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旅行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3535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旅行伞,包括中棒、伞骨以及罩设在伞骨上的伞布,该伞骨具有主骨和支骨,该中棒上端固定设置有供主骨枢设的上巢;该中棒下端还形成有弹节和供使用者拉动的操作部;该旅行伞还包括套管,该套管具有贯穿于套管上下表面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供该中棒下端套设,该套管上端形成有供与支骨相连的下巢,该套管下端则形成有供弹节卡配的弹节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开伞和收伞时只需在中棒下端一侧操作即可,而无需像传统伞一样需将手伸入到中棒的上端,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贴合于旅行者的操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用品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旅行伞
技术介绍
伞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已经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目前一般的伞,通常包括 中棒、伞骨以及罩设在伞骨上的伞布,该中棒上端固定设置有上巢和弹节,中部则滑动设置 有下巢;该伞骨包括主骨和支骨,该主骨枢接在上巢上,该支骨则枢接在下巢上,该下巢上 还设置有弹节孔;当需要开伞时,人们通过推顶下巢而使之沿中棒向上滑动,并使弹节孔与 中棒的弹节相互定位,从而实现了整个伞的撑开。而当需要收伞时,则需用手指按下弹节, 然后下拉下巢而使得其脱离于弹节的限位,并实现了收伞。但是,人们在旅行时,往往无法顺利进行上述开伞和收伞的操作,故传统的伞无法 充分贴合于旅行者的使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伞无法适用于旅行的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旅行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伞在适用于旅行时不 便于开收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旅行伞,包括中棒、伞骨以及罩设在伞骨上的伞布,该伞骨具有主骨和支骨, 该中棒上端固定设置有供主骨枢设的上巢;其中,该中棒下端还形成有弹节和供使用者拉 动的操作部;该旅行伞还包括套管,该套管具有贯穿于套管上下表面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供 该中棒下端套设,该套管上端形成有供与支骨相连的下巢,该套管下端则形成有供弹节卡 配的弹节孔。进一步,该操作部包括形成在中棒下端的连接座以及与连接座相连的拉环。进一步,该拉环与连接座之间通过绳索相连。进一步,该套管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把手,该把手在与该套管弹节孔相应处设置按 钮座。进一步,该支骨采用弹性材质制成。进一步,该下巢设置为蜂窝状,并具有环状设置的多个沉孔,该每一沉孔供一支骨 插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旅行伞,在需要开伞时,使用者只需拉动 该操作部,并使中棒在套管的贯穿孔内向下滑动,当该中棒下端的弹节与套管下端的弹节 孔相互定位时,即完成了开伞程序;而当需要进行收伞时,使用者只需按压中棒上的弹节并 使其脱离于套管的弹节孔,即能实现收伞。故本技术在开伞和收伞时只需在中棒下端 一侧操作即可,而无需像传统伞一样需将手伸入到中棒的上端,故本技术能贴合于旅 行者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旅行伞较佳实施例处于开伞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旅行伞较佳实施例处于收伞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旅行伞较佳实施例中棒与套管之间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旅行伞 100 中棒 1弹节 11 操作部 12连接座 121 拉环 122绳索 123 伞骨 2主骨 21 支骨 22上巢 3 套管 4贯穿孔 41 弹节孔 42下巢 5 沉孔51把手 6 按钮座 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3所示,其示出的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旅行伞100,其包括中棒1、 伞骨2和伞布(图中未示出),该伞布罩设在伞骨2上,该伞骨2具有主骨21和支骨22,该 主骨21和支骨22均呈放射状设置,该中棒1上端固定设置有上巢3,该上巢3供主骨21枢 设;该中棒1下端还形成有弹节11和操作部12,具体的,该操作部12位于该中棒1的最下 端,从而供使用者拉动;该旅行伞100还包括套管4,该套管4具有贯穿孔41,该贯穿孔41 贯穿于该套管4的上下表面,并供该中棒1的下端套设,从而使得该中棒1可相对该套管4 而上下滑动;该套管4上端还形成有下巢5,该下巢5与该支骨22相连接;该套管4的下端 则形成有弹节孔42,该弹节孔42供与弹节11相卡配。优选的,该操作部12包括形成在中 棒1下端的连接座121以及与连接座121相连的拉环122,这样使用者就可以通过拉动拉环 122即可实现对中棒1的操作,更进一步,该拉环122与连接座121之间还通过绳索123相 连。这样,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旅行伞100,在需要开伞时,使用者只需拉动该操作 部12,并使中棒1在套管4的贯穿孔41内向下滑动,当该中棒1下端的弹节11与套管4下 端的弹节孔42相互定位时,即完成了开伞程序;而当需要进行收伞时,使用者只需按压中 棒1上的弹节11并使其脱离于套管4的弹节孔42,即能实现收伞。故本技术在开伞和 收伞时只需在中棒1下端一侧操作即可,而无需像传统伞一样需将手伸入到中棒1的上端, 故本技术能贴合于旅行者的操作。为了让使用者能具有较佳的握持效果,该套管4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把手6,该把手 6在与该套管4弹节孔42相应处设置按钮座61,该按钮座61可以采用橡胶或者塑料材质 制成。这样,使用者在开伞时,手指只需与按钮座61相接触,从而能避免使用者手指被刮伤的隐患。为了让本技术涉及的旅行伞100在收伞时,能有一定地自动收伞的效果,该支骨22采用弹性材质制成,这样当使用者按下弹节11时,该中棒1会在支骨22的弹性作 用下而回位,进而促进收伞的进行,从而进一步起到便于旅行者的操作。作为该下巢5与该支骨22之间连接方式的具体实施例,该下巢5设置为蜂窝状, 并具有环状设置的多个沉孔51,该每一沉孔51供一支骨22插接,这样当该旅行伞100处于 打开状态时,即能让该支骨22处于弹性储能状态,进而让收伞时能释放出来该弹性能量。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旅行伞,包括中棒、伞骨以及罩设在伞骨上的伞布,该伞骨具有主骨和支骨,该中棒上端固定设置有供主骨枢设的上巢;其特征在于,该中棒下端还形成有弹节和供使用者拉动的操作部;该旅行伞还包括套管,该套管具有贯穿于套管上下表面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供该中棒下端套设,该套管上端形成有供与支骨相连的下巢,该套管下端则形成有供弹节卡配的弹节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旅行伞,包括中棒、伞骨以及罩设在伞骨上的伞布,该伞骨具有主骨和支骨,该中棒上端固定设置有供主骨枢设的上巢;其特征在于,该中棒下端还形成有弹节和供使用者拉动的操作部;该旅行伞还包括套管,该套管具有贯穿于套管上下表面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供该中棒下端套设,该套管上端形成有供与支骨相连的下巢,该套管下端则形成有供弹节卡配的弹节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行伞,其特征在于,该操作部包括形成在中棒下端的连 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鸿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鸿盛雨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