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导线及其应用的软性排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1560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金属导线,是应用于一软性排线,其中金属导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左侧面及右侧面,上表面与下表面为平面形态,左侧面与右侧面为圆弧面形态,左侧面与右侧面分别连接于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左边与右边,且上表面、下表面、左侧面与右侧面是形成金属导线的外表面。此金属导线是应用于软性排线中,以增加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大小,方便后续的切割分条加工作业。(*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金属导线,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软性排线的金属导 线。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电子产品已日益普及地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及生活 当中。在各种电子产品中,软性排线被大量做为讯号传输之用。一般软性排线的结构,其包括下绝缘层、复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以及上绝缘 层,其中金属导线为了方便于后续与排线连接器搭接,所以金属导线会经由压延等制程步 骤以将金属导线的截面结构形成一细长的长方形,此长方形的截面结构可便于将软性排线 搭接于排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上。然而,此种具有细长的长方形截面结构的金属导线,由于其所具有的宽度较大,所 以在压合于上绝缘层与下绝缘层之间时,会使得金属导线彼此之间的间距变小,小间距的 软性排线不利于后续的切割分条的作业,如此使得软性排线要进行卷绕或跳线等制程时变 得非常困难而导致生产良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习知软性排线的金属导线的宽度较大,使得金属导线 彼此之间的间距变小,如此容易有不利于切割分条的问题产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金属导线,是应用于一软性排线,其中该金 属导线包括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左侧面以及一右侧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是为平面 形态,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为圆弧面形态,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分别连接于该上表面 与该下表面的左边与右边,且该上表面、该下表面、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形成该金属导线 的外表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金属导线,其中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呈 上下平行相对设置,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呈左右对称相对设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金属导线,其中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 之间的高度大于该上表面或该下表面的宽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金属导线,其中具有平面形态的该上表 面与该下表面以及具有圆弧面形态的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只位于该金属导线的末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金属导线,其中具有平面形态的该上表 面与该下表面以及具有圆弧面形态的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位于整条该金属导线的外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金属导线一种软性排线,包括平行排列 的复数条金属导线,其中每一该些金属导线包括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左侧面以及一右侧 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是为平面形态,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为圆弧面形态,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分别连接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的左边与右边,且该上表面、该下表面、该左侧 面与该右侧面是形成该金属导线的外表面;以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的绝缘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软性排线,其中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呈上下 平行相对设置,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呈左右对称相对设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软性排线,其中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之间 的高度大于该上表面或该下表面的宽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具有平面形态的该上表 面与该下表面以及具有圆弧面形态的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只位于该金属导线的末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具有平面形态的该上表 面与该下表面 以及具有圆弧面形态的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位于整条该金属导线的外表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软性排线,其是将金属导线的外形型态设计成 型为具有圆弧面与平面并存的结构,平面形态有利于软性排线搭接于排线连接器上,而圆 弧面形态则可增加金属导线彼此之间的间距大小,有利于后续的切割分条的加工作业。本 技术所提供软性排线可解决习知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较小、切割分条不容易与生产良 率降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软性排线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软性排线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软性排线的金属导线的立体示意图。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1软性排线12金属导线122上表面124下表面126左侧面128右侧面14绝缘层142上绝缘层144下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1,其包括平行排列的复数条 金属导线12以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12的绝缘层14,其中每一金属导线12包括一上表面 122、一下表面124、一左侧面126以及一右侧面128,上表面122与下表面124是为平面形 态且呈上下平行相对设置,左侧面126与右侧面128是为圆弧面形态且呈左右对称相对设 置,左侧面126与右侧面128是分别连接于上表面122与下表面124的左边与右边,且上表 面122、下表面124、左侧面126与右侧面128是形成金属导线12的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4包括一上绝缘层142以及一下绝缘层144,上绝缘层142位于金属导线12的上表 面122上,下绝缘层144位于金属导线12的下表面124上,上绝缘层142与下绝缘层144 是从金属导线12的上下方向垂直压合并配合黏结剂(未绘示)的结合以形成此软性排线 1,且绝缘层14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在本实施例中,此金属导线12的原材料的截面形状是为圆形,所以只要经过简单 的压延制程处理就可以将金属导线12成形为上表面122与下表面124为平面形态,左侧面 126与右侧面128为圆弧面形态。由于上表面122与下表面124是为平面形态且呈上下平 行相对设置,因此有利于软性排线1与排线连接器(未绘示)的导电端子电性搭接或进行 雷射焊接等后续组装或加工作业,而左侧面126与右侧面128是为圆弧面形态且呈左右对 称相对设置,有利于增加金属导线12彼此之间的间距大小,以利于后续切割分条等加工作 业。在本实施例中,上表面122距离下表面124之间的高度H是大于上表面122的宽 度W,然不限于此,上表面122距离下表面124之间的高度H亦可等于上表面122的宽度W, 如此可有利于增加金属导线12彼此之间的间距大小,以利于后续切割分条等加工作业,由 于上表面122与下表面124在本实施例中是为上下平行对称设置,所以上表面122的宽度W 大小是等于下表面124的宽度(未标示)大小。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平面形 态的上表面122与下表面124以及具有圆弧面形态的左侧面126与右侧面128是位于整条 金属导线12的外表面,另一种选择是,亦可选择性地只将具有平面形态的上表面122与下 表面124以及具有圆弧面形态的左侧面126与右侧面128设置于金属导线12的前后两末 端,而且让包覆在绝缘层14内的金属导线12的外表面呈现类似于原材料的圆形结构,如此 设计一样可以得到有利于增加金属导线12彼此之间的间距大小以及顺利将软性排线1两 端的金属导线12搭接于或雷射焊接于排线连接器上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软性排线其是利用改变金属导线的外形结构,使其同时 具有圆弧面与平面并存的结构,平面形态可利于软性排线搭接于排线连接器上,或者是进 行雷射焊接等后续作业处理,而圆弧面形态则可增加金属导线彼此之间的间距大小,有利 于后续的切割分条的加工作业。本技术的软性排线与习知软性排线相比,本技术 的软性排线可有效解决习知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较小、切割分条不容易与生产良率降低的 问题。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技术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但是该实施例 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导线,是应用于一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导线包括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左侧面以及一右侧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为平面形态,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为圆弧面形态,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分别连接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的左边与右边,且该上表面、该下表面、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是形成该金属导线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淳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