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575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构改良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子固定于第一通孔内,并且第一端子的两端分别露出所述第一端子座的两侧,所述第二端子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端子固定于第二通孔内,并且第二端子的两端分别露出所述第二端子座的两侧,所述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接触形成电性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完成后,用电设备不会再出现松动现象,使电源(或电信号源)和用电设备之间实现快速连接,而且连接稳定,确保电源或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连接装置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连接器主要包括端子座和端子,端子设置于所述端子座内,端子的两 端分别露出端子座的两端,使用时,连接器设置于电源(或电信号源)和用电设备之间,端子 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用电设备连接,因此,通过连接器可以将电源(或电信号源)与 用电设备导通,使得用电设备能获取电源或电信号工作。因为,连接器通常是具有多个连接 端子的,电源(或电信号源)和用电设备必须通过多个端子才能完成电性导通,因此,在连接 过程中必须确保电源(或电信号源)与连接器的多个端子一一连接,还必须确保用电设备与 连接器的多个端子一一连接,否则就会出现连接失败的现象,连接好,也可能由于用电设备 的移动而导致连接失败,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方便和电性连接稳定 的结构改良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结构改良电连接 器,包括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座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端子固定于第一通孔内,并且第一端子的两端分别露出所述第一端子座的两侧, 所述第二端子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端子固定于第二通孔内,并且第二端子的两端 分别露出所述第二端子座的两侧,所述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子 与所述第二端子接触形成电性导通。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凸半球形,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 第一端子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凹半球形。所述第一端子的外露端设置为“L”形。所述第一端子的外露端设置为阶梯形。所述第二端子的外露端设置为“L”形。所述第二端子的外露端设置为竖直形。所述第一端子座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端子座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端子座通过 卡扣与所述第一端子座的卡槽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座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端子座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端子座通过 卡扣与所述第二端子座的卡槽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座与所述第二端子座结合的表面设置有磁铁,所述第二端子座与所 述第一端子座结合的表面设置有磁铁,所述第一端子座与所述第二端子座通过磁铁连接为 一体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第一端子座和第二端子座分别与电源(或3电信号源)和用电设备固定连接,然后再将第一端子座和第二端子座连接为一体,使电源 (或电信号源)通过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与用电设备电连接,连接完成后,用电设备不会再 出现松动现象,使电源(或电信号源)和用电设备之间实现快速连接,而且连接稳定,确保电 源或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图8是图7中的D处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第一端子座和第二端子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E处放大示意图。在图1至图10中1——第一端子座11——第一通孔12-卡槽13-卡扣2——第二端子座21——第二通孔22-卡扣23-卡槽3——第一端子4——第二端子5——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至图4,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一种结构改良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 座1、第二端子座2、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第一端子座1设置有第一通孔11,第一端子 3固定于第一通孔11内,并且第一端子3的两端分别露出第一端子座1的两侧,第二端子 座2设置有第二通孔21,第二端子4固定于第二通孔21内,并且第二端子4的两端分别露 出第二端子座2的两侧,第一端子座1与第二端子座2固定连接,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 接触形成电性导通。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凸半球形,第二端子4与第一端子3 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凹半球形。4第一端子3的外露端设置为“L”形,第一端子3设置为“L”形可以调整第一端子 座1与用电设备连接的角度,使得第一端子座1能适合特定场合使用。第二端子4的外露端设置为竖直形,第二端子4直接与电源端的端子连接,使得第 二端子4与电源端的端子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使得电性连接比较稳定。第一端子座1设置有卡槽12,第二端子座2设置有卡扣22,第二端子座2通过卡 扣22与第一端子座1的卡槽12连接。本技术使用时,将第一端子座1与用电设备固定连接,同时,保证第一端子3 与用电设备电连接,将第二端子座2与电源或电信号源固定连接,保证第二端子4与电源或 电信号源电连接,然后再将第一端子座1和第二端子座2卡接,使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 接触形成电性导通。见图5至图8,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在本实施例中,第 一端子3的外露端设置为阶梯形,第二端子4的外露端设置为“L”形,第一端子座1设置有 卡扣13,第二端子座2设置有卡槽23,第一端子座1通过卡扣13与第二端子座2的卡槽23 连接。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重复。见图9、10,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端子座1与第二端子座2结合的表面设置有磁铁5,第二端子座2与第一端子座1结合的表 面设置有磁铁5,第一端子座1与第二端子座2通过磁铁5连接为一体结构,而不是通过卡 扣与卡槽卡接的方式连接。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子固定于第一通孔内,并且第一端子的两端分别露出所述第一端子座的两侧,所述第二端子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端子固定于第二通孔内,并且第二端子的两端分别露出所述第二端子座的两侧,所述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接触形成电性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结构改良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座、第二端子座、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子固定于第一通孔内,并且第一端子的两端分别露出所述第一端子座的两侧,所述第二端子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端子固定于第二通孔内,并且第二端子的两端分别露出所述第二端子座的两侧,所述第一端子座与第二端子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接触形成电性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 第二端子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凸半球形,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凹 半球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露 端设置为“L”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露 端设置为阶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璟宇蔡伯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