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泳皐专利>正文

三维自动振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7814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以进行三维和二维振动的振动床,它包括一可振动板、一床架、多个弹性支柱、多个第一拉伸弹簧组件、多个第二拉伸弹簧组件、一第一转动往复机构、一第二转动往复机构、一第一连接杆调节装置、一第二连接杆调节装置、一第一活塞托座装置、一第二活塞托座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向使用者提供更大的乐趣和快感,并且有利于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床,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纵向和横向振动的二维和三维自动振动床。此外,本申请要求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出的申请日为2003年5月16日、申请号为No.20-2003-0015246、名称为“三维自动振动床”的在先申请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结合在本申请中并作为参考。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人在美国专利No.6,682,495中披露了水平运动的振动床。但是,在美国专利No.6,682,495中披露的床仅能作一维振动。本专利技术改进了在此作为参考的美国专利No.6,682,495的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振动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维振动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振动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该床在振动时,能够使在床上做爱的夫妇具有特别的快感;在一个人躺在该振动床上时,能够快速消除疲劳;并且在其振动时,还能够锻炼躺在床上的上了年纪的人和病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床,这种床在不振动时可以作为常规的床使用。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将能够更容易、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许多相关优点,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以阴影线示出了可振动板;图2A为沿图1中的线A-A’的剖面图;图2B为沿图1中的线A-A’的剖面图,其带有轴承壳、连接杆和“T”形活塞托架的放大细节视图;图3为沿图1中的线B-B’的剖面图,其显示了一个拉伸螺旋弹簧装置的放大细节视图;图4为弹性支柱中的圆柱形螺旋弹簧的正视图;图5为具有钩子的拉伸螺旋弹簧的前部和顶部视图;图6根据该实施例连接在固定板底部上的第一和第二皮带轮、轴以及皮带的透视图;以及图7为“T”形活塞托架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即三维自动振动床包括七个主要部分以及四个次要部分。七个主要部分包括一可振动的板、一床架、多个弹性支柱、多个第一拉伸弹簧组件、多个第二拉伸弹簧组件、第一转动往复机构以及第二转动往复机构。四个次要部分包括一第一连接杆调节装置、一第二连接杆调节装置、一第一活塞托座装置、一第二活塞托座装置。实施例1 参见附图,如图1和2所示,第一主要部分、即可振动板11可具有与传统的床相同的尺寸。可振动板11可运动地固定在支承和浮动装置(如多个弹性支柱13)上,这些弹性支柱优选采用圆柱形压缩螺旋弹簧。第二主要部分、即床架7包括多条腿,其优选为形成一方形的竖直板3且高度优选为200~300mm,以及一块固定板5,该固定板在其顶部侧牢固地固定在竖直板3上。固定板5优选具有作为连接杆(分别用于第一转动往复机构和第二转动往复机构)的通过空间的细长孔以及较大的轴皮带轮27,27。第三主要部分、即多个弹性支柱13在它们的两端通过螺栓和螺母13-4固定在固定板5和可振动板11上。弹性支柱13支承可振动板11并使其浮动,并通过其自由摆动、收缩和伸长允许其进行三维振动。第四主要部分、即如图1,3和5所示的多个第一拉伸(张力)弹簧组件15包括一个第一拉伸螺旋弹簧15-1以及一个第二拉伸螺旋弹簧15-2。第一拉伸螺旋弹簧组件是指横向设置的拉伸弹簧组件。第一和第二拉伸螺旋弹簧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弹簧钩15-5,这些弹簧钩在它们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15-3以及螺母15-4沿横向钩挂在可振动板11和固定板5上。第五主要部分、即多个第二拉伸弹簧组件15’与第一拉伸弹簧组件15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它们的方向转动了90°。即,第二拉伸弹簧组件是指纵向设置的拉伸弹簧组件。每一第二拉伸弹簧组件均包括一个第三螺栓螺旋弹簧15-3以及一个第四拉伸螺旋弹簧15-4。安装第一和第二拉伸弹簧组件的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稳的振动。