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2617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在其中内环和外环中的一个在后续阶段组装的子组件状态下运载和运输。保持器具有以预定间隔径向贯通它的囊和相邻囊之间的柱。每个柱的周长设计成使每一个均具有允许减少拖曳的弹簧力的偏压部件施加偏压力,该偏压力足够强以便通过由偏压部件偏压而防止转矩传递部件在子组件状态下脱位。止推轴承的接合突起的周向宽度小于槽的周向宽度。当大于预定值的转矩输入时,保持器移位等于接合突起与槽之间的间隙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向离合器,其能够适合用于汽车的自动变速器或其他设备中。
技术介绍
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使用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在沿一个方向旋转时传递驱动 侧的转矩(torque),而在沿反方向旋转时则不传递转矩。图7中示出常规的单向离合器的实例。该单向离合器包括内环103 ;与内环103 同轴地设置的外环105 ;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在外环105的内周面上的多个凸轮表面113,各 凸轮表面113均包括凹入部109和倾斜面111 ;介于内环103的外周上的圆筒形表面与前 述凸轮表面113之间的转矩传递部件107 ;将各个转矩传递部件107相应地偏压抵靠凸轮 表面113的倾斜面111的偏压(施力)部件117 ;以及保持转矩传递部件107和偏压部件 117的保持器123。当内环103沿一个方向旋转时,偏压部件117将转矩传递部件107偏压抵靠于相 应凸轮表面113的倾斜面111。因此,转矩传递部件107被使得与内环103和外环105成 整体以传递转矩。另一方面,当内环103沿反方向旋转时,转矩传递部件107压缩相应的偏 压部件117以进入相应凸轮表面113的凹入部109。这允许内环103和外环105的相对旋 转,导致内环103的空转并且使得不能够进行转矩传递。图8是显示了上述常规的单向离 合器在子组件状态下的相关部分,即,显示了尚未被组装到自动变速器或其他设备上的中 间组件的局部放大视图。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 2004-308719公开了一种单向离合器,其中在设置在面向 外环的止推轴承的径向外端面上的接合突起与设置在外环上以接合该接合突起的保持槽 之间设置了间隙,以防止当过高转矩输入时转矩传递部件超限运行(overrun)而损坏保持。
技术实现思路
常规的单向离合器的一个问题在于,在从其中内环和外环经由转矩传递部件彼此 啮合的转矩传递状态变换至其中内环和外环未接合的非传递状态的过程中,过剩的拖曳转 矩即拖曳作用在转矩传递部件上。为了减少此类拖曳,可使得用作偏压部件的弹簧的弹簧 力更小。但是,在被组装到自动变速器或其他设备之前,单向离合器的形式为中间组件或子 组件,如图8所示,包括具有设置在其内周面上的带凹部的凸轮109的外环105、经由止推轴 承119安装于外环105的内周面上的保持器123、以及通过保持器123保持的偏压部件117 和转矩传递部件107。特别地,单向离合器从一个工厂以此类子组件的形式运输并在另一工 厂内被组装于构成内环的自动变速器或其他设备的构件。如果具有低弹簧力的弹簧被用作 偏压部件117,则存在转矩传递部件107可能在形式为子组件的单向离合器的运输期间脱位的风险。转矩传递部件107的脱位需要重新组装它们或可导致它们开裂。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形而作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使用适合减少拖曳的弹簧作为偏压部件,该弹簧的弹簧力小于这种类型的单向离合 器中已通常采用的“不适合减少拖曳的偏压部件”的弹簧力,当处于子组件形式时能够防止 转矩传递部件脱位,并且当被组装到车辆上时在拖曳减少的同时提供足够的转矩传递。(在 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将在已用于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向离合器相同的应用中使用的单向离 合器中通常使用的偏压部件称为“不适合减少拖曳的偏压部件”。)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包括内环; 与所述内环同轴地设置的外环;设置在所述内环的外周面和所述外环的内周面中的一个上 的多个凹形凸轮状部(concave cam),每个凸轮均包括凹入部和倾斜面;介于所述内环的外 周面和所述外环的内周面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凹形凸轮状部之间的多个转矩传递部件;多个 偏压部件,其分别与所述转矩传递部件成对并且朝所述凹形凸轮状部中的所述倾斜面偏压 所述转矩传递部件;相对于径向保持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之间的空间(间隔)的止推轴承; 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之间以保持所述转矩传递部件和所述偏压部件的保持器, 其中所述转矩传递部件仅当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沿一个方向转动时克服所述偏压部件的 偏压力在所述凹形凸轮状部中滚动,以在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之间传递转矩,所述单向离 合器在其中所述内环和外环中的(任)一个、所述转矩传递部件、所述偏压部件、所述止推 轴承和所述保持器被组装在一起的子组件状态下运载和运输,并且所述内环和外环中的另 一个在后续的阶段组装,保持所述止推轴承的槽设置在所述内环的外周面和所述外环的内 周面中的所述(任)一个上,并且与所述槽接合的接合突起设置在所述止推轴承上,所述偏 压部件是具有允许减少拖曳的弹簧力的弹簧,所述保持器具有径向贯通它且以预定间隔设 置的囊部、以及沿轴向延伸且设置在相邻囊部之间的柱部,所述柱部沿圆周方向的长度是 