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状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5032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状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通过设置在插头前端两侧的扣部活动连接于所述插座;所述插头的前端还设置有一允许带状光纤在内部活动对中的对中芯体。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中,插头和插座通过扣部活动连接,可实现多次重复插拔,光纤在对中芯体内活动对中,具有结构简单对中效果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通讯领域的物理连接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状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带状光纤能够提供多条光通路,其应用日益广泛。一般来讲,带状光纤之间的连接相对于单芯光纤的连接要复杂的多,构成带状光缆的每根光纤需要分别插入预制的连接器的每个孔或通道中,由于裸光纤极为细小的尺寸和非常脆的特性,将每根裸光纤分别插入孔或通道内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如果光纤中的一根出现折断,整个带状光纤的连接必须返工。由于带状光纤的本身的特性导致现有带状光纤连接器结构非常复杂,而且不良率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带状光纤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的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带状光纤连接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带状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包括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通过设置在插头前端的两侧的扣部活动连接于所述插座;所述插头的前端还设置有一允许带状光纤在其内部活动对中的对中芯体。在本技术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中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以及收容在插头壳体中的第一光纤固定组件和对中芯体,所述对中芯体具有多个对中通道;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具有一对中芯体容置腔,所述对中芯体收容在所述对中芯体容置腔内,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面开有正对所述对中芯体的开口 ;第一带状光纤由插头壳体的尾端进入插头壳体并由第一光纤固定组件固定,所述第一带状光纤的头部剥去护套层露出多根第一裸纤,每根所述第一裸纤插入到与其对应的对中通道中;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以及收容在插头壳体中的第二光纤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带状光纤由插座壳体的尾端进入到插座壳体并由第二光纤固定组件固定,所述第二带状光纤的头部剥去护套层露出多根第二裸纤,插头插入插座时,每根所述第二裸纤插入到与其对应的对中通道中与相应的第一裸纤的端面对接。在本技术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中,所述对中芯体为陶瓷芯体,所述对中通道为设置在所述陶瓷芯体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端面设有倒角。在本技术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中,所述对中芯体包括V槽板和盖在V槽板上的V槽盖板,所述V槽板上具有并列的多条对中V槽,所述对中通道为所述对中V槽,所述对中V槽至少一端设有倒角。在本技术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中,所述V槽板上设置有排列V槽,所述第一裸纤经过排列V槽后伸入到对中V槽中。在本技术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中,所述对中芯体的顶面和底面设置导向凸块,所述插头壳体的对中芯体容置腔的内壁上对应的设有导向槽。在本技术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中,所述第一光纤固定组件包括光纤尾座以及盖在光纤尾座上的外框盖板,所述第一带状光纤被压紧在所述外框盖板和光纤尾座之间。在本技术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中,所述尾座包括一平板以及设置在平板侧边的限位块,所述插头壳体具有与所述限位块适配的限位槽,所述外框盖板的底面设有定位销,所述插头壳体具有与所述定位销适配的定位孔。在本技术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中,所述第二光纤固定组件包括光纤压板, 所述插座壳体的尾端具有光纤固定V槽,所述光纤压板盖在所述固定V槽上,所述第二带状光纤包括固定在光纤固定V槽中的定长裸纤段,所述光纤压板将所述定长裸纤段压在所述光纤固定V槽内。在本技术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中,所述第二光纤固定组件还包括一光纤整形压片,所述光纤整形压片设置在插座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光纤压板的前方,所述光纤整形压片将所述第二带状光纤压在所述插座壳体的底面上。在本技术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中,所述插座壳体的底面还具有光纤排列V 槽,所述第二裸纤悬空在所述插座壳体内。实施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壳的前端收容有对中芯体,该对中芯体具有多条对中通道,插头插入插座时,第一带状光纤前端的第一裸纤和第二带状光纤的前端的第二裸纤在所述对中通道内现实端面对接。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重复插拔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中光线插头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中光纤插头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中光线插头的对中芯体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对中芯体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中插头壳体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中光纤插座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中光纤插座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插头插入插座时的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中插头的分解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中插头的剖面图;图12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带状光纤与对中芯体的配合的分解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带状光纤与对中芯体的配合剖面图;图14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插头插入插座时的剖面图图15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应用状态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另一应用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包括一个插头1和一个插座2,插头1和插座2可实现多次可重复插拔连接,插头1插入插座2中实现第一带状光纤31和第二带状光纤32的连接。参看图2至图6,为本技术的带状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中插头的示意图, 插头1包括插头壳体10以及收容在壳体10中的第一光纤固定组件11和对中芯体12。插头壳体10的前端具有对中芯体容置腔101,对中芯体12收容在该对中芯体容置腔101内, 插头壳体10的前端面开有正对对中芯体12的开口 102,对中芯体12与对中芯体容置腔101 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以使对中芯体12固定在对中芯体容置腔101内。在本实施例中对中芯体12为陶瓷芯体,其上开有多条对中通道121,该对中通道121为设在陶瓷芯体上的通孔,为了使裸光纤更容易的插入到对中通道121中,对中通道121的两端开有倒角,对裸光纤起到导向的作用。为了方便对中芯体12的装配并保证装配精度,在对中芯体12的顶面和底面都设有导向凸块122和123,对中芯体容置腔101的内壁则对应的设有导向槽103, 装配时,导向块122放入导向槽103中然后将对中芯体12推入到对中芯体容置腔101内。第一带状光纤31由插头1的尾端进入插头壳体10内,第一带状光纤31包括带有包皮的包皮段310以及剥去包皮的护套段311和剥去护套层的第一裸纤段312,护套段311 的每根光纤的直径为250微米,第一裸纤段312的每根裸纤的直径为125微米,第一裸纤段 312也即第一带状光纤31的头部,具有多根第一裸纤。第一带状光纤31的护套段311由第一光纤固定组件11固定在插头壳体10内,第一光纤固定组件11包括光纤尾座110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状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通过设置在插头前端的两侧的扣部活动连接于所述插座;所述插头的前端还设置有一允许带状光纤在其内部活动对中的对中芯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状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通过设置在插头前端的两侧的扣部活动连接于所述插座;所述插头的前端还设置有一允许带状光纤在其内部活动对中的对中芯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以及收容在插头壳体中的第一光纤固定组件和所述对中芯体,所述对中芯体具有多个对中通道;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具有一对中芯体容置腔,所述对中芯体收容在所述对中芯体容置腔内,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面开有正对所述对中芯体的开口 ;第一带状光纤由插头壳体的尾端进入插头壳体并由第一光纤固定组件固定,所述第一带状光纤的头部剥去护套层露出多根第一裸纤,每根所述第一裸纤插入到与其对应的对中通道中;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以及收容在插头壳体中的第二光纤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带状光纤由插座壳体的尾端进入到插座壳体并由第二光纤固定组件固定,所述第二带状光纤的头部剥去护套层露出多根第二裸纤,插头插入插座时,每根所述第二裸纤插入到与其对应的对中通道中与相应的第一裸纤的端面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芯体为陶瓷芯体,所述对中通道为设置在所述陶瓷芯体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端面设有倒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状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芯体包括V槽板和盖在V槽板上的V槽盖板,所述V槽板上具有并列的多条对中V槽,所述对中通道为所述对中 V槽,所述对中V槽至少一端设有倒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七月周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