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353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位于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隔板;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盖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盖板之上、适于从所述壳体释放气体的通风构件;以及隔离构件,位于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盖板之间用于防止所述电极组件明显地朝所述盖板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再充电电池
所描述的技术总地来说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与无法被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的是,可再充电电池能够被反复地放电和充电。 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用做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和可携式摄像机之类的小型便携 式电子设备的电源,而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广泛地用作驱动电动机(例如混合车辆的电动 机)的电源。当前,已经开发出使用高能量密度非水性电解液的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此种由 多个可再充电电池串联连接而成的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具备大的容量,因而可驱动需要高 电功率的设备(例如,电动车辆)的电动机。进一步,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通常由串联连接的多个可再充电电池形成,并且大 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可以以圆柱形的形状或者四边形的形状形成。四边形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中放置有二者间置以隔板的正电极和 负电极;壳体,具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空间;盖板,闭合并密封壳体,并且盖板上形成有 用以插入端子的端子孔,其中端子电连接至电极组件并且插入至端子孔中从而凸出到壳体 的外部。如果可再充电电池内部发生过热或者电解液分解,其内部压力会上升,鉴于此,可 再充电电池安装了在预定压力下断裂的通风口以防止电池爆炸。为使气体平稳地经通风口 释放,通风口和电池组件之间应形成有充足的空间。然而,当气体释放之际,电极组件可能 会在气体的释放压力之下随气体一道抬升从而可能会接触盖板进而封闭通风口孔道。若因 电极组件封闭通风口孔道致使气体无法释放,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会上升,进而可导 致可再充电电池爆炸。该背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所描述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 可能包含不构成在本国中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所描述的技术总地来说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安全性的可再充电电池。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负 电极和位于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隔板;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所述壳 体具有开口 ;盖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的盖板,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盖板之 上、适于从所述壳体释放气体的通风构件;以及隔离构件,位于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盖板之 间用于防止所述电极组件接触所述盖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至所述盖组件的支撑板以及固 定至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通风构件基本对准的截止板,其中所述支撑板自所述截止板凸出 以便将所述截止板与所述盖板分离开。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截止板接触所述电极组件,且所述截止板可与所述盖板大体上平行地定位。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截止板的长轴沿与所述盖板的长轴基本上平行的方 向延伸,且两个支撑板附连至所述截止板的侧边缘从而使所述两个支撑板彼此基本上平行 地延伸。进一步,所述截止板可具有设置成与所述盖板上的电解液注入孔基本对准的排放 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截止板包括多孔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接触所述盖板。另外,所述盖组件包括暴露于外部的 端子和固定至端子的下垫圈,且其中所述隔离构件附连到所述下垫圈。进一步,所述隔离构 件可与所述下垫圈一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组件包括两个皆暴露于外部的端子以及两个下垫圈,这 两个下垫圈中的每一个下垫圈固定至这两个端子中的一个端子,且其中所述隔离构件设置 在这两个下垫圈之间从而与这两个下垫圈一体。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构件具有与 所述通风构件基本上对准的弯曲的通风排放部分以及与所述电解液注入孔基本上对准的 弯曲的电解液排放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隔离构件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隔离构件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隔离构件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隔离构件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隔离构件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隔离构件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隔离构件安装到盖组件上的状态的 仰视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隔离构件的透视 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隔离构件的透视 图。对指示附图中主要元件的附图标记的描述100:可再充电电池 10:电极组件11:正电极12:负电极13:隔板20 盖组件21 正极端子2la、2 端子法兰22 负极端子25 上垫圈26、65、67、75、85、87 下垫圈27:电解液注入孔 29:螺母30 盖板34 壳体39 通风构件440、50、60、70、80、90、120、130 隔离构件41、42、51、52、61、62、71、72、81、82、121、124、131、132 支撑板43、53、63、73、83、125、135 截止板43a,54,56 排放槽 81a、8^i 突起85a、87a:固定槽 91、92 支撑部分94 电解液排放部分 96 通风排放部分131a、132a 弯曲部分134 排放槽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 示例性实施例。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那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方 式来修改,所有这些修改均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贯穿说明书和附图,相同的附图标 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 1的线II-II截取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面图。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包括通过将隔板13放 置在正电极11与负电极12之间进行螺旋卷绕得到的电极组件10 ;容纳电极组件10的壳 体34 ;以及连接至壳体34的开口上的盖组件20。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被绘制为四边形的锂离子可再充电电 池。不过,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事实上,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诸如锂聚合物电池或圆柱形电池 之类的各种形式的电池。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包括涂覆区域,该区域是活性物质涂覆于以金属箔薄板形 成的集流体中的区域;和未涂覆区域Ila和12a,这些区域是未被涂覆以活性物质的区域。正未涂覆区域Ila形成在正电极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负未涂覆区域1 形成 在负电极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与位于二者之间作为绝缘体 的隔板13相接触,并与隔板13 —起被螺旋卷绕。不过,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此,电极组件10也可采用由多个片形成的正电极和负电极 交替堆叠且隔板置于这二者之间的结构形成。壳体34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并包括开口端。盖组件20包括覆盖壳体34的开口 的盖板30 ;凸出至盖板30的外部并电连接至正电极11的正极端子21 ;凸出至盖板30的外 部并电连接至负电极12的负极端子22 ;以及通风构件39,该通风构件39中的槽口 39a形 成为在预定内部压力下断裂。盖板30形成为薄板,并且盖板30的一端具有用于电解液注入的电解液注入孔27, 盖板30还包括固定于电解液注入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位于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隔板;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盖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的盖板,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盖板之上、适于从所述壳体释放气体的通风构件;以及隔离构件,位于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盖板之间用于防止所述电极组件接触所述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9-10-16 10-2009-0098890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位于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之间的隔板;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 ;盖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的盖板,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盖板之上、适于从 所述壳体释放气体的通风构件;以及隔离构件,位于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盖板之间用于防止所述电极组件接触所述盖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隔离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至所述 盖组件的支撑板以及固定至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通风构件对准的截止板,其中所述支撑板 自所述截止板凸出以便将所述截止板与所述盖板分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截止板接触所述电极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截止板与所述盖板平行地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截止板的长轴沿与所述盖板的长轴 平行的方向延伸,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板中的两个支撑板附连至所述截止板的侧边缘 从而使所述两个支撑板彼此平行地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截止板具有设置成与所述盖板上的 电解液注入孔对准的排放槽。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孝燮梁天模
申请(专利权)人:SB锂摩托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