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3249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包括针芯和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由针体和针头构成,所述针芯的针体为中空管状,该针体下端与针头相连,该针头呈圆锥形,该圆锥体的斜面上开有侧孔,该侧孔与针芯内空相通;该针芯的针体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管为中空管状,该套管的中间部分为绉折部分,所述套管的下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针芯套装在所述套管内,并且该针芯的针头伸出套管外,所述针芯与所述套管螺纹连接。所述针芯的针体上部设置有旋转柄,该旋转柄位于所述套管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是:操作方便,定位准确,置管效果好;所述套管可收缩,避免损伤胸内组织;所述套管可弯折,固定效果好,非常适于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手术的套管针。
技术介绍
新生儿胸壁肋间隙非常狭窄,并且胸壁薄且柔软,当新生儿发生气胸时,用传 统的肋间切开插管引流法为新生儿做胸腔闭式引流术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实现。传统的 肋间切开插管引流法要先切开皮肤,用止血钳纯性分离各层肌肉,直达胸腔,再用弯止 血钳夹住引流管前端,直接插入胸腔。因此,肋间切开插管引流法只适用于成人。肋间切开插管引流法还有以下不足第一,定位难,不易调节。置入时要先用 局麻针试探置入深度,再根据试探的深度置入引流管。引流管在胸内所处位置不明确, 调节带有盲目性,若向外调节过度,引流管可能脱出胸腔。向内安置或调节过度,引流 管会因置入过深而折曲,并顶撞胸内组织,引起胸痛不适;第二,引流管采用不可弯折 的硅胶管或塑料管,固定效果差,引流管易脱出或在皮下折曲,特别是当发生皮下气肿 时,需要反复安置及调节引流管,患者痛苦,医生工作量也大,累计费用高;第三,手 术创伤大。胸腔穿刺术比传统的肋间切开插管引流法较适于为新生儿做胸腔闭式引流术, 将穿刺针插入胸腔内,抽取气体、液体,这种方式操作方便,创伤小,但也有不足肺 复张后留置在胸腔里的针容易损伤肺组织,并且固定效果不好。目前,还出现了将穿刺针套上套管进行穿刺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缺点是 在穿刺过程中,套管和针芯容易滑动,增大了穿刺的难度,拔出针芯时,又会牵动套管 的前端口,不易拔出针芯,不适于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用具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 生儿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解决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手术中置管困难,引流管不易固 定,易损伤胸内组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设计提供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 流套管针,包括针芯和套管,其关键在于所述针芯由针体和针头构成,所述针芯的针 体为中空管状,该针体下端与针头相连,所述针头呈圆锥形,该圆锥体的斜面上开有侧 孔,该侧孔与针芯内空相通;所述针芯的针体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管为中空管 状,所述套管的中间部分为绉折部分,该绉折部分可以弯曲,所述套管的下部设置有内 螺纹;所述针芯套装在所述套管内,并且该针芯的针头伸出套管外,所述针芯与所述套 管螺纹连接。所述针芯的针体和针头为一体结构。所述针芯的针体上部设置有旋转柄,该旋转柄位于所述套管外。所述套管中间皱折部分的作用在于第一,所述套管的皱折部分可收缩,因此 当肺复张后,套管不会对肺产生损伤,置入胸腔的部分套管过长接触到胸内组织时,所 述套管的皱折部分收缩,也会避免损伤胸组织;第二,所述套管可弯折,固定效果好, 不易脱出。所述套管下部设置内螺纹、所述针芯的针体下部设置外螺纹并使两者相啮合的 作用在于当所述针芯旋入所述套管,能使所述套管和所述针芯形成牢固的组合体,防止 移动。当所述针芯旋出所述套管,就实现两者分离。所述针芯的针体上部设置旋转柄是为了便于将所述针芯旋入或旋出所述套管。所述针芯设置为中空结构并且所述针芯的针头设置侧孔的目的是将本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刺入胸腔时,通过观察是否回抽有气体来定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所述套管和所述针芯通过螺纹连接形成牢固的组 合装置插入胸腔,操作方便,穿刺效果好,特别适宜为新生儿做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插 入后,可旋出所述针芯,避免针芯损伤胸内组织。旋出针芯不会牵动套管前端口,容易 取出针芯。2.所述针芯试探定位和置管同时完成,定位准确;所述套管可弯曲,可收 缩,方便调节,即使置入胸腔的部分套管过长接触到胸内组织时,所述套管将收缩,也 不会损伤胸内组织。3.所述套管可弯折,固定效果好,不易脱出。4.手术创伤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针芯1外形结构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套管2的外形结构图。图4为图2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总装结构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图7为套管2的弯折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5、图6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其关键在 于所述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包括针芯1和套管2 ;如图1、图2所示,所述针芯1由针体和针头构成,所述针芯1的针体为中空管 状,该针体下端与针头相连,所述针头为呈圆锥形,该圆锥体的斜面上开有侧孔13,该 侧孔13与针芯1内空相通;所述针芯1的针体下部设置有外螺纹12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套管2为中空管状,所述套管2的中间部分为绉折部分 21,所述套管2的下部设置有内螺纹22 ;如图5、图6所示,所述针芯1套装在所述套管2内,并且该针芯1的针头伸出 套管2外,所述针芯1与所述套管2螺纹连接。所述针芯1的针体和针头为一体结构。所述针芯1的针体上部设置有旋转柄11,该旋转柄11位于所述套管2外。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在进行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时,先将所述针芯 1旋入所述套管2,将本技术插入新生儿患者胸腔,观察到回抽有气体后,旋出所述 针芯1,所述套管2的前部留置在胸腔内,后部在胸腔壁外面,如图7所示,将所述套管 2的可收缩部分弯折后用胶布将所述套管的后部粘贴固定在皮肤上,固定效果好,不易脱出ο本技术并非仅限于上述明确描述的实施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 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技术,应理解其中可作各种变化和修改而在广 义上没有脱离本技术,如改变螺纹设置的位置和设置的长度,只要在本技术的 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形都将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包括针芯(1)和套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1)由针体和针头构成,所述针芯(1)的针体为中空管状,该针体下端与针头相连,所述针头呈圆锥形,该圆锥体的斜面上开有侧孔(13),该侧孔(13)与针芯(1)内空相通;所述针芯(1)的针体下部设置有外螺纹(12);所述套管(2)为中空管状,所述套管(2)的中间部分为绉折部分(21),所述套管(2)的下部设置有内螺纹(22);所述针芯(1)套装在所述套管(2)内,并且该针芯(1)的针头伸出套管(2)外,所述针芯(1)与所述套管(2)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包括针芯(1)和套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 芯(1)由针体和针头构成,所述针芯(1)的针体为中空管状,该针体下端与针头相连,所 述针头呈圆锥形,该圆锥体的斜面上开有侧孔(13),该侧孔(13)与针芯(1)内空相通; 所述针芯(1)的针体下部设置有外螺纹(12);所述套管(2)为中空管状,所述套管(2) 的中间部分为绉折部分(21),所述套管(2)的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波谭群友王如文蒋耀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