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7557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压缩机。该涡轮压缩机(1)包括:壳(10)、装在壳(10)内的马达(31)、联接在马达(31)上的驱动轴(32)、由固定在驱动轴(32)上的可动涡轮(22)和与可动涡轮(22)相啮合的固定涡轮(21)构成的压缩机构(20)、固定压缩机构(20)的套(23)。在可动涡轮(22)的端板(22a)的外周部形成锥面,外周面(22e)为倾斜面。可动涡轮(22)由铸造件构成,外周面(22e)为其上存在着微小凹凸的铸造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轮压缩机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如日本特公平7-56273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涡轮压缩机作为用在制冷装置等上的压缩机而为人所知。如图5所示,该涡轮压缩机100包括密闭型壳101、设在该壳101内的驱动马达103、连接在该驱动马达103上的驱动轴107及装在该驱动轴107上的涡旋式压缩机构102。压缩机构102包括固定在驱动轴107上的可动涡轮108、与可动涡轮108相啮合的固定涡轮109。可动涡轮108周围被套110覆盖着,紧贴着套110的上部布置固定涡轮109。驱动轴107的内部形成了供油孔111,贮存在壳101底部的润滑油112通过所述供油孔111被供到压缩机构102的滑动部分。图6为压缩机构102的可动涡轮108及套110的剖面图。当压缩机100运转时,可动涡轮108在套110的内部进行公转运动,而重复以下动作,即可动涡轮108的外周面和套110的内壁面周期性地接近、远离。这样以来,就会由于存在于可动涡轮108及套110之间的润滑油引起的泵唧(pumping),而妨碍可动涡轮108的顺利运动。结果是导致运转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防止或者抑制由于可动涡轮和套间的润滑油引起的泵唧,进而提高运转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涡轮压缩机,其包括套、设在该套内侧的可动涡轮及与该可动涡轮相啮合的固定涡轮,所述可动涡轮上有近似圆板状的端板、形成在该端板的一个面上的涡旋状搭接。在所述端板的外周部形成锥面。根据上述第一技术方案,在可动涡轮的外周部和套的内壁面相互接近的时候,存在于可动涡轮的外周部和套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里的润滑油就会顺利地从上述间隙沿着所述端板的外周部的锥面部分排出去。另一方面,当可动涡轮的外周部和套的内壁面相互远离的时候,润滑油又会沿所述锥面部分顺利地流到上述间隙中。这样以来,泵唧就得以防止或者抑制,由润滑油造成的搅拌损失也就减少。结果是能够提高运转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为,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在所述端板上的锥面,由从所述可动涡轮朝着所述固定涡轮向所述端板的中心一侧倾斜的倾斜面构成。根据上述第二技术方案,在可动涡轮的外周部和套的内壁面相互接近的时候,存在于二者间的润滑油就会顺利地从所述间隙沿着所述端板的外周部的锥面部分排出去。另一方面,当可动涡轮的外周部和套的内周壁相互远离的时候,润滑油又会沿所述锥面部分顺利地流到所述间隙中。因此,泵唧得到了防止或者抑制,由润滑油引起的搅拌损失减少。结果是能够提高运转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为,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可动涡轮由铸造件构成;所述端板的外周部为铸造面。根据上述第三技术方案,因在所述端板的外周部形成了微小的凹凸,故润滑油容易从可动涡轮和套间的间隙排出去。再就是,因不需要对端板的外周部进行磨光加工,故可降低加工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为,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密闭型壳、设在该壳内的驱动马达、联在该驱动马达上且驱动所述可动涡轮的驱动轴;由所述可动涡轮及固定涡轮构成压缩机构;所述壳内部被划分为低压空间和高压空间,中间夹着所述压缩机构;所述驱动马达被布置在所述高压空间中。根据上述第四技术方案,若使用壳内有低压空间、高压空间即所谓的高低压密闭室型压缩机,就能收到上述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涡轮压缩机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压缩机构中的固定涡轮的俯视图。