片铁芯16U中,铁芯嘴37为园形,与固定于针底4上的支架34e螺纹连接,弹簧片17x,固定在穿过针底4中心的铁环32上,呈重叠Z形,弹簧片17x的尾部直接固定在铁环32上,头部采用铁质园盘36,铁芯16U产磁量>200GS,弹簧片17x的振动频率0~8000Hz。针头5中的C型针头结构为线圈33d缠绕在变压器铁芯16V的中间舌片上,变压器39的初级线圈二线头分别焊接在接线柱9J、9K上,次级线圈抽出一头焊接在接线柱91上,91与铁环32,针身6连接。针头5中的D型针头结构为支架34f固定在针底4上,微型电机35固定在支架34f中央,弹簧片17y固定在铁环32上,弹簧片17y一端卡在齿轮40的齿牙间,齿轮40与微型电机35同轴,弹簧片17y的振动频率为0~1200Hz。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特点(1)体积小,针柄外没有导线,使用方便。(2)一机一针多穴治病不受限制,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3)具有自动定时,自行振动的功能,代替了人力刮针、弹针、捻针等行针手法,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4)针头振动频率调节范围宽,能摸仿人体各脏腑经络的传导频率,从而形成经络、腧穴与针体共振,针感强,疗效显著。(5)针头间歇振动,针感保持时间长,患者不易产生耐针性。(6)具务4种针头、聚针、磁、热、波为一体,能治疗多种病症,无论寒、热、虚、实病证都有很好的疗效。附图说明图1为针柄示意图。图2为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结构示意图。A-针盖示意图;B-针壳示意图;C-针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剖视示意图。A-针盖剖视示意图;B-针壳剖视示意图;C-针卡结构示意图;D-针底结构剖视图;E-针尾结构示意图。图5 A-针壳外部展开示意图;B-调节器结构剖视图。图6 A-调节架结构示意图;B-调节架剖视示意图。图7 A-A型针头结构示意图;B-B型针头结构示意图;C-C型针头结构示意图。图8为D型针头结构示意图。图9为针底、针身、针卡、铁芯装配示意图。图10为接线柱插孔O、P、Q和薄铜带结构示意图。图11为接线柱结构示意图。图12为铁芯与弹簧片结构示意图。图13为E型电路图。图14为F型电路图。现结合附图进一步叙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2针柄1采用质量轻、坚硬、绝缘性好、色泽鲜艳、不易变形的材料制作。对于针柄1直径和长度h的限定是基于即要使针柄内能够放置自动定时,调频装置,又要使针柄不致重量及体积过大而影响使用的考虑,经反复试验确定。针盖2、针壳3、针底4,两条纵向平行的频率调节器12S、12R,针卡15,针身6。参见图3~4、10,针盖2上设二极管8,它的管脚9G、9H(正极)分别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0、P中,针盖2的底面设接线柱9I(负极)和薄铜片20,接线柱9I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Q中,针盖盖在针壳3上,要求各接触点接触良好不松动。二极管8中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针灸针,包括由针盖2、针壳3、针底4组成的针柄1,内含电池21、电源开关11、频率调节器12S、12R、定时器NE555,功率放大器BG1,电容C组成的定时、调频电路、针头5和针身6,其特征是:a、针柄1外无导线内设定时、调频电 路、针柄1长度0.7~9cm,直径0.2~3cm,其频率调节器12R、12S沿针壳3的长度纵向并行排列;b、针底4上设固定针身6位置的针卡15,铁芯16T、U、V,穿过针底4中心,铁芯外部缠绕线圈33b、c、d,弹簧片17W、X、Y的一 端直接焊在铁芯上,铁芯16T、U、V的下部设针孔29,针身6的尾部针尾18留针尾孔19,插在针孔29中,针卡15卡在针尾孔19中,打开电源开关11接通电源,电流通过线圈33b、c、d时铁芯16T、U、V产生磁场,弹簧片17W、X、Y被铁芯16T、U、V吸住,没有电流通过则磁场消失,弹簧片17W、X、Y的振动频率传递给针身6;c、针盖2内设二极管8,管脚接线柱9G、H(正极)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0、P,针盖2底部的薄铜片20与接线柱9I连接插入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Q 并接入电池21的负极,针壳3的接线柱插孔10M、N分别与针头接线柱9J、K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雅军
申请(专利权)人:吴雅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