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金燕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下消型糖尿病的复方中西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199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下消型”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它包括有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组成:格列苯脲0.25%~0.35%,龟板粉6%~11%,蜈蚣粉2.5%~3.5%鸡内金粉6%~11%,肉桂粉11%~16%,中药浸膏58.15%~74.45%,(内含地骨皮、枸杞、丹参、益母草、巴戟天、山茱萸、玉米须),该药物组合物克服了目前临床单纯使用化学合成药近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不尽人意,毒副作用高,常突然失效等弊病,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供糖尿病三消症状不同侧重辨症施治,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系列药新型-复方消渴胶囊Ⅲ号。(*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系列药物。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之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致死及致残率已成为世界医学家棘手的问题,每年世界各国耗费巨资对此病进行研究,但收效甚微。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化学合成药物进行治疗,其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不尽如人意,且毒副作用大等的缺陷,如苯乙双胍久用易产生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目前美国等国家已禁止使用双胍类;磺酰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在初用几周内往往疗效较好,使用6~12个月后有10~15%病人突然丧失疗效,原因未明,年老体弱者优易发生,可发生严重酮症酸中毒致死;胰岛素久用产生抗体、生物活性降低剂量增加,则可引起机制代偿反应—可造成高胰岛素血症和血糖波动。为了克服上项弊病,目前国内外已积极从中医中药方面寻找解决途径。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有着久远的历史,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病",并根据症状表现的主次不同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型。"上消"以多饮为主,多尿,多食次之;"中消"以多食为主,多饮多尿次之;"下消"以多尿为主,多饮多食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下消型”糖尿病的复方中西药组合物,它包括有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组成:格列苯脲0.25%~0.35%,龟板粉6%~11%,蜈蚣粉2.5%~3.5%鸡内金粉6%~11%,肉桂粉11%~16%,中药浸膏58.15%~74.45%,该中药浸膏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地骨皮25~35份,枸杞10~20份,丹参10~20份,益母草3~8份,巴戟天5~15份,山茱萸10~20份,玉米须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祖宪陈金燕
申请(专利权)人:陈金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