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炭复合材料板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490607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对高温结构材料——炭/炭复合材料板制备方法的改进,其特征是制备预制体厚度大于最终产品厚度,制得预制体后浸渍树脂,热压、固化,压缩至所需厚度,使得炭板中炭纤维体积含量平均值Vf达到35~55%或无纬布层数≥22层/cm。通过压缩增加纤维体积含量,改善了结构,提高了结构性能,不仅提高了制品力学性能,克服了通过加压针刺提高纤维体积含量会造成纤维损伤,强度下降的缺点;而且使得后续CVD时间缩短,降低了制造成本。所得炭板性能指标:平面拉伸强度>110MPa,弯曲强度>150MPa,层间剪切强度>15MPa;热膨胀系数(1000℃)<3.0×10-6/K,总体力学、热物理性能高,尺寸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例如在多晶硅铸锭炉内使用,较普通针刺类材料寿命提高3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对高温结构材料一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炭纤维体积含量高的。
技术介绍
炭/炭复合材料板(以下简称炭或C/C板)是制备多种高温结构件例如单晶、多晶、氢化炉、石墨舟、磁性材料等耐高温结构用板材,使用温度大都在1300°C以上,要求其具有很好的高温强度和高温尺寸稳定性。现有技术制备方法有。采用炭纤维布浸渍树脂(或预浸有树脂布)叠层,经炭化、高温处理和/或CVD致密制成,例如中国专利CN101279855高温炉用炭/炭板材制备方法,采用浸胶后炭布叠层置于平板摸具后经压机压制固化、炭化和高温处理制成。此法制备的炭板,炭布层间(厚度方向)没有炭纤维交织,层间布完全依靠树脂粘接形成Z向强度。此结构预制体在炭化过程中树脂会因受热分解,产生大量气态小分子在炭布层间积聚和扩散,当积聚速率大于扩散速率时,产生内压应力,会造成炭板内部出现局部分层,严重甚至开裂;此外,在高温处理过程中,炭结构转化时基体体积会产生收缩,造成分层或开裂缺陷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高温处理后即使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渗透增密(CVD或CVI),也难以弥合分层缺陷。因而制备的炭板在高温、载荷环境下易产生扭曲变形和开裂等问题,影响使用性能。采用炭纤维无纬布加网胎针刺成所需厚度预制件,经CVD或CVI增密制成。该方法所得炭板虽然层间有通过针刺带入纵向纤维,然而仅依靠刺针成型,是不可能获得高纤维体积含量的预制体,此类预制体通常炭纤维体积含量小于30 %,无纬布层数< 18层/cm, 所得炭板强度较低(平面拉伸强度< IOOMpii,弯曲强度< 120Mpa),无法满足尺寸规格较大 (如长、宽> 1000mm)、薄厚度(如3mm以下)和高强度炭板使用要求。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层间结合力强,而且体积纤维含量高,纤维损伤小,综合性能优良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采用炭纤维无纬布与短纤维网胎交替叠层针刺,制得厚度大于最终厚度要求的预制体,在浸渍树脂后采用加压压缩固化,从而获得高体积纤维含量,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实现专利技术目的。具体说,本专利技术,包括炭纤维无纬布、短纤维网胎交替叠层针刺制备预制体,炭化,高温处理,表面强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制备预制体厚度大于最终产品厚度,制得预制体后浸渍树脂,热压、固化,压缩至所需厚度,使得炭板中炭纤维体积含量平均值Vf达到35 55%或无纬布层数> 22层/cm。在详细说明前,先通过对专利技术能够达到的基本功能及效果作一介绍,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总体技术方案有一个明确了解。本专利技术通过针刺将预制体制成厚度大于最终厚度,针刺确保层间结合力,并提高了预制体的各同向性,然后在浸渍树脂后的加压、固化过程中,使其压缩至所需厚度,因而提高了最终产品中炭纤维的体积含量(单位厚度层数增加),从而提高了炭板的综合性能; 同时,网胎具有随机分布多孔,孔结构均勻,为后续基体炭引入提供良好的结构空间,而且基体炭分布性能好,有利于提高制成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本专利技术中,除制备预制体厚度大于最终产品厚度,以及浸渍树脂固化时加压压缩至最终厚度,两步不同外,其余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工艺。在树脂浸渍中,为确保合适的浸渍量,较好采用比重0.8 1. lg/cm3树脂浸渍。试验表明,要获得理想的最终炭纤维体积含量,较好制备预制体厚度(树脂浸渍前预制体厚度)大于最终产品厚度0. 45 0. 95倍,可以获得无纬布层数> 25层/cm的预制体。交替叠层,可以是一层无纬布一层网胎,也可以是若干层无纬布与一层网胎,根据设计强度要求确定。固化,其作用与现有技术相同,主要是使树脂聚合形成高度交联、不熔化的无定形固体。为简化浸渍树脂炭的控制,以及防止纤维滑移,较好采用梯度加压压缩固化。例如在 20-60分钟内升温至85-95°C,加压至1. 5-3. 5Kg/cm2 ;保温、保压30-70分钟后,将压力增至 4. 5-6. 5Kg/cm2,保温、保压10-30分钟;在120-150分钟内再升温到110_120°C,将压力增至8-lOKg/cm2 ;在120-150分钟内将温度升至160_180°C,保温、保压30-120分钟。