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耀全专利>正文

椅具调整装置的导线控制杆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14677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椅具调整装置的导线控制杆结构,主要该导线控制杆是以一枢接杆的转盘枢设在一壳座内,于转盘两侧开设有导线卡掣槽,且在转盘前端设有多个平抵面可与弹片抵顶而定位角度,复于枢接杆的操作杆后方则设有与转盘相交角度的枢孔可再供另一操控杆枢接而操控导线,达到导线控制杆呈串接型式而可多线各别控制的效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椅具调整装置的导线控制杆结构,主要该导线控制杆是具有可 拉动导线的枢接杆及呈相交角度枢设串接在枢接杆的操作杆后方的操控杆,促使同一位置 设置的导线控制杆具有多段而可各别操控导线的功能,以可简化安装程序及方便使用者操 作。
技术介绍
在讲求人体工学的时代,一张舒适的椅具必然需要设置许多各别功能的调整装 置,诸如椅座的升降调整、椅座的前后调整、椅背的倾角摆动及调整…等等,都是极为常见 且深具实用功能的,而因为这些调整装置通常是可由导线的拉动所控制的,所以都可以利 用各别的单一控制杆集中设置在椅座下方而供使用者操作(利用导线的牵引而可延伸装 置在椅座下方处),因此往往一张功能完善的椅具都必须在椅座下方设置有许多的操作杆, 以供使用者选用不同的功能操作。然而,经由上述的现有结构设置可知,虽然各个不同功能的控制杆都设置在椅座 下方,可供使用者随手触及而操作,但是太多的控制杆却令使用者难以记得正确位置,所以 往往使用者在调整时都必须离开座椅去找控制杆,不仅失去了控制杆设置在椅座下方的美 意(原本是为了让使用者可以坐在座椅上直接操作的),而且在座椅下方设置太多的控制 杆也影响了美观,造成实际使用上的缺点。本技术人鉴于上述的各项缺点,深觉现有控制杆限于结构无法整合的困境, 以致难以有效提供更为方便操作的设计,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专业设计制造的经验,积极 研发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量的下,终于开创出本结构的组成,将可完全解决现有的各 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椅具调整装置的导线控制杆结构,其可达到导 线控制杆呈串接型式而可多线各别控制的功效。本技术是一种椅具调整装置的导线控制杆结构,主要该导线控制杆是令枢接 杆的转盘两侧开设有导线卡掣槽而枢设在壳座内以牵引两条导线,且枢接杆的操作杆可再 供另一操控杆枢接而操控其它导线的串接型式,其特征在于,其中枢接杆由转盘连结操作杆所组成,在转盘前端设有多个平抵面,另于操作杆上设 有导线槽及与转盘枢孔的枢接角度呈相交的枢孔;壳座以上、下壳体对应包覆转盘而枢接的壳体,于下壳体前端设有挡板而延设导 线槽以对应转盘导线卡掣槽,且在挡板内部设置有一弧形弹片抵顶平抵面定位;操控杆具有枢接孔的柄杆,于杆身开设有导线卡掣槽以对应操作杆导线槽;由上述的构件,各导线经由各个对应的导线卡掣槽、导线槽穿出而牵引椅具各部 的调整装置。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椅具调整装置的导线控制杆结构,主要该导线控制杆是令 枢接杆的转盘两侧开设有导线卡掣槽而枢设在壳座内以牵引两条导线,且枢接杆的操作杆 可再供另一操控杆枢接而操控其它导线的串接型式,其特征在于,其中枢接杆由转盘连结操作杆所组成,在转盘前端设有多个平抵面,另于操作杆上 开设有枢接槽,及对应枢接槽两侧的导线槽,而在枢接槽中的两导线槽间卡设有一弧形弹 片;壳座以上、下壳体对应包覆转盘而枢接的壳体,于下壳体前端设有挡板而延设导 线槽以对应转盘导线卡掣槽,且在挡板内部设置有一弧形弹片抵顶平抵面定位;操控杆具有对应容入枢接槽的转盘及延伸出的握把,于转盘两侧开设有导线卡 掣槽以对应操作杆的导线槽,且在转盘前端设有多个平抵面受操作杆的弧形弹片抵顶;由上述的构件,枢接杆转盘与操控杆转盘的枢接角度呈相交状态,且各导线经由 各个对应的导线卡掣槽、导线槽穿出而牵引椅具各部的调整装置。