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距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64363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距尺,所述间距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的高度大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的高度以便至少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为斜面,其中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两个纵向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指示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刻度线。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间距尺可以快捷地、精确地测量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高效率大批量连续生产的需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间距尺
技术介绍
目前,通常使用游标卡尺、卷尺、钢尺等测量工具来检测同一部位和不同部位两个物体的间距。但是,游标卡尺、卷尺、钢尺等现有的测量工具存在操作麻烦的缺陷,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测量任务,因此不能满足批量和大批量生产中的测量要求。此外,利用上述测量工具还进行测量时,还存在测量结果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缺陷,测量人员的素质和其情绪变化往往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快捷地、精确地测量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测量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快捷地、精确地测量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间距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间距尺,所述间距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的高度大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的高度以便至少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为斜面,其中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两个纵向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指示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刻度线。根据本技术的间距尺通过至少将本体的上表面设置为斜面,从而可以插入两个物体之间并同时与所述两个物体相接触。其中,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与一个物体相接触,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与另一个物体相接触,通过读取用于指示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刻度线来得到所述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因此,根据本技术的间距尺可以快捷地、精确地测量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高效率大批量连续生产的需要。并且,由于受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限制,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间距尺每次插入所述两个物体之间时必然会停留在相同的位置,这样在利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间距尺进行测量时不会受到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另外,根据本技术的间距尺还可以具有下列附加技术特征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为平面,从而在测量时使根据本技术的间距尺处于更稳定的状态,不会产生晃动,从而加快测量速度和提高测量精确度。所述本体的纵向侧面为直角梯形或直角三角形。所述间距尺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本体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握持部相连。通过设置所述握持部可以使所述间距尺更便于使用。所述本体与所述握持部一体形成,从而使所述间距尺更易于生产。所述本体与所述握持部铰接,这样在测量结束后可以将所述本体和握持部叠放在一起,以节省存放空间。所述握持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本体的凹槽,在测量结束后旋转所述本体并放入所述凹槽中,从而保护所述本体。所述握持部的纵向侧面的形状为矩形以便于握持。所述刻度线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两个纵向侧面上,这样测量者可以从不同方向读取所述刻度线。所述刻度线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和所述本体的两个纵向侧面上,这样测量者可以从不同方向读取所述刻度线。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间距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间距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利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间距尺测量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设备上相邻的两个装置之间通过加工媒介之间的联系也称之为“相连”或“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照图1-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间距尺。如图1-4所示(方向A为高度方向,方向B为纵向),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间距尺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一端(图 1中的左端)的高度大于本体1的另一端(图1中的右端)的高度以便至少本体1的上表面为斜面。本体1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两个纵向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本体 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刻度线11。其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测量情况、测量要求和误差要求来确定所述斜面的斜度、刻度线11的个数和刻度线11之间的距离。在测量距离较近的两个物体3或者对测量精度的要求较高时,可以减小所述斜面的斜度和/或刻度线 11之间的距离。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间距尺通过至少将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为斜面,从而可以插入两个物体3之间并同时与两个物体3相接触(如图4所示)。其中,本体1的上表面与一个物体3相接触,本体1的下表面与另一个物体3相接触,通过读取用于指示本体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刻度线11来得到两个物体3之间的距离。因此,根据本技术的间距尺可以快捷地、精确地测量出两个物体3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高效率大批量连续生产的需要。并且,由于受两个物体3之间的距离的限制,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间距尺每次插入所述两个物体3之间时必然会停留在相同的位置,这样在利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间距尺进行测量时不会受到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的下表面可以为平面,这样在测量时可以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间距尺处于更稳定的状态,不会产生晃动,从而加快测量速度和提高测量精确度。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本体1的纵向侧面可以为直角梯形或直角三角形。 纵向侧面为直角梯形或直角三角形的本体1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的优点。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间距尺还可以包括握持部2,且本体1的所述一端(即本体1的高度大的一端)与握持部2相连。测量人员通过握住握持部2来利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间距尺进行测量,从而使所述间距尺更便于使用。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本体1的所述一端可以与握持部2的端部相连。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本体1的所述一端可以与握持部2的中部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可以与握持部2—体形成。这样可以同时生产出本体1和握持部2,从而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间距尺更易于生产。此外,还可以使本体1和握持部2更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可以与握持部2铰接,从而使本体1可旋转地与握持部2相连。在测量结束后,可以旋转本体1以将本体1和握持部2叠放在一起,起到节省存放空间的作用。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握持部2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本体1的凹槽。在测量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距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的高度大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的高度以便至少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为斜面,其中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两个纵向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指示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刻度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距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的高度大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的高度以便至少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为斜面,其中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两个纵向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用于指示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刻度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为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距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纵向侧面为直角梯形或直角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本体的所述一端与所述握持部相连。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