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万坤专利>正文

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松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922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治疗疾病用的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外科用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针具。针身直径为0.8—1.2毫米,针柄为棒状体,针身的根部插入针柄一端中心部位纵向孔焊牢。针身前端部的针头可制成圆锥状体;剑头体;斜口扁刃体;三棱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出现后,可使用毫针治疗不佳的运动性软组织损伤,能够用该松针结合针刺外科松解术,对软组织内的疤痕病灶得到有效治疗。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疾病用的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外科用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针具。目前,中医针灸科对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和缓解痛疼症状,常用的器械是采用多年来延续使用的毫针。这种毫针针身径细为0.23-0.45mm,长度通常在25-100毫米之间;其针柄是用与针身直径相同的细铜丝或不锈钢丝,缠绕而形成的,长度为25-40mm;针身的前端部为圆尖形。由于毫针的结构所造成针身细而软,当用其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时,历来只限于在穴位内或痛点处施提插与捻转手法致局部得气,以及持续留针的方法进行治疗。这种针用来治疗软组织损伤效果不佳,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根治。其主要原因是毫针的针身直径细,针身软,力度小,不能用针刺外科松解术治疗软组织损伤后的机化疤痕病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身硬,力度大,可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后遗症的松解针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是针身直径为0.8-1.2毫米,针柄为棒状体,针身的根部插入针柄一端中心部位纵向孔焊牢。针身前端部的针头可制成圆锥状体;剑头体;斜口扁刃体;三棱体。本专利技术出现后,可使用毫针治疗不佳的运动性软组织损伤,能够用该松针结合针刺外科松解术,对软组织内的疤痕病灶得到有效治疗。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针头为圆锥状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针头为剑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针头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针头为斜口扁刃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针头为三棱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针柄外加针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分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圆锥状体针头和三棱体针头两件组合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针柄(1)末端内螺纹可与两端带外螺纹的针杆(7)一端螺纹连接,针杆(7)的另一端可螺纹连接尾帽(8),便于握针。当需要组合使用时,可将两种不同针头的末端带内螺纹针柄(1),通过带外螺纹的针杆(7)相接组合一体。剑头体的针头(4)是两面对称且中间有凸起的剑脊直达剑锋,剑脊两侧为扁刃,边缘为锋利的剑刃。三棱体针头(6)的三棱根部直径为2.5-3.0毫米,针身(2)直径可加粗至1.8-2.5毫米。针头(3)为圆锥状体的松针,主要用于针刺松解粘连在骨面上的机化疤痕结节,它是将疤痕结节刺成多个针孔等方法致松而治愈。针头(4)为剑头体的松针,主要用于治疗机体浅部和局部无重要的神经与血管组织的深部粘连性疤痕,将该针的剑头尖刺入至疤痕组织施纵横摇摆等方法,将粘连性疤痕刺松而治愈。针头(5)为斜口扁刃体的松针,主要用于松解治疗机体浅部的腱鞘炎症结节与浅部的挛缩性疤痕组织。当治疗腱鞘炎症结节时,手持针柄将斜口扁刃的尖部,对准已消毒的腱鞘炎症结节,快速刺入皮下后,再探查接触到结节的适当部位,沿腱鞘的纵轴做纵向的切割而使其松解治愈。针头(6)为三棱体的松针,主要用于挫伤后的机体浅部严重瘀血时放血之用。使用时,右手的拇指与中、食指相对应夹持柄部(持毛笔式),用快速弹力的方法点刺瘀血部位的皮肤以适当深度,放出瘀血来减轻因瘀血引起的局部组织内压力,使毛细血管解除挤压,防止缺血缺氧坏死和防止粘连。权利要求1.一种由针柄和针身组成的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松针,其特征在于针身直径为0.8-1.2毫米,针柄为棒状体,针身的根部插入针柄一端中心部位纵向孔焊牢,针身前端部的针头可制成圆锥状体;剑头体;斜口扁刃体;三棱体。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松针,其特征在于针柄(1)末端内螺纹可与两端带外螺纹的针杆(7)一端螺纹连接,针杆(7)的另一端可螺纹连接尾帽(8)。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松针,其特征在于当需要组合使用时,可将两种不同针头的末端带内螺纹针柄(1),通过带外螺纹的针杆(7)相接组合一体。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松针,其特征在于剑头体的针头(4)是两面对称且中间有凸起的剑脊直达剑锋,剑脊两侧为扁刃,边缘为锋利的剑刃。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松针,其特征在于三棱体针头(6)的三棱根部直径为2.5-3.0毫米,针身(2)直径可加粗至1.8-2.5毫米。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疾病用的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外科用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针具。针身直径为0.8—1.2毫米,针柄为棒状体,针身的根部插入针柄一端中心部位纵向孔焊牢。针身前端部的针头可制成圆锥状体;剑头体;斜口扁刃体;三棱体。本专利技术出现后,可使用毫针治疗不佳的运动性软组织损伤,能够用该松针结合针刺外科松解术,对软组织内的疤痕病灶得到有效治疗。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文档编号A61H39/08GK1059466SQ90106369公开日1992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3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3日专利技术者肖万坤 申请人:肖万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针柄和针身组成的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松针,其特征在于针身直径为0.8-1.2毫米,针柄为棒状体,针身的根部插入针柄一端中心部位纵向孔焊牢,针身前端部的针头可制成圆锥状体;剑头体;斜口扁刃体;三棱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万坤
申请(专利权)人:肖万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