本技术又一种椅具调整装置的导线控制杆结构,主要该导线控制杆是令枢接 杆的转盘两侧开设有导线卡掣槽而枢设在壳座内以牵引两条导线,且枢接杆的操作杆可再 供另一操控杆枢接而操控其它导线的串接型式,其特征在于,其中枢接杆由转盘连结操作杆所组成,在转盘前端设有多个平抵面,另于操作杆开设 有两相邻的导线槽,而在操作杆端面设有一螺孔;壳座以上、下壳体对应包覆转盘而枢接的壳体,于下壳体前端设有挡板而延设导 线槽以对应转盘导线卡掣槽,且在挡板内部设置有一弧形弹片抵顶平抵面定位;操控杆设有中空轴孔可供螺杆穿设并螺固在操作杆螺孔构成枢接的杆,于对接 操作杆的杆面凹设有弧槽,并在弧槽两侧开设有导线卡掣槽供导线连结而由操作杆导线槽 穿出,且于操作杆外部套合套筒以固定导线端部;由上述的构件,枢接杆转盘与操控杆的枢接角度是呈相交状态,且各导线是经由 各个对应的导线卡掣槽、导线槽穿出而牵引椅具各部的调整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可令枢接杆相对壳座转动不同方向时,可以经由转盘一侧的导线卡掣槽拉扯该 导线作动(导线的另端可用来牵引椅座的升降调整、椅座的前后调整、椅背的倾角摆动及 调整等其中一种装置),而且在枢接杆的操作杆后方又设有与转盘相交角度的枢孔可再供 另一操控杆枢接而再操控另一条导线(或操控另外两条导线),因此具有各别控制多条导 线的功能,而且因为枢接杆与操控杆的枢接角度呈相交状态,所以使用者在以水平方向转 动操控杆时,就可以带动枢接杆动作,而在以垂直方向转动操控杆时,则可直接转动操控杆 动作,不仅操作方式简单明确,又极具外观的美化效果,而且因为椅具所有的导线控制都被 整合在同一导线控制杆上,因此使用者绝不会忘记导线控制杆的设置位置,真正达到让使 用者可以坐在座椅上直接操作控制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使审查员能确实明了本技术的结构组成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以下, 配合附图列举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成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图4是椅座底盘结构参考图(椅座升降调整)。图5是导线牵引抵制块而连动椅背连杆的参考图(椅背倾角摆动及调整)。图6是导线牵引定位块的参考图(椅座前后调整)。图7是本技术导线控制杆的枢接杆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导线控制杆的枢接杆操作图。图9是本技术导线控制杆的操控杆操作图。图10是本技术再一导线控制杆的结构图。图11是本技术再一导线控制杆的操作图。图12是本技术另一导线控制杆的结构图。图13是本技术另一导线控制杆的操作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椅具调整装置的导线控制杆结构,主要该导线控制杆10是令 枢接杆1的转盘17两侧开设有导线卡掣槽11而枢设在壳座2内以牵引两条导线8 (如图 1、2、3所示),且在枢接杆1的操作杆14后方另设有与转盘17的枢孔12相交角度的枢孔 15可再供另一操控杆3枢接而操控其它导线8的串接型式,其中枢接杆1 是以转盘17设有枢孔12枢接在壳体2内可转动且向后延伸操作杆14 的设计,于转盘17两侧开设有导线卡掣槽11,而在转盘17前端设有多个平抵面13,另于操 作杆14上设有导线槽16及与枢孔12枢接角度呈相交的枢孔15。壳座2 是以上、下壳体21、22对应包覆转盘17而枢接的壳体,于下壳体22前端 设有挡板23而延设导线槽24以对应导线卡掣槽11,且在挡板23内部设置有一弧形弹片 25。操控杆3 是具有枢接孔31的柄杆,于杆身开设有导线卡掣槽32以对应导线槽 16。由上述的构件,枢接杆1的转盘17由枢轴91而枢接在壳座2内部,且转盘17前 端的平抵面13受到挡板23的弧形弹片25抵顶以保持定位,令两侧导线卡掣槽11的导线 8经由导线槽24穿出,而向后延伸出的操作杆14则是可经由枢轴92再供操控杆3枢接而 构成串接的型式,可再供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椅具调整装置的导线控制杆结构,主要该导线控制杆是令枢接杆的转盘两侧开设有导线卡掣槽而枢设在壳座内以牵引两条导线,且枢接杆的操作杆可再供另一操控杆枢接而操控其它导线的串接型式,其特征在于,其中:  枢接杆:由转盘连结操作杆所组成,在转盘前端设有多个平抵面,另于操作杆上设有导线槽及与转盘枢孔的枢接角度呈相交的枢孔;  壳座:以上、下壳体对应包覆转盘而枢接的壳体,于下壳体前端设有挡板而延设导线槽以对应转盘导线卡掣槽,且在挡板内部设置有一弧形弹片抵顶平抵面定位;  操控杆:具有枢接孔的柄杆,于杆身开设有导线卡掣槽以对应操作杆导线槽;  由上述的构件,各导线经由各个对应的导线卡掣槽、导线槽穿出而牵引椅具各部的调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耀全
申请(专利权)人:吴耀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