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初金专利>正文

自动极耳美容机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7553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动极耳美容机构装置,利用胶体遇热变形的技术,将切好的粗加工极耳出现的毛边,或起小褶皱,利用热压把毛边整掉,同时将小褶皱整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分为上、下体两部分,上体部分包括气缸、上隔热板、上加热铜块、上熔接片、温度传感器及上加热管;下体部分是固定于机台上,主要包括下加热铜块、下加热管、下熔接片、温度传感器及下隔热板。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解决了国内生产聚合物软包锂电池极耳的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极耳,有毛边和小褶皱的现象,要通过人工挑选出来作废品处理,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将这些有毛边或小褶皱的废品重新整容,变成市场上的合格品,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极耳制作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自动极耳美容机构装置
技术介绍
极耳是聚合物软包锂电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高,它的 容量是同重量的镍氢电池的1.5-2倍,而且具有很低的自入电率;此外,锂电池几乎没有 “记忆效应”以及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也是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装 要求对外界气体水分具有绝对的阻隔性,电芯涨气的绝大部分是由极耳引起的,因此影响 锂电池使用寿命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由极耳所至,从而聚合物软包锂电池中对极耳的制作要 求极高;目前的技术在制作极耳的过程中,极耳上的胶料在刀切过程中经常出现毛边,或 起小褶皱,通常的方法是通过人工修剪其毛边,或有小褶皱的极耳作废品处理,采用传统的 技术不但浪费了原材料,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工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极耳美容机构装置,能满足自 动化生产整修极耳,制作出的产品均一,废品报废率极少,有效避免了人为修剪误差,提高 了产品的质量及质量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自动极耳美容机构装置,利用胶体遇热变形的技术,将 切好的粗加工极耳出现的毛边,或起小褶皱,利用热压把毛边整掉,同时将小褶皱整平;本 技术主要分为上、下体两部分,上体部分包括气缸、上隔热板、上加热铜块、上熔接片、 温度传感器及上加热管;下体部分是固定于机台上,主要包括下加热铜块、下加热管、下熔 接片、温度传感器及下隔热板;气缸是通过螺丝紧固于机台的支架上,上加热铜块是通过上隔热板与气缸相连接 起来,并通过螺丝相紧固;上加热管贯穿于上加热铜块内部,用于对上加热铜块的加热;上 加热铜块的加热表面上设有一长形凹槽,该长形凹槽是用于插入上熔接片,该上熔接片是 利用长形铝块贴上一层硅胶,再在硅胶层上贴上一层纯特氟龙,以便解决极耳在整容时,极 耳上的胶体不被粘坏。所述上体部分是可以随气缸的上下移动,而跟随上下移动起来;下加热铜块是通过下隔热板与机台相连接,并通过螺丝相紧固起来,下加热管贯 穿于下加热铜块内部,用于对下加热铜块的加热;下热铜块的加热表面上设有一长形凹槽, 该长形凹槽是用于插入下熔接片,该下熔接片是采用长形铝块贴上一层硅胶,再在硅胶层 上贴上一层纯特氟龙,以便解决极耳在整容时,极耳上的胶体不被粘坏。该上加热铜块与下加热铜块是在上、下同一条直线上对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技术的结构设计,解决了国内生产聚合 物软包锂电池极耳的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极耳,有毛边和小褶皱的现象,要通过人工挑选出来作废品处理,而本技术采用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将这些有毛边或小褶皱的废品重新 整容,变成市场上的合格品,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是图1、图2中序列号标识的名称1上熔接片、2下熔接片、3温度传感器、4上隔热板、5上加热铜块、6上加热管、7下 隔热板、8下加热管、9下加热铜块、10气缸。