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兴东专利>正文

磁吸结构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89852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日常用的小手电,特别是一种磁吸结构手电筒。针对现有微型手电筒容易因为误碰触发而无谓消耗电池电力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会误碰触发白白消耗电池电力的磁吸结构手电筒,包括管状的外壳和设于其内的灯头、电池以及连接灯头导通电池正负电极的两个导电弹片,外壳尾部连有后盖,所述外壳中设有一个可滑移前伸的套管,灯头设于套管前端,电池位于套管中部,两个导电弹片嵌于套管中,导电弹片的尾部伸出套管形成一弯折的弹性工作端,外壳的内壁形成有和弹性工作端相配的按压斜面,后盖内侧设有弹簧顶住套管,后盖外侧连接一开关座,所述套管的尾部和开关座内分别内置磁铁并相互吸合夹紧后盖。(*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微型小手电,特别是一种不会误碰触发的磁吸结构手电筒。 
技术介绍
常见的手电筒都采用一个可来回滑移的拨动开关按钮拨动调节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控制手电筒的照明状态。对于随身携带使用的微型手电筒来说,存放在兜里或包里的手电会由于误碰而触发开关按钮,导致手电筒在非正常工作状态下打开照明,无谓消耗掉电池有限的电力,往往当人们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才发现手电筒的电池已经耗尽,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推移开关结构按钮的微型手电筒容易因为误碰触发而无谓消耗电池电力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不会误碰触发白白消耗电池电力的磁吸结构手电筒。 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磁吸结构手电筒,包括管状的外壳和设于其内的灯头、电池以及连接灯头导通电池正负电极的两个导电弹片,外壳尾部连有后盖,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壳中设有一个可滑移前伸的套管,灯头设于套管前端,电池位于套管中部,两个导电弹片嵌于套管中,导电弹片的尾部伸出套管形成一弯折的弹性工作端,外壳的内壁形成有和弹性工作端相配的按压斜面,后盖内侧设有弹簧顶住套管,后盖外侧连接一开关座,所述套管的尾部和开关座内分别内置磁铁并相互吸合夹紧后盖。本技术通过开关座磁吸控制手电筒的工作状态,只有取下开关座才能开启手电筒照明,不会发生开关被误碰而打开手电筒无谓消耗电池的缺陷。当开关座在磁铁作用下吸合贴住后盖,套管向后缩入外壳中,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导电弹片上弯折的弹性工作端不接触电池电极,电路断开,手电筒关闭;当取下开关座,磁铁作用力消失,弹簧复位伸长顶推套管,套管向前伸出,导电弹片的弹性工作端随套管前移,碰到外壳内壁上的按压斜面后内压接触到电池电极,电路导通,手电筒打开。 所述的套管由对半合拢的上盖和下盖组成,导电弹片设于上盖内,导电弹片设于下盖内,下盖的外壁上设有导向凸棱,外壳的内壁上设有与凸棱相配的滑槽,滑槽一端封闭形成限位端。套管由对半合拢的上、下盖组成,不仅方便开模制造,也便于安装灯头、电池和 导电弹片;导向凸棱和滑槽相配可以引导套管在外壳内流畅滑移;限位端用于限定套管相对外壳的伸出长度。 所述的导电弹片伸出上盖后具有一紧贴上盖外壁的延伸段,上盖对应贴合延伸段的部分形成限位部,所述弹性工作端位于延伸段的头部并呈S形弯折,S形弯折的外侧弯折边可接触导通电池的电极。导电弹片的这部分延伸段可以为其头部的弹性工作端提供一个可靠的限位支撑,避免弹性工作端由于在长期使用中被按压斜面反复压迫而逐渐屈服内-->弯,直接接触导通电极;S形弯折的外侧弯折边具有弧形的工作表面,每次都与电池的电极柔性接触导通,可以避免弹片的尖锐头部直接接触电极在长期使用中由于反复的刚性摩擦带来的不必要磨损,确保手电筒长期稳定工作。 所述的上盖和下盖尾部开有弧形槽合拢形成容纳弹簧的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作用是定位安放弹簧,确保弹簧和套管之间受力均匀,套管在伸出前移时更加平稳。 所述的后盖的内侧设有正对弹簧槽的凸柱,弹簧一端套置于凸柱上。凸柱的作用是安装时方便弹簧的安放,和弹簧槽一起对弹簧的两端限位。 所述的开关座上面朝后盖的表面内凹并嵌入一敞口的夹持套,后盖外侧表面内凹形成和夹持套相配的插孔,夹持套的敞口端面朝开关座,磁铁位于夹持套内。通过设置夹持套方便安装磁铁。 所述的开关座上设有一个挂耳。挂耳可以让手电筒作为一个钥匙环挂件连接佩戴在钥匙串上或腰带上,方便手电筒随身携带使用,还能避免手电筒使用时将开关座取下后随便安放而导致意外丢失带来的不便。 