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下肢抬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2303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用下肢抬高装置,它包括外垫,外垫的侧面为直角梯形,在外垫的顶部中间设有一个U形槽;在外垫内设有充气囊,并在外垫上的U形槽末端设有足垫,足垫与外垫连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外垫中设置气囊的结构,通过对气囊充气来实现下肢抬高的目的,这样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重量轻、体积小,方便搬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增加回心血量,预防或减轻下肢水肿以及静脉血栓的形成,预防下肢和足跟部压疮及足下垂,能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使用灵活、轻便、易调节,具有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装置,尤其是一种医疗用下肢抬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疾病或外伤导致一些病人的下肢无法自由活动,但是如果病人的下肢 长期不活动,将会出现回心血量减少,下肢水肿,下肢血流缓慢,静脉血栓形成,足跟部压 疮,足下垂,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所以需要一个可以抬高下肢的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但 是目前的下肢抬高装置普遍存在着体积大、十分沉重的问题,使用和搬运十分不便,并且在 使用过程中其下肢抬高的角度很不容易调节,使病人的腿部舒适度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用下肢抬高装置,它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 轻,使用和搬运都很方便,而且使用舒适度好,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医疗用下肢抬高装置,它包括外垫,外垫的侧面为直角 梯形,在外垫的顶部中间设有一个U形槽;在外垫内设有充气囊,并在外垫上的U形槽末端 设有足垫,足垫与外垫连为一体。在U形槽上设有按摩块。在U形槽上设有透气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在外垫中设置气囊 的结构,通过对气囊充气来实现下肢抬高的目的,这样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重量轻、体积小, 方便搬运。本技术可有效增加回心血量,预防或减轻下肢水肿以及静脉血栓的形成,预 防下肢和足跟产生压疮及足下垂,能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使用灵活、轻便、易调节, 具有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等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例医疗用下肢抬高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制作时,先采用皮料 制作出外垫1,使外垫1的侧面成为直角梯形的结构,在外垫1的顶部中间制作出一个U形 槽2,并在U形槽2上开设出透气孔6以及安装上球形的按摩块5 (根据需要也可以制作为 其它形状);在外垫1内安装一组充气囊3,充气囊3可使外垫1全部或局部抬高;在外垫1 的U形槽2末端制作出足垫4的结构,足垫4与外垫1连接为一个整体,足垫4的顶部略低 于U形槽2,其作用是能让病人的足跟放置在足垫4上,并且能使小腿部分也与U形槽2接 触,让小腿与足跟都平稳的受力,而起到预防下肢和足跟部压疮及足下垂的目的。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充气囊3的充气状况,可以根据需要使外垫1升高一定程 度,从而将病人的脚抬高到各种角度上;同时,为了提高使用效果,还在υ形槽2上安装按摩 块5及透气孔6,既能对腿部起到按摩作用,又可以保证透气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用下肢抬高装置,它包括外垫(1),其特征在于:外垫(1)的侧面为直角梯形,在外垫(1)的顶部中间设有一个U形槽(2);在外垫(1)内设有充气囊(3),并在外垫(1)上的U形槽(2)末端设有足垫(4),足垫(4)与外垫(1)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医疗用下肢抬高装置,它包括外垫(1),其特征在于外垫(1)的侧面为直角梯形,在外垫(1)的顶部中间设有一个U形槽(2);在外垫(1)内设有充气囊(3),并在外垫(1)上的U形槽(2)末端设有足垫(4),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智霞程华刚张永春权明桃袁晓丽张咏梅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