以这样的方式设计的使所述偏压部件施加足够强以使得通过由所述偏压部件偏压而防止 所述转矩传递部件在所述子组件状态下脱位的偏压力,并且所述接合突起沿圆周方向的宽 度小于所述槽沿圆周方向的宽度,并且当大于预定值的转矩输入时,所述保持器能够移位 等于所述接合突起与所述槽之间间隙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向离合器中,所述囊部包括用于所 述止推轴承的第一囊部和用于各所述转矩传递部件的第二囊部,所述柱部包括构成所述 第一囊部的成对的第一柱部以及该第一柱部以外的第二柱部,所述第二柱部中的每一个均 沿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转矩传递部件的突出部和用于固定并保持所述偏压 部件的突出部,在所述成对的第一柱部中的一个设置有用于固定并保持所述偏压部件的突 出部,且在所述成对的第一柱部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转矩传递部件的突出部, 并且,所述成对的转矩传递部件和偏压部件被保持在设置在所述第一柱部中的所述一个 上的用于固定并保持所述偏压部件的突出部与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二柱部上的用于固定 所述传递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之间、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二柱部上的用于固定所述转矩 传递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与用于固定并保持所述偏压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之间、以及设置在所 述第一柱部中的所述另一个上的用于固定所述转矩传递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与设置在相邻 的所述第二柱部上的用于固定并保持所述偏压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柱 部中的每一个上的用于固定所述转矩传递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与用于固定并保持所述偏压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之间的距离是以这样的方式设置的使所述偏压部件施加足够强以便通过由所述偏压部件偏压而防止所述转矩传递部件在所述子组件状态下脱位的偏压力。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能在子组件状态下可靠地防止转矩传递部件发生脱位,并且在其中它被组装到车辆上的状态下提供拖曳减少的充分 转矩传递。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的局部剖切正视图。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在子组件(sub-assembly)状态下的局部剖切 总体视图。图3是显示了图2的相关部分的放大视图。图4是从图1中通过箭头A指示的方向看去的截面图。图5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在转矩输入之后的相关部分 的放大视图。图6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在一定转矩输入之后的相关 部分的放大视图。图7是常规的单向离合器的部分剖切正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向离合器,包括:内环;与所述内环同轴地设置的外环;设置在所述内环的外周面和所述外环的内周面中的一个上的多个凹形凸轮状部,每个凸轮均包括凹入部和倾斜面;介于所述内环的外周面和所述外环的内周面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凹形凸轮状部之间的多个转矩传递部件;多个偏压部件,其分别与所述转矩传递部件成对并且朝所述凹形凸轮状部中的所述倾斜面偏压所述转矩传递部件;保持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之间的径向上的空间的止推轴承;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之间以保持所述转矩传递部件和所述偏压部件的保持器,其中所述转矩传递部件仅当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沿一个方向转动时克服所述偏压部件的偏压力在所述凹形凸轮状部中滚动,以在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之间传递转矩,所述单向离合器在其中所述内环和外环中的一个、所述转矩传递部件、所述偏压部件、所述止推轴承和所述保持器被组装在一起的子组件状态下运载和运输,并且所述内环和外环中的另一个在后续的阶段组装,保持所述止推轴承的槽设置在所述内环的外周面和所述外环的内周面中的所述一个上,并且与所述槽接合的接合突起设置在所述止推轴承上,所述偏压部件是具有允许减少拖曳的弹簧力的弹簧,所述保持器具有径向贯通它且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囊部、以及沿轴向延伸且设置在相邻囊部之间的柱部,所述柱部沿圆周方向的长度是以这样的方式设计的:使所述偏压部件施加足够强以使得通过由所述偏压部件偏压而防止所述转矩传递部件在所述子组件状态下脱位的偏压力,并且所述接合突起沿圆周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槽沿圆周方向的宽度,并且当大于预定值的转矩输入时,所述保持器能够移位等于所述接合突起与所述槽之间间隙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典洋铃木志佳
申请(专利权)人:NSK沃纳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