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惠芬专利>正文

一种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及其设计自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408278 阅读:3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及其设计自救方法,包括上艇体、下艇体、艇头护罩、艇尾护罩、侧护板和高压储气罐,上艇体和下艇体上下排列,艇头护罩呈半椭圆球面,设置在上下艇体的头部将上下艇体的头部包住,艇头护罩中设置声纳设备和鱼雷发射管,艇尾护罩分别设置在上下艇体的尾部,动力设备和推进器电机设置在上下艇体的尾部,推进器电机周边设置有减震气囊或水囊与艇体连接,上下艇体两侧通过侧护板连接在一起,侧护板的前部与艇头护罩连接,后部与锥形艇尾护罩连接,锥形艇尾护罩之间设置水平舵,侧护板与艇体之间的空间是压载舱,高压储气罐固定在压载舱中组成无动力自救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大型军事装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潜艇主要是以鱼类和潜射导弹为攻击武器,进行外海或远洋作战,我国 有较多的各种潜艇,包括核动力和常规动力潜艇,潜艇的作战方式也是防卫性,在国家受到 侵略威胁时保持二次打击的能力,潜艇作战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机动性,被人们称为深海 幽灵,但是,潜艇也具有危险性,被人们称为活棺材,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各种潜艇都是单 艇体,艇体内再分隔出多个密封舱,即使如此,自一战出现潜艇至今,非作战致使潜艇沉没 的事故屡见不鲜,比如最近的“库尔斯克”号2000年8月12日在巴伦支海域参加军事演 习时失事沉没,导致118名俄罗斯官兵丧生。这是俄罗斯海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遭受 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潜艇事故。由于潜艇体积巨大,一旦深海出事沉没,现场救援打捞相当困 难,艇员生还的可能性几乎是零,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其结构是由上艇体、下艇体、艇头护罩、艇尾 护罩、侧护板和高压储气罐,上艇体和下艇体上下排列,艇头护罩呈半椭圆球面,设置在上 下艇体的头部将上下艇体的头部包住,艇头护罩中设置声纳设备和鱼雷发射管,艇尾护罩 分别设置在上下艇体的尾部,动力设备和推进器电机设置在上下艇体的尾部,推进器电机 周边设置有减震气囊或水囊与艇体连接,上下艇体两侧通过侧护板连接在一起,侧护板的 前部与艇头护罩连接,后部与艇尾护罩连接,锥形艇尾护罩之间设置水平舵,侧护板与艇体 之间的空间是压载舱,高压储气罐固定在压载舱中,高压储气罐通过管道与上下艇体中的 空压机和控制阀连接,控制阀的出气口与压载舱连通,压载舱的上部设置有带阀门的出气 管,出气管与艇内相通,底部设置有进排水管与大海相通。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的设计方法,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的设计方法,上下艇体是 两个独立的罐形压力容器,两者之间通过两道水封门连接,分别设置独立的动力设施、通讯 设施、鱼雷发射系统和生命保障设施,潜射导弹发射系统垂直设置在上下中部,平时上下艇 体设置统一的作战指挥系统,下艇体服从上艇体指挥,只有当上艇体出现故障或严重损坏 时,下艇体利用独立的动力设施保证潜艇继续航行或上浮出水检修,并利用独立的通讯设 施保持与基地通讯。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的自救方法,在水下上下艇体动力系统都出现故障时,上下 艇体内的艇员通过打开自己所在密封舱内的控制阀向两侧压载舱内充气,高压空气将压载 舱内的水体从进排水管道排出,充满气体的压载仓成为上浮舱,将潜艇上浮出水面,排除故 障后,打开排气阀,进排水管向压载舱内进水,水体充满压载舱后,关闭排气阀,空压机向高 压储汽罐充气,恢复压力后备用,通过计算上下艇体之间的间隙控制压载舱的容积。本专利技术的优异效果是在不影响潜艇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将上艇体和下艇体采用 高压容器的方式设计,使有人活动的艇体具有较高的承压强度,艇内的动力实施、通讯设 施、生命保障设施和无动力自救设施均采用冗余备份设计,当一个艇体出现故障,另一个艇 体可以继续航行,即使在两个艇体都丧失动力的情况下,艇员也可在所在的密封空间内控制无动力自救设施实施自救使潜艇自动上浮。高 压储汽罐还可在潜艇出现事故后为艇员提供充足的呼吸空气。附图说明图1是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A向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水平舵1、艇尾护罩2、下艇体3、上艇体4、侧护板5、高压储气罐7、 艇头护罩8、减震气囊或水囊9、推进器电机10、出气管11、控制阀12、进排水管13。