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87793 阅读:6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一体化装置,包括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ABR反应器包括进水管、进水槽、集气管、进泥管和折流板,斜板沉淀池包括斜板、集泥区、出水槽、出泥管、排泥泵和出水管,斜板沉淀池的斜板设置于ABR反应器的末端,并处于斜板沉淀池的上部,出水槽位于斜板的上端,斜板沉淀池的集泥区在斜板沉淀池的底部,斜板沉淀池的出泥管一端插入集泥区,另一端通过排泥泵和ABR反应器的进泥管连接;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的顶部设置集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无需增加池体占地,且可有效实现污泥截留,并保持反应器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特别适合于对高负荷污水的处理。(*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ABR反应器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ABR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厌氧折板反应器)被称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cCarty教授及其同事在20世纪80年代在厌氧生物转盘反应器的基础上所研发的一种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其特点是在反应器内设置一系列垂直放置的折流板,ABR被分隔成几个串联的隔室,每个隔室都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进水通过折流板的引导上下流动,在此过程中与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相接触,使得水中的有机物得以逐渐去除。ABR反应器具有良好的水力流态,并且通过构造上的改进,可使其中的水流大多呈推流与完全混合流相结合的复合型流态,因而具有高的反应器容积利用率,可获得较强的处理能力。另外ABR反应器还具有良好的生物固体的截留能力,可使一个反应器内微生物在不同的区域内生长,与不同阶段的进水相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物相的分离,从而可稳定和提高设施的处理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在高负荷条件下因大量产生的气体的剧烈混合作用,很容易造成污泥的流失,使得ABR反应器对高负荷的污水中的处理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增强污泥截留效果,能实现污泥回流,且不增加占地的ABR反应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一体化装置,其能实现污泥回流,有效地强化污泥截留能力,且不增加占地。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一体化装置,包括ABR反应器和用于实现污泥截留的斜板沉淀池,所述ABR反应器包括进水管、进水槽、集气管、进泥管和折流板,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斜板、集泥区、出水槽、出泥管、排泥泵和出水管;所述ABR反应器的进水管设置于ABR反应器上端的侧壁上,与内部的进水槽相连,进泥管设置于ABR反应器的底端,ABR反应器中部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所述斜板沉淀池的斜板设置于ABR反应器的末端,并处于斜板沉淀池的上部,出水槽位于斜板的上端,出水管与出水槽相连,斜板沉淀池的集泥区在斜板沉淀池的底部,斜板沉淀池的出泥管一端插入集泥区,另一端通过排泥泵和ABR反应器的进泥管连接;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的顶部设置集气管。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述斜板沉淀池的出泥管设置于斜板沉淀池的侧边并竖直的插在集泥区的底部。作为优选,所述ABR反应器包括至少4个等间距折流板,既可以提高厌氧反应的效率,又能保证斜板沉淀池泥水分离的效果。-->所述斜板沉淀池的斜板设置于ABR反应器出水槽前,用于将污泥和污水分离,出水槽位于斜板的上端,用于将分离出来的污水流出反应器;分离出来的污泥沉淀至斜板沉淀池底部的集泥区,出泥管在斜板沉淀池的侧边竖直的插在集泥区的底部,集泥区的污泥通过出泥管在排泥泵的作用下回流至ABR反应器进水槽的折流板处。此结构建造简单,投资成本低,无需增加池体占地,并且此结构还特别适用于现有ABR反应器的改造。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ABR反应器末端加入斜板沉淀池,可以有效地实现污泥截留,减少污泥的流失,保证ABR反应器对高负荷污水的处理能力。2、本技术通过排泥泵的作用将斜板沉淀池集泥区的污泥输送至ABR反应器进水槽的折流板处,使反应装置达到污泥回流的目的,保持反应器内高浓度的活性颗粒污泥浓度。3、本技术通过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一体化装置,其结构建造简单,投资成本低,无需增加池体占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技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一体化装置,包括ABR反应器和用于实现污泥截留的斜板沉淀池,所述ABR反应器包括进水管1、进水槽2、集气管4、进泥管5和折流板3,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斜板6、集泥区8、出水槽7、出泥管9、排泥泵10和出水管11;所述ABR反应器的进水管1设置于ABR反应器上端的侧壁上,与内部的进水槽2相连,进泥管5设置于ABR反应器的底端,ABR反应器中部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3;所述斜板沉淀池的斜板6设置于ABR反应器的末端,并处于斜板沉淀池的上部,出水槽7位于斜板6的上端,出水管11与出水槽7相连,斜板沉淀池的集泥区8在斜板沉淀池的底部,斜板沉淀池的出泥管9一端插入集泥区8,另一端通过排泥泵10和ABR反应器的进泥管5连接;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的顶部设置集气管4。所述斜板沉淀池的出泥管9设置于斜板沉淀池的侧边并竖直的插在集泥区8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ABR反应器包括4个等间距折流板3,既可以提高厌氧反应的效率,又能保证斜板沉淀池泥水分离的效果。本实施例的实现原理是:污水通过ABR反应器的进水管1进入进水槽2中均匀配水,在折流板3的折流混合作用下,整个反应器内的水流以较慢的速度作水平流动,污水与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充分接触,产生的气体通过顶部设置的集气管4进行收集;随后在ABR反应器末端,携带污泥颗粒的污水自流至斜板沉淀池处,在斜板6的作用下,使污泥得到有-->效沉降,防止颗粒污泥随水流出反应器,实现泥水分离,污水溢流至出水槽7通过出水管11流出反应器;在集泥区8沉淀的污泥通过出泥管9排出,在排泥泵10的作用下,经进泥管5回流至ABR反应器,实现污泥回流,提高ABR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BR反应器和用于实现污泥截留的斜板沉淀池,所述ABR反应器包括进水管、进水槽、集气管、进泥管和折流板,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斜板、集泥区、出水槽、出泥管、排泥泵和出水管;所述ABR反应器的进水管设置于ABR反应器上端的侧壁上,与内部的进水槽相连,进泥管设置于ABR反应器的底端,ABR反应器中部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所述斜板沉淀池的斜板设置于ABR反应器的末端,并处于斜板沉淀池的上部,出水槽位于斜板的上端,出水管与出水槽相连,斜板沉淀池的集泥区在斜板沉淀池的底部,斜板沉淀池的出泥管一端插入集泥区,另一端通过排泥泵和ABR反应器的进泥管连接;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的顶部设置集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BR反应器和用于实现污泥截留的斜板沉淀池,所述ABR反应器包括进水管、进水槽、集气管、进泥管和折流板,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斜板、集泥区、出水槽、出泥管、排泥泵和出水管;所述ABR反应器的进水管设置于ABR反应器上端的侧壁上,与内部的进水槽相连,进泥管设置于ABR反应器的底端,ABR反应器中部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所述斜板沉淀池的斜板设置于ABR反应器的末端,并处于斜板沉淀池的上部,出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早春肖晶雒怀庆桂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