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8281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装于电路板之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电路板上方的底座及覆盖于绝缘本体上方的盖体,底座用于连接盖体的一侧的末端设有两个具有穿孔的组装部及位于组装部之间的止挡部。盖体用于连接底座的一端设有尾部,尾部末端的两侧向相对方向凸伸出转轴部,所述盖体的转轴部插设于底座的穿孔内,盖体的尾部抵靠于底座的止挡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具有组装方便及连接可靠的功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用来连接芯片模块的电 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号揭示了一种用来连接芯片模块的电连接器, 其包括组设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用于定位绝缘本体的框体、卡压于绝缘本体上方 的盖体以及将框体与盖体相连接的拨杆。其中,所述框体设有用于固定拨杆的固定部及位 于固定部相对一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盖体的一端向上一体延伸出的一对连接 片,连接片包括位于连接片后端的水平插入口、与插入口相连通的空腔部以及与空腔部相 连通的容纳槽。所述盖体包括与框体相连接的一端边缘延伸出连接部,相对的另一端形成 受压部。所述连接部两端分别延伸出轴部。当盖体组装于框体上时,将盖体大致呈水平状态装入框体,盖体的轴部水平移动 进入框体的插入口内,当轴部前端到达容纳槽中时,此时,盖体可水平覆盖于芯片模块或绝 缘本体之上,如果将盖体打开时,将盖体于水平状态时略向后移动,盖体的轴部移动至框体 的空腔部中,可将盖体作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转换。但是现有的电连接器至少存在以下缺陷框体的连接片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在 组装盖体时,需要将盖体的轴部对准框体的插入口后,才可将框体组装于盖体中,而且在组 装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组装的位置,否则盖体在闭合状态时,未必能很好的覆盖于芯片模 块或绝缘本体上,在打开状态时,盖体的轴部可能卡在框体的容纳槽内,不可以正常转动, 而且在盖体由闭合状态向开启状态移动时,盖体的轴部可能从框体的插入口中脱落。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并且连接可靠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 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底座及覆盖于绝缘本体上方的盖体,所述底座的一侧设 有具有两个穿孔的组装部及位于组装部之间的止挡部,盖体用于连接底座的一端设有尾 部,尾部两端向相对方向凸伸出转轴部,所述盖体的转轴部插设于底座的穿孔内,盖体的尾 部抵靠于底座的止挡部。所述底座设有另一端,所述组装部自穿孔的中间位置处竖直向上弯折所形成,所 述另一端的末端弯折并向上延伸形成竖直框,所述止挡部自竖直框的中部的底缘向内延伸 形成,所述盖体设有连接部,所述尾部自连接部的中部向后延伸并向下弯折形成,所述尾部 下底面的中部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下底面抵靠于底座的止挡部的上表面,所述盖体 呈竖直状态装入底座,所述穿孔水平及竖直方向的尺寸略大于转轴部水平及竖直方向的尺 寸,所述转轴部的末端位于穿孔内,并且转轴部的末端与穿孔水平及竖直方向的内壁存在一间隙,所述盖体包括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形成舌部,所述舌部被按压于拨杆的下方,所述 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拨杆,所述拨杆将底座与盖体连接至一起,拨杆包括接触杆及从接触 杆一端垂直弯折的作动杆,接触杆的中部设有向前凸伸的卡压部,于作动杆的末端设有向 外侧弯折的弯勾,所述拨杆的接触杆卡扣于底座的凸伸部的下方,拨杆的卡压部用于抵压 盖体舌部的上表面,拨杆的末端卡于底座的压接部的下底面。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另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 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底座及枢接于底座上并覆盖于绝缘本体上方的盖体,所述底座用于 连接盖体的一侧一体设有两具有穿孔的组装部及位于组装部之间的止挡部,所述盖体用于 连接底座的一端设有尾部,该尾部的相对两末端插设于穿孔内,尾部抵靠于止挡部,所述穿 孔水平及竖直方向的尺寸略大于转轴部水平及竖直方向的尺寸,尾部末端与穿孔水平及竖 直方向的内壁存在一间隙。所述底座设有另一端,所述组装部自穿孔的中间位置处竖直向上弯折所形成,所 述另一端的末端弯折并向上延伸形成竖直框,所述止挡部自竖直框的中部的底缘向内延伸 形成,所述盖体设有连接部,所述尾部自连接部的中部向后延伸并向下弯折形成,所述尾部 下底面的中部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下底面抵靠于底座的止挡部的上表面,所述盖体 需以竖直状态装入底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连接器 的盖体只需要简单的插设即可组装于底座上,组装过程较为简单,而且工作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盖体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组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用于 电性连接芯片模块(未图示)。电连接器1包括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方的底座2、 收容于底座2中的绝缘本体3、覆盖于绝缘本体3上方的盖体4及用于连接盖体4与底座2 的拨杆5。请具体参阅图5所示,底座2由金属材料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呈平板状的基部 23、位于基部23中部为中空结构的中空部M、框设于基部23侧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边框 20、位于侧边框20前端的第一端21及与第一端21相对的第二端22。于基部23的四个角 部设有若干贯穿基部23的通孔230,分别供若干螺钉(未图示)穿过将底座2固定至电路 板(未图示)之上。其中一侧边框20设有向外侧凸伸用于定位拨杆5末端的压接部201。 底座2的基部23靠近第二端22处的两端各设有贯穿基部23的穿孔231,自穿孔231的中 间位置处竖直向上弯折形成组装部232。第二端22的自由末端弯折并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竖 直框220,于竖直框220的中部底缘向内延伸出止挡部221。止挡部221位于两组装部232之间。第一端21的两端设有向第二端22的方向弯折的凸伸部210,该凸伸部210用于将拨 杆5定位于其下方。请结合图3所示,绝缘本体3大致呈矩形结构,其收容于底座2内,绝缘本体3的 中部设有端子收容孔30,该端子收容孔30中收容有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绝缘本体3 的相对两侧的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31,该凹槽31便于拾取装置于绝缘本体3上方的芯 片模块(未图示)。盖体4覆盖于绝缘本体3之上方,盖体4亦有金属材料一体冲压成型,盖体4呈框 状结构,其包括连接部40、与连接部40相对的施力部42及连接施力部42与连接部40的 一对按压部41,连接部40、施力部42与按压部41共同围设成中央开口 410。施力部42的 中部向前凸伸并向下弯折形成舌部420,该舌部420被按压于拨杆5的下方。于连接部40 的中部设有向后延伸并向下弯折的尾部400,该尾部400末端的相对两侧向相互远离的方 向水平凸伸出转轴部401,于尾部400底缘中部设有向上凹陷的凹陷部402。盖体4组装至 底座2时,盖体4的尾部400的转轴部401插设于底座2的穿孔231内,盖体4的尾部400 的凹陷部402的下底面抵靠于底座2的止挡部221的上表面。 拨杆5将底座2与盖体4连接至一起,拨杆5包括接触杆50及从接触杆50 —端 垂直弯折的作动杆51。其中,接触杆50的中部设有向一侧凸伸的卡压部500。于作动杆51 的末端设有向外侧弯折的弯勾510。当电连接器1处于闭合位置时,拨杆5的接触杆50卡 扣于底座2的凸伸部210的下方,拨杆5的卡压部500用于抵压盖体4的舌部420上表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底座及覆盖于绝缘本体上方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具有两个穿孔的组装部及位于组装部之间的止挡部,盖体用于连接底座的一端设有尾部,尾部两端向相对方向凸伸出转轴部,所述盖体的转轴部插设于底座的穿孔内,盖体的尾部抵靠于底座的止挡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昌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