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作以下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其结构是由上艇体4、下艇体3、艇头护罩8、艇尾 护罩2、侧护板5和高压储气罐7,上艇体4和下艇体3上下排列,艇头护罩8呈半椭圆球面 设置在上下艇体4、3的头部,将上下艇体的头部包住,艇头护罩8中设置声纳设备和鱼雷发 射管,艇尾护罩2分别设置在上下艇体4、3的尾部,动力设备和推进器电机10设置在上下 艇体4、3的艇尾护罩2之中,推进器电机10周边设置有减震气囊或水囊9与艇体连接,上下 艇体4、3两侧通过侧护板5连接在一起,侧护板5的前部与艇头护罩8连接,后部与艇尾护 罩2连接,锥形艇尾护罩2之间设置水平舵1,侧护板5与上下艇体4、3之间的空间是压载 舱,高压储气罐7固定在压载舱中,高压储气罐7通过管道与上下艇体4、3中的空压机和控 制阀12连接,控制阀12的出气口与压载舱连通,压载舱的上部设置有带阀门的出气管11, 出气管11与艇内相通,底部设置有进排水管与大海相通。底部设置有进排水管13。实施例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的设计方法,上下艇体是两个独立的罐形压力容器,两者之 间通过两道水封门连接,分别设置独立的动力设施、通讯设施、鱼雷发射系统和生命保障设 施,潜射导弹发射系统垂直设置在上下中部,平时上下艇体设置统一的作战指挥系统,下艇 体服从上艇体指挥,只有当上艇体出现故障或严重损坏时,下艇体利用独立的动力设施保 证潜艇继续航行或上浮出水检修,并利用独立的通讯设施保持与基地通讯。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的自救方法,在水下,上下艇体动力系统都出现故障时,无动 力自救系统的使用方法是,上下艇体内的艇员通过打开自己所在密封舱内的控制阀让高压 储汽罐向两侧压载舱内充气,高压空气将压载舱内的水体通过进排水管道排出,充满气体 的压载仓成为上浮舱,将潜艇上浮出水面,排除故障后,打开排气阀,进排水管向压载舱内 进水,水体充满压载舱后,关闭排气阀,空压机向高压储汽罐充气,恢复压力后备用,压载舱 的容积可以通过计算上下艇体之间的间距实现。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权利要求1.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艇体、下艇体、艇头护罩、艇尾护罩、侧护 板和高压储气罐,上艇体和下艇体上下排列,艇头护罩呈半椭圆球面,设置在上下艇体的头 部将上下艇体的头部包住,艇头护罩中设置声纳设备和鱼雷发射管,艇尾护罩分别设置在 上下艇体的尾部,动力设备和推进器电机设置在上下艇体的尾部,推进器电机周边设置有 减震气囊或水囊与艇体连接,上下艇体两侧通过侧护板连接在一起,侧护板的前部与艇头 护罩连接,后部与锥形艇尾护罩连接,锥形艇尾护罩之间设置水平舵,侧护板与艇体之间的 空间是压载舱,高压储气罐固定在压载舱中组成无动力自救系统,高压储气罐通过管道与 上下艇体中的空压机和控制阀连接,控制阀的出气口与压载舱连通,压载舱的上部设置有 带阀门的出气管,底部设置带阀门的储汽管,出气管与艇内相通,底部设置有进排水管与大 海相通。2.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的设计方法,上 下艇体是两个独立的罐形压力容器,两者之间通过两道水封门连接,分别设置独立的动力 设施、通讯设施、鱼雷发射系统和生命保障设施,潜射导弹发射系统垂直设置在上下中部, 平时上下艇体设置统一的作战指挥系统,下艇体服从上艇体指挥,只有当上艇体出现故障 或严重损坏时,下艇体利用独立的动力设施保证潜艇继续航行或上浮出水检修,并利用独 立的通讯设施保持与基地通讯。3.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的自救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体安全超静音潜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艇体、下艇体、艇头护罩、艇尾护罩、侧护板和高压储气罐,上艇体和下艇体上下排列,艇头护罩呈半椭圆球面,设置在上下艇体的头部将上下艇体的头部包住,艇头护罩中设置声纳设备和鱼雷发射管,艇尾护罩分别设置在上下艇体的尾部,动力设备和推进器电机设置在上下艇体的尾部,推进器电机周边设置有减震气囊或水囊与艇体连接,上下艇体两侧通过侧护板连接在一起,侧护板的前部与艇头护罩连接,后部与锥形艇尾护罩连接,锥形艇尾护罩之间设置水平舵,侧护板与艇体之间的空间是压载舱,高压储气罐固定在压载舱中组成无动力自救系统,高压储气罐通过管道与上下艇体中的空压机和控制阀连接,控制阀的出气口与压载舱连通,压载舱的上部设置有带阀门的出气管,底部设置带阀门的储汽管,出气管与艇内相通,底部设置有进排水管与大海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明
申请(专利权)人:朱惠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