如图1、图2所示,自动极耳美容机构装置,主要分为上、下体两部分,上体部分包 括气缸10、上隔热板4、上加热铜块5、上熔接片1、温度传感器3及上加热管6 ;下体部分是 固定于机台上,主要包括下加热铜块9、下加热管8、下熔接片2、温度传感器3及下隔热板 7 ;气缸10是通过螺丝紧固于机台的支架上,上加热铜块5是通过上隔热板4与气缸 10相连接起来,并通过螺丝相紧固;上加热管6贯穿于上加热铜块5内部,用于对上加热铜 块5的加热;上加热铜块5的加热表面上设有一长形凹槽,该长形凹槽是用于插入上熔接 片1,该上熔接片1是采用长形铝块贴上一层硅胶,再在硅胶层上贴上一层纯特氟龙,以便 解决极耳在整容时,极耳上的胶体不被粘坏。所述上体部分是可以随气缸10的上下移动, 而跟随上下移动起来;下加热铜块9是通过下隔热板7与机台相连接,并通过螺丝相紧固起来,下加热 管6贯穿于下加热铜块9内部,用于对下加热铜块9的加热;下热铜块9的加热表面上设有 一长形凹槽,该长形凹槽是用于插入下熔接片2,该下熔接片2是采用长形铝块贴上一层硅 胶,再在硅胶层上贴上一层纯特氟龙,以便解决极耳在整容时,极耳上的胶体不被粘坏。本实施例中,上、下加热铜块(5、9)的加热表面上设有长形凹槽,该长形凹槽是用 于插入上、下熔接片(1、2),该熔接片是由长形铝块贴上一层硅胶,再在硅胶层表面贴上一 层纯特氟龙,这样就解决了极耳在整容时不被粘坏,且得用胶体遇热变形的技术,当毛糙的 极耳被输送至上、下加热铜块(5、9)之间,气缸10向下移动,即带动上加热铜块5向下移动 至下加热铜块9对应位置,即上、下加热铜块(5、9)夹紧毛糙的极耳进行加热整容,待加工 完毕,气缸10向上移动,上、下加热铜块(5、9)分开,毛糙的极耳继续被输送,如此循环运 动,加工整形出来的产品均一,外观漂亮;采用上述方案后,机械化的操作与定位,不会出现人为加工的疲劳度和随意性,提 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如对本技术的技术 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 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自动极耳美容机构装置,主要分为上、下体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体部分包括气缸、上隔热板、上加热铜块、上熔接片、温度传感器及上加热管;下体部分是固定于机台上,主要包括下加热铜块、下加热管、下熔接片、温度传感器及下隔热板;气缸是通过螺丝紧固于机台的支架上,上加热铜块是通过上隔热板与气缸相连接起来,并通过螺丝相紧固;上、下加热管各贯穿于上、下加热铜块内部;上、下加热铜块的加热表面上各设有一长形凹槽;下加热铜块是通过下隔热板与机台相连接,并通过螺丝相紧固起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极耳美容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熔接片均采用长 形铝块贴上一层硅胶,再在硅胶层上贴上一层纯特氟龙;上、下熔接片各插入上、下加热铜 块的加热表面上的长形凹槽内。专利摘要自动极耳美容机构装置,利用胶体遇热变形的技术,将切好的粗加工极耳出现的毛边,或起小褶皱,利用热压把毛边整掉,同时将小褶皱整平;本技术主要分为上、下体两部分,上体部分包括气缸、上隔热板、上加热铜块、上熔接片、温度传感器及上加热管;下体部分是固定于机台上,主要包括下加热铜块、下加热管、下熔接片、温度传感器及下隔热板。通过本技术的结构设计,解决了国内生产聚合物软包锂电池极耳的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极耳,有毛边和小褶皱的现象,要通过人工挑选出来作废品处理,而本技术采用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将这些有毛边或小褶皱的废品重新整容,变成市场上的合格品,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文档编号H01M2/26GK201725827SQ201020270589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姜初金 申请人:姜初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极耳美容机构装置,主要分为上、下体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体部分包括气缸、上隔热板、上加热铜块、上熔接片、温度传感器及上加热管;下体部分是固定于机台上,主要包括下加热铜块、下加热管、下熔接片、温度传感器及下隔热板;气缸是通过螺丝紧固于机台的支架上,上加热铜块是通过上隔热板与气缸相连接起来,并通过螺丝相紧固;上、下加热管各贯穿于上、下加热铜块内部;上、下加热铜块的加热表面上各设有一长形凹槽;下加热铜块是通过下隔热板与机台相连接,并通过螺丝相紧固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初金
申请(专利权)人:姜初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