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内外联合固定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92118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创伤骨折骨针定位穿针的骨内外联合固定定位器。它由连接组件、定位组件和修正组件构成,连接组件的固定螺栓通过手柄与加压髓内钉连接,定位导杆与手柄通过固定螺母连接固定;定位组件将远端定位支架和近端定位支架上端的滑块镶嵌并移动在定位导杆导槽相对应的刻度部位并用固定螺母固定;修正组件将直径限位杆通过卡装于定位导杆上限位卡销的限位孔插入至加压髓内钉相对应处。它集治疗胫骨骨折内、外固定方式的优点于一身,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可靠,并可在体外调节固定刚度,以实施早期坚强固定,后期弹性固定和消除应力遮挡,增加生理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骨内外联合固定定位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创伤骨折骨针定位穿针的骨内外联合固定定位器。
技术介绍
创伤骨折中的四肢长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病。而胫骨骨折又是长骨骨折中最常发生的骨折。若治疗不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长期以来,临床上对长骨骨折的治疗多采用AO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虽然它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固定及愈合,但由于内固定在骨折愈合中存在着应力遮挡现象,易导致骨折的不愈合等并发症。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的骨科医生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时优选带锁髓内钉固定。该固定为应力分享式固定,允许负荷通过骨折部,尤其闭合穿钉,对骨折局部干扰较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是采用了静力带锁髓内钉固定后,可阻断轴向压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应力遮挡现象。因此,对一部分病例在术后的一定时间内需再次手术将一端锁钉取出,由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其缺陷是:由于将一端锁钉取出后对部分不稳定骨折容易发生骨折再移位以及二次手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其次,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手术穿针操作过程中要接受较多的X射线,不利于人体的健康。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是通过在骨折远、近端穿入骨针与体外的固定器连接,从而达到骨折的固定、加压和牵伸作用。该固定方式手术操作简单,骨折的局部血运干扰较小,并且可根据骨折类型提供实施加压、牵伸和中和位固定。其优点是在体外可调节改-->变固定刚度,实施早期坚强固定,后期弹性固定,以消除应力遮挡增加生理应力刺激,促进骨折的愈合。但是单一的外固定在调节压力过程中容易发生骨折的侧方移位和抗弯力差等缺点。因此,对于治疗胫骨骨折的内、外固定方式各有优点但也存在着各自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骨内外联合固定定位器,它集治疗胫骨骨折内、外固定方式的优点于一身,将骨折远、近端构成几何不变体系。该固定方式是在髓腔插入加压髓内钉的基础上,利用骨折远、近端的两组骨针,通过胫骨和髓内钉钉槽后在体外与加压固定器连接并实施加压的固定方式。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骨内外联合固定定位器,其特征是:它由连接组件、定位组件和修正组件构成,连接组件是由手柄、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组成,固定螺栓通过手柄与加压髓内钉连接,定位导杆与手柄通过固定螺母连接固定;定位组件是由定位导杆、远端定位支架和近端定位支架组成;将远端定位支架和近端定位支架上端的滑块镶嵌并移动在定位导杆导槽相对应的刻度部位并用固定螺母固定;防止远、近端定位支架在定位导杆导槽内发生旋转;远、近端定位支架下端分别设有套管定位孔,骨针可经定位套管穿入;近端定位支架随各种长度的加压髓内钉而在定位导杆上移动;修正组件是由直径限位杆和限位卡销组成;将直径限位杆通过卡装于定位导杆上限位卡销的限位孔插入至加压髓内钉相对应处,通过不同直径限位卡销修正加压髓内钉的矢状面变形和修正使用不同直径的加压髓内钉,以保证骨针能准确通过定位套管穿入加压髓内钉的钉槽。上述的远、近端定位支架下端分别设有的套管定位孔为1~3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骨内外联合固定可有效的保护-->骨折局部血运,提供坚强固定并可达到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改变不同的固定强度,减少内固定后的骨折断端吸收和抗弯力强度下降的发生以及采用单一外固定后容易发生骨折的侧方移位和抗弯力差等缺陷。该固定的明显优点是: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可靠,并可在体外调节固定刚度,以实施早期坚强固定,后期弹性固定和消除应力遮挡,增加生理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该定位器设计合理、连接简单、手术操作容易,定位精度高,可避免了医务人员手术中的X线照射。骨内外联合固定定位器是集骨内、外联合固定的骨针穿针定位装置。远、近端定位支架在定位导杆上同时连接,可将远、近两组骨针同时穿入。附图说明:附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定位导杆、2手柄、3固定螺栓、4固定螺母、5远端定位支架、6近端定位支架、7定位孔、8直径限位杆、9限位卡销、10加压髓内钉、11髓内钉钉槽、12定位套管、13骨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首先将加压髓内钉10与手柄2连接后以固定螺栓3拧紧。然后将加压髓内钉插入髓腔内,并根据所选加压髓内钉的长度将定位导杆1移动在相对应的刻度线上,并以固定螺母4拧紧。安装远端定位支架5,根据所选加压髓内钉的长度将近端定位支架6安装在定位导杆近端相对应的刻度线上,并分别以固定螺母拧紧。将直径限位杆8通过定位导杆上的限位孔插入到胫骨前侧孔内并叩击到髓内钉的金属声后,将限位卡销9通过直径限位杆固定在定位导杆上。使直径限位杆与髓内钉紧密接触。将远、-->近端两组定位套管12分别插入到远、近端定位支架上的定位孔7内并以固定螺母拧紧,然后插入钻头套管后分别将四枚骨针13通过定位套管12钻入骨皮质和髓内钉钉槽[11]并穿出。经研究实验表明:骨内外联合固定定位器是骨内外联合固定--外固定器部分的骨针穿针定位装置,是一种新型、定位精度较高的定位器械。该定位器设计合理、连接简单、手术操作容易,定位精度高。远、近端骨针穿针可同时进行,缩短了手术时间。尤其是手术操作中不需要接触X射线。为骨内外联合固定的手术实施提供了成功的保证。加压髓内钉插入髓腔后可发生一定的变形,定位器可修正矢状面变形,校正髓内钉与定位导杆间矢状面误差,保证骨针、定位套管与髓内钉远、近端钉槽的同心度即冠状面变形不影响定位器的精度。在定位器引导下的远、近端两组穿针可同时完成,缩短了手术时间。手术操作中不需要X线透视,避免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手术穿针操作过程中接受较多的X线照射。定位精度高,准确率达96%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骨内外联合固定定位器,其特征是:它主要由连接组件、定位组件和修正组件构成,连接组件是由手柄、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组成,固定螺栓通过手柄与加压髓内钉连接,定位导杆与手柄通过固定螺母连接后固定;定位组件是由定位导杆、远端定位支架和近端定位支架组成;将远端定位支架和近端定位支架上端的滑块镶嵌并移动在定位导杆导槽相对应的刻度部位并用固定螺母固定;防止远、近端定位支架在定位导杆导槽内发生旋转;远、近端定位支架下端分别设有套管定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双波张铁良尹明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市丰瑞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