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雄辉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42360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其处方组成为:苍术、厚朴、芍药、陈皮、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各5-8重量份,桂皮4-6重量份,大枣、生姜、甘草各1-3重量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的药材加水煎煮2-4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水煎液,过滤后浓缩得流浸膏,加入辅料后用流化床制粒后,制备药物制剂。为了更好体现传统中医的精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将中药组合物按照“遵古”的指导思想,用水提取药物,结合现代的浓缩、制粒工艺,总结出了与中药组合物最为匹配的制剂工艺参数和适用辅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医药的经验积累,而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现代制剂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中草药的生产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传统中药往 往被认为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质量不稳定,因此用药多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不能与现代医学接轨。为解决这个问题,中药必须走提取和纯化的道路。中药的提 取包括浸出、澄清、过滤和蒸发等许多的单元操作。作为甘草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甘草甜素具有解毒、抗龋齿、抗炎症等功能。 甘草甜素无溶血作用,因为它可以通过红细胞表面吸收溶血素从而阻止溶血素向红 细胞靠近,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芍药苷具有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解痉作用;镇痛、镇静作用; 抗炎、抗溃疡作用;保肝作用;调节免疫力作用;耐缺氧作用等。芍药苷临床应用 用于冠心病的治疗;用于老年性疾病,增强体质与免疫功能、抗炎止咳、祛痰平喘 等方面,尤其是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可作辅助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基础处方来源 于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其处方组成为苍术、厚朴、芍药、陈皮、猪茶、泽泻、白术、茯苓各5-8重量份,桂皮4-6重量份,大枣、生姜、甘草各l-3重量份。其中优化的处方为苍术、厚朴、芍药、陈皮、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各6 重量份,桂皮5重量份,大枣、生姜、甘草各2重量份。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的苍术、厚朴、芍药、陈皮、猪苳、泽泻、白术、茯苓、桂皮、大枣、生姜和甘草加水煎煮2-4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水煎液, 过滤后浓縮得流浸膏,加入辅料后用流化床制粒后,制备药物制剂。上述流浸膏的比重为1. 10-1. 35,优选1. 12-1. 30。上述水煎液可以先进行离心沉淀,得澄清的水煎液,离心的转速为1500-20000 转/分钟,优选1500-10000转/分钟,更优选2000-8000转/分钟,最优选3000-5000转/分钟。上述水煎液可以采用膜过滤的方法过滤。上述膜过滤包括采用超滤和纳滤的过滤方法之一或将超滤和纳滤结合使用。上述超滤膜选自二醋酸纤维素膜、三醋酸纤维素膜、氰乙基醋酸纤维素膜、聚 砜膜、磺化聚砜膜、聚醚砜膜、磺化聚醚砜膜、聚砜酰胺膜、酚酞侧基聚芳砜膜、 聚偏氟乙烯膜、聚丙烯腈膜、聚酰亚胺膜、纤维素膜、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共 聚物膜、聚丙烯腈-二醋酸纤维素共混膜,动态形成的超滤膜,以及上述膜的改性 膜之一,其分子截留量为6000-10000以下。上述超滤的滤膜孔径为0.22-0. 45微米。上述超滤所采用的膜超滤器可以是商用的中空纤维或平板型超滤膜分离器。上述纳滤膜分子截留量为500-2000,优选500-1000,更优选700-1000。上述膜过滤的过程优选将水煎液先经过超滤,再进行纳滤。上述辅料选自微晶纤维素、粉末状纤维素、甘露糖醇、淀粉、乳糖、明胶、甲 基纤维素、糊精、预胶化淀粉、微粉硅胶、羟丙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木糖醇、乳糖醇、葡萄糖、甘氨酸、甘露醇、酒石酸, 二氧化硅,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药物制剂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散剂、滴丸剂。目前所用的中药提取工艺多采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提取中药的复方,这样有利于 回收溶剂和减少杂质,但是采用醇提的方法背离了中国传统医学3000年以来的治 疗疾病的经验积累,在"中药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为了能够较为简单地到达"质 量可控"的目的而忽略了 "有效性"甚至"安全性"。综上所述,中药提取分离工艺发展的滞后成为传统中医药发展和生存的瓶颈, 必须对原有工艺进行优化、革新和强化。化工分离和传质的强化技术将为此提供有 力的保证,实现中医药学科与化学工程的交叉,将有利于实现中药生产装备的现代 化。将化学工程的概念、理论引人中药提取分离过程。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 中药生产的具体情况,从基本影响因素的研究人手,对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操作 条件作全面改造和细致摸索,给出了可行的方案。为了回归传统医药治疗疾病的精髓,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将中药组合物经典方按照 "遵古"的指导思想,用水提取药物,结合现代的浓縮、制粒工艺,总结出了与中 药组合物最为匹配的制剂工艺参数和适用辅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医药的经验 积累,而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如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滴丸剂等制剂 形式。本专利技术中确保了芍药苷和甘草甜素的含量稳定,为制剂的规范化生产奠定了基 础。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现,可以在将中药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提取的前提下,降低提取物中杂质如鞣质、多酚、树脂、蛋白质、粘液质等大分子物质和固体 微粒有效去除,保留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中的药效成分,为口服药物制剂的制备提供了 便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实施例进一歩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限制本 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中药材投料单位均为克。苍厚芍陈猪泽白茯桂大生甘头施例术朴药皮苓泻术苓皮麥姜实施例l606060606060606050505020实施例2606060606060606050505020实施例3505050505050505040404010实施例4808080808080808060606030实施例5505050505050505060606030实施例6606060606060606050505020实施例7606060606060606050505020实施例8505050505050505040404010实施例9808080808080808060606030实施例10505050505050505060606030实施例11606060606060606050505020实施例12606060606060606050505020实施例13505050505050505040404010实施例14808080808080808060606030实施例15505050505050505060606030实施例1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2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12 倍,合并水提液,滤过,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13-1.18),加入辅料 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即得本专利技术的颗粒制剂。实施例2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3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8倍,合并水提液,滤过,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12-1.21),加入辅料 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装胶囊,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胶囊制剂。实施例3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3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IO 倍,合并水提液,滤过,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10-1. 19),加入辅料 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加入辅料压片,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片剂。实施例4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2次,每次3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IO 倍,合并水提液,滤过,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20-1.26),加入辅料 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加入植物油基质,制丸,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滴丸剂。实施例5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2次,每次2.5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 10倍,合并水提液,滤过,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19-1.25),加入 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加入800克植物油,混合均匀,用胶体磨研磨后压制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处方组成为:其特征在于其处方组成为:苍术、厚朴、芍药、陈皮、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各5-8重量份,桂皮4-6重量份,大枣、生姜、甘草各1-3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雄辉
申请(专利权)人:曾雄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