图3为压缩机构中的套及可动涡轮的俯视图(将固定涡轮拆下来以后的压缩机构的俯视图)。图4为压缩机构的俯视图。图5为现有涡轮压缩机的结构剖视图。图6现有涡轮压缩机中的压缩机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涡轮压缩机。图1为该涡轮压缩机1的结构剖视图。该涡轮压缩机1,例如在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压缩行程。如图1所示,在该涡轮压缩机1的壳10内装有压缩机构20和用以驱动该压缩机构20的驱动机构30。壳10由纵长圆筒状壳体11、接合在壳体11上端部的上部端板12、接合在壳体11下端部的下部端板13组成。上部端板12和下部端板13分别焊接在壳体11上,壳10处于密闭状态。所述压缩机构20包括固定涡轮21及可动涡轮22、套23即用以将该压缩机构20固定到壳10上的部件。套23被固定在壳体11的上端部。驱动机构13的位置在压缩机构20下方,且由固定在壳10上的马达31构成。该马达31中有一驱动轴32,该驱动轴32又联接在压缩机构20的可动涡轮22上。先将上述套23压入壳体11中,再焊接整个一周,套23就和壳体11以气密状态接合到一起。壳10的内部被划分为该套23上方的第一空间S1和该套23下方的第二空间S2,该套23构成隔离部件。套23的上面装了所述固定涡轮21。也就是说,固定涡轮21相对套23而言位于靠第一空间S1的那一侧,套23包括由第一凹陷部24a和第二凹陷部24b组成的涡轮凹部24,借助套23将可动涡轮22安在该涡轮凹部24内,可动。第一凹陷部24a形成在套23的上面一侧,第二凹陷部24b的直径比第一凹陷部24a的小,且它形成在该第一凹陷部24a的底面。所述套23的下面一侧有轴承部25,它借助滑动轴承25a支撑着驱动轴32且该驱动轴32能旋转。该轴承部25上形成有其直径比第二凹陷部24b还小的轴承孔25b,该轴承孔25b和第二凹陷部24b连通。所述固定涡轮21包括端板21a和涡旋状搭接21b。所述固定涡轮21以涡旋状搭接21b朝下的姿势固定在所述套23上。可动涡轮22包括设在套23的第一凹陷部24a内且可动的端板22a、与固定涡轮21的涡旋状搭接21b啮合的涡旋状搭接22b。可动涡轮22的端板22a下面形成了与端板22a形成为一体、通过滑动轴承22c和所述驱动轴32联接着的轮毂22d。该轮毂22d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24b内。可动涡轮22的端板22a的外周部形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即为锥状。在本实施例中,端板22a的外周面22e形成为一越往上越朝内侧倾斜的倾斜面。换句话说,外周面22e为从可动涡轮22朝着固定涡轮21向端板22a的中心一侧倾斜的倾斜面。只不过是,端板22a的外周部的锥状并不限于上述形状,它还可为从固定涡轮21朝着可动涡轮22向端板22a的中心一侧倾斜的倾斜面。至少可动涡轮22为铸造件。换句话说,是通过熔化金属,然后将它灌注到铸模中,这样来制成可动涡轮22的。在从铸模中拔出可动涡轮的时候,是朝着可动涡轮的端板方向将可动涡轮22拔出来的。因此,外周面22e的锥状的勾配和铸模的拔模勾配一致。要对端板22a的上面及搭接22b的表面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却不对端板22a的外周面22e进行磨光加工,该外周面22e为残留有微小凹凸的铸造面。所述驱动轴32的与轮毂22d联接的部分构成为偏心部32a。可动涡轮22通过设在第一凹陷部24a上的十字头联轴节26联接在套23上,而不得自转。第二凹陷部24b内设有位于轮毂22d周围的环状密封环27。该密封环27和第二凹陷部24b的内周面紧密结合,同时还由图中未示的助威机构压接在可动涡轮22的端板22a的下面。第一凹陷部24a和第二凹陷部24b被该密封环27分开,所述涡轮凹部24被划分为密封环27外侧的低压部L和密封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压缩机,其包括套(23)、设在该套(23)内侧的可动涡轮(22)及与该可动涡轮(22)相啮合的固定涡轮(21),所述可动涡轮(22)上有近似圆板状的端板(22a)、形成在该端板(22a)的一个面上的涡旋状搭接(22b),其中在所述端板(22a)的外周部(22e)形成锥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压缩机,其中形成在所述端板(22a)上的锥面,由从所述可动涡轮(22)朝着所述固定涡轮(21)向所述端板(22a)的中心一侧倾斜的倾斜面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尾干央加藤胜三古庄和宏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