本技术通过开关座磁吸控制手电筒的工作状态,只有取下开关座才能开启手电筒照明,不会发生开关被误碰而打开手电筒无谓消耗电池的缺陷,此外本技术还方便随身携带使用。 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图2:关闭状态下的手电筒结构剖视图。 图3:图2的径向剖视图。 图4: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5:打开状态下的手电筒结构剖视图。 图6:图5的B-B向剖视图。 1.开关座、2.磁铁、3.夹持套、4.螺丝、5.后盖、6.弹簧、7.上盖、8.导电弹片、9.灯 头、10.外壳、11.导电弹片、12.下盖、13.电池、14.磁铁、15.挂耳、16.凸柱、17.凸棱、18.滑槽、19.限位部、20.按压斜面、21.弹性工作端、22.限位端。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6所示,磁吸结构手电筒,包括管状的外壳10和设于其内的LED灯头9、电池13以及连接灯头导通电池正负电极的两个导电弹片11,8,外壳尾部连有后盖5,外壳中10设有一个可滑移前伸的套管,灯头9设于套管前端,电池13位于套管中部,正极导电弹片11和负极导电弹片8嵌于套管中,导电弹片8的尾部伸出套管形成一弯折的弹性工作端21,外壳10的内壁形成有和弹性工作端相配的按压斜面20,套管由对半合拢的上盖7和下盖12组成,导电弹片8设于上盖内,导电弹片11设于下盖内,下盖的外壁上设有导向凸棱17,外壳10的内壁上设有与凸棱相配的滑槽18,滑槽一端封闭形成限位端22;导电弹片8伸出上盖7后具有一紧贴上盖外壁的延伸段,上盖对应贴合延伸段的部分形成限位部19,弹性工作端21位于延伸段的头部并呈S形弯折,S形弯折的外侧弯折边可接触导通电池13-->的电极;后盖5的内侧设有弹簧6顶住套管,上盖7和下盖12尾部开有弧形槽合拢形成容纳弹簧6的弹簧槽,后盖5的内侧设有正对弹簧槽的凸柱16,弹簧6一端套置于凸柱上;后盖外侧连接一开关座1,尾部和开关座内分别内置磁铁14和磁铁2并相互吸合夹紧后盖5;开关座1上面朝后盖5的表面内凹并嵌入一敞口的夹持套3,后盖外侧表面内凹形成和夹持套相配的插孔,夹持套的敞口端面朝开关座,磁铁2位于夹持套内,开关座1上还设有一个挂耳15。此外,后盖通过螺丝4和外壳连接固定,所用电池为钮扣电池。 使用时,如图2和图4所示,当开关座在磁铁作用下吸合贴住后盖,套管向后缩入外壳中,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导电弹片上弯折的弹性工作端不接触电池电极,电路断开,手电筒关闭;如图5和6所示,取下开关座,将开关座连同夹持套以及其内的磁铁2一起移走,随着磁铁作用力消失,弹簧复位伸长顶推套管,套管向前伸出,导电弹片的弹性工作端随套管前移,碰到外壳内壁上的按压斜面后内压接触到电池电极,电路导通,手电筒打开。需要关闭手电筒时,只要将开关座上的夹持套对准后盖插孔,重新插入,磁铁作用力下开关座重新隔着后盖重新吸合套管,套管压缩后移压缩弹簧,手电筒重新回到如图2和4所示的初始状态。本手电筒的正极导电弹片11始终导通电池和灯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磁吸结构手电筒,包括管状的外壳(10)和设于其内的灯头(9)、电池(13)以及连接灯头导通电池正负电极的两个导电弹片(11,8),外壳尾部连有后盖(5),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壳中(10)设有一个可滑移前伸的套管,灯头(9)设于套管前端,电池(13)位于套管中部,两个导电弹片(11,8)嵌于套管中,导电弹片(8)的尾部伸出套管形成一弯折的弹性工作端(21),外壳(10)的内壁形成有和弹性工作端相配的按压斜面(20),后盖(5)内侧设有弹簧(6)顶住套管,后盖外侧连接一开关座(1),所述套管的尾部和开关座内分别内置磁铁(14,2)并相互吸合夹紧后盖(5)。

【技术特征摘要】
1.磁吸结构手电筒,包括管状的外壳(10)和设于其内的灯头(9)、电池(13)以及连接灯头导通电池正负电极的两个导电弹片(11,8),外壳尾部连有后盖(5),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壳中(10)设有一个可滑移前伸的套管,灯头(9)设于套管前端,电池(13)位于套管中部,两个导电弹片(11,8)嵌于套管中,导电弹片(8)的尾部伸出套管形成一弯折的弹性工作端(21),外壳(10)的内壁形成有和弹性工作端相配的按压斜面(20),后盖(5)内侧设有弹簧(6)顶住套管,后盖外侧连接一开关座(1),所述套管的尾部和开关座内分别内置磁铁(14,2)并相互吸合夹紧后盖(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结构手电筒,其特征是所述的套管由对半合拢的上盖(7)和下盖(12)组成,导电弹片(8)设于上盖内,导电弹片(11)设于下盖内,下盖的外壁上设有导向凸棱(17),外壳(10)的内壁上设有与凸棱相配的滑槽(18),滑槽一端封闭形成限位端(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兴东
申请(专利权)人:冯兴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