其意味着在最大程度地压缩第二拉伸螺旋弹簧15-2时,通过第一拉伸螺旋弹簧15-1在曲柄的上死点均衡缓冲可振动板11以及其上的人的惯性力,而在最大程度地压缩第四拉伸螺旋弹簧15-4时,通过第三拉伸螺旋弹簧15-3在曲柄的上死点均衡缓冲可振动板11以及其上的人的惯性力。其还意味着包括皮带轮、轴以及皮带的减速机构能够防止对可振动板11造成振动冲击,并且不会产生振动冲击的噪音。第六主要部分和第七主要部分为用于使可振动板11振动的第一转动往复机构和第二转动往复机构。第一转动往复机构是指使可振动板横向振动的转动往复机构,而第二转动往复机构是指使可振动板纵向振动的转动往复机构。如图1、2A、2B和6所示,用于使可振动板振动的第二转动往复机构与第一转动往复机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其方向转动了90°。优选的第一和第二转动往复机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一变速马达、一较小的皮带轮、一皮带、一较大的皮带轮、一皮带轮轴、一托架轴承、一对托架、一偏心曲柄销、一曲柄销轴承、一轴承壳、一杆连接螺母、一连接杆、一杆紧固螺母以及T形活塞托架。如图2A所示,连接杆39,39最好通过电力使可振动板11横向和纵向振动,并且这些振动可以使可振动板11竖直振动。根据使用者的喜好,可以仅安装或操纵第一和第二转动往复机构中的一个。当仅安装或操纵第一和第二转动往复机构中的一个时,床能够作二维振动。在固定板5的底部安装有变速马达17,17。在马达17,17的轴19,19上固定所述较小的皮带轮21,21。使皮带23,23与较小的马达皮带轮21,21和固定在皮带轮轴27,27上的较大的轴皮带轮25,25结合,以便皮带23,23将马达的动力输送至通过一对托架29,29可转动地固定在固定板5,5底部上的皮带轮轴27,27。可以在托架29,29和皮带轮轴27,27之间插入托架轴承(在附图中未示出)。在托架29,29之间的皮带轮轴27,27的中部设有偏心曲柄销31,31。将曲柄销轴承33,33插至曲柄销31,31上,并且还将轴承壳体35,35插至曲柄销轴承33,33上。沿径向将杆连接螺母37,37焊接至轴承壳体35,35上。连接杆39,39在其两端部设有螺纹,使其一端拧入杆连接螺母37,37内并通过一个杆紧固螺母40,40将其牢固紧固,并且使其另一端拧入设置在“T”形活塞托架43,43的竖直部分中的一个通孔43-9内。通过一对连接杆调节螺母41,41调节在杆连接螺母37,37和“T”形活塞托架43,43之间的连接杆的长度。“T”形活塞托架43,43位于设置在“T”形活塞托架座43-1,43-1上的座槽43-2,43-2内。托架座43-1,43-1与一“T”形活塞托架支承板43-3一起固定在可振动板11的下部横向端侧。需指出的是,在美国专利No.6,682,495的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完全由钢制成的“T”形活塞托架为一刚性体。因此,在美国专利No.6,682,495中披露的床在可振动板、“T”形活塞托架和连接杆之间的操纵难以进行三维自由振动。因此,必须使连接杆不仅相对于固定至固定板上的T”形活塞托架,而且相对于曲柄销扭转、转动。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的“T”形活塞托架43是弹性的。为了能够使可振动板11作三维自由振动,本申请的“T”形活塞托架43由弹性加强部分制成,以便由连接杆39扭转、转动,从而实现可振动板11的三维自由振动。为此,“T”形活塞托架43的设计如图7所示。“T”形活塞托架43,43包括一弹性方形板43-8,4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床,其包括:一床架,其包括多条腿以及一固定至所述多条腿顶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至少一个细长孔;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多个弹性支柱;一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多个弹性支柱上的可振动板;一用以使所述可振动板水平振 动的转动往复机构,所述转动往复机构包括一个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的马达、一马达轴、一安装在所述马达轴上的第一皮带轮、一皮带轮轴、一安装在所述皮带轮轴上的第二皮带轮、一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结合以将马达的动力输送至所述皮带轮轴的皮带、一位于所述皮带轮轴中部的偏心曲柄销、一安装在所述偏心曲柄销上的曲柄销轴承、一安装在所述曲柄销轴承上的轴承壳以及一与所述轴承壳相连以实现转动一往复运动的连接杆;具有弹性的多个T形托架,每一T形托架均固定在所述可振动板的底部上,以使所述连接杆 经所述细长孔与所述可振动板相连,其中,所述T形托架和所述轴承壳之间的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可以被调节;以及多个第一拉伸弹簧组件以及多个第二拉伸弹簧组件,这些弹簧组件将所述可振动板连接至所述固定板上,以便均衡所述可振动板的惯性力以及在所述可 振动板上的使用者的身体重量,所述第一拉伸弹簧组件的力的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拉伸弹簧组件的力的方向彼此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泳皐
申请(专利权)人:朴泳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