梯度加压压缩固化,具有方法简单控制容易,可以避免加压过快易造成已浸渍树脂的过量流失,降低树脂C含量,以及一次加压过快还会造成预制体纤维滑移,产生分层。炭化,其作用与现有技术相同,主要是使已固化的树脂热解形成炭/炭复合材料的炭基体。由于预制体压缩紧密,为确保炭化质量,炭化较好采用梯度升温炭化进行,例如室温-150 0C ,升温20-60 V /小时;150-400 °C ,升温20-50 V /小时; 400-1000°C,50-800C /小时;1000°C下保温1_5小时。台阶式变速升温更有利于控制分层、 开裂等内部缺陷。高温处理,其作用与现有技术相同,主要是实现炭结构的转化。也较好采用梯度升温速率进行,例如室温-900°C,升温速率100-150°C /小时,900°C下保温1_2小时; 900-1200°C ,升温速率 20-50°C / 小时;1200-2300°C,升温速率 50_150°C / 小时,2300°C 保温1-2小时的梯度升温。梯度升温有利于控制高温环境下变形和尺寸稳定。表面强化处理,也同现有技术,进一步提高炭板的密度,改善炭板综合性能。将高温处理后的炭板按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进行机械加工后放置CVD炉内,抽真空,按 100-3000C /小时升温速率,升温至950-1300°C,保持真空度在低于2000Pa,按惰性稀释气体与碳氢气体的2:1的体积比通入炉中进行化学气相沉积,20-120小时后停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法中除主专利技术点外,其他具体工艺参数是申请人试验的较佳试验值,不能理解为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必要条件,即并非上述参数范围才能够实现专利技术目的,在制备原理范围内的适当变动同样是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将针刺预制体制成厚度大于最终制品厚度尺寸,在浸渍树脂后采用加压压缩至所需厚度方式,从而增加了制品中的纤维体积含量(纤维体积含量平均值Vf达35 55%或无纬布层数> 22层/cm),改善了结构,提高了结构性能,不仅提高了制品力学性能,克服了通过加压针刺提高纤维体积含量会造成纤维损伤,强度下降的缺点;而且使得后续CVD时间缩短,降低了制造成本。网胎纤维随机分布,孔结构均勻,有利于基体炭在纤维束内或束间形成,同样改善了炭/炭材料层间结合性能;通过控制树脂的密度和渐进式梯度加压,较好解决了加压过程中随温度升高、树脂粘度降低产生滑移、变形等问题,确保了织物结构尺寸的稳定性。通过台阶式升温炭化、梯度升温高温处理以及优化的工艺参数,克服了浸渍树脂后炭化过程中内部会出现局部分层,以及高温处理中体积收缩造成分层或开裂的缺陷,同时消除了致密化过程中形成的内部残余应力,有效保证了炭板内部质量,所得产品内部质量和综合性能优良。机械加工后表面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密度,弥合材料表面损伤和内部微裂纹,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得炭板性能指标平面拉伸强度> IlOMpii,弯曲强度> 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炭/炭复合材料板制备方法,包括炭纤维无纬布、短纤维网胎交替叠层针刺制备预制体,炭化,高温处理,表面强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制备预制体厚度大于最终产品厚度,制得预制体后浸渍树脂,热压、固化,压缩至所需厚度,使得炭板中炭纤维体积含量平均值Vf达到35~55%或无纬布层数≥22层/cm。

【技术特征摘要】
1.炭/炭复合材料板制备方法,包括炭纤维无纬布、短纤维网胎交替叠层针刺制备预制体,炭化,高温处理,表面强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制备预制体厚度大于最终产品厚度,制得预制体后浸渍树脂,热压、固化,压缩至所需厚度,使得炭板中炭纤维体积含量平均值Vf达到35 55%或无纬布层数彡22层/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炭/炭复合材料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树脂比重0.8 1. l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炭/炭复合材料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预制体厚度大于最终产品厚度0. 45 0. 95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炭/炭复合材料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压缩后无纬布层数 ≥ 25 层 /cm。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炭/炭复合材料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压固化为 20-60分钟内升温至85-95°C,加压至1. 5-3. 5Kg/cm2 ;保温、保压30-70分钟后,将压力增至4. 5-6. 5Kg/cm2,保温、保压10-30分钟;120-150分钟内再升温到110_120°C,将压力增至8-lOKg/cm2 ;120-150分钟内将温度升至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弟兆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