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万坤专利>正文

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注射式松解金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451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治疗疾病用的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外科用治疗用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针具。与注射器乳头相接的马蹄形封闭针头,针身直径为1.0-1.2毫米,针身前端部的针尖可制成剑头体和圆锥体;针身前端部接近针尖处为与针身垂直的横通孔,针身中心处为与横通孔垂直可接的竖通孔,两孔呈显__形。它杜绝了穿刺封闭时针尖探入病灶的不准确和不到位现象,提高了治疗效果,避免了伤员的重复痛苦。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治疗疾病用的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外科用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针具。目前,中医针灸科对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和缓解疼痛症状,常用的器械是采用多年来延续使用的毫针。由于毫针的结构所造成针身细而软,当用其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时,历来只限于在穴位内或痛点处施提插与捻转手法致局部得气,以及持续留针的方法进行治疗,这种针用来治疗软组织损伤效果不佳,只能暂缓解症状,不能根治。其主要原因是毫针的针身直径细,针身软,力度小,不能用针刺外科松解术治疗软组织损伤后的机化疤痕病灶。对于日前已申请专利,申请号为90106369的松解金针,虽是在针身,针柄及针头均进行了改进,所给出的三棱体,扁刃体针头等虽然是能有效地使机化瘢痕致松,但不能解决治疗后有可能再发生机化的现象。要想防止治疗后再次形成机化粘连的可能,就必须在施术出针后,将防止粘连机化的有关药液(如醋酸强的松龙注射液加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等),用注射器连接针身直径为0.7mm的封闭针头再次刺入注射到已被事先针刺松解的病灶内。这样的治疗方法除治疗上的麻烦之外,还存在着病人经受重复痛苦和封闭进针注药不到位或错位等弊端,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注射式松解金针,具有注射器和针头,其特征在于针身直径为1.0-1.2毫米,针身前端部的针尖可制成剑头体和圆锥体;针身前端部接近针尖处为与针身垂直的横通孔,针身中心处为与横通孔垂直相接的竖通孔,两孔呈显⊥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万坤
申请(专利